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魔幻的《红楼梦》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的《红楼梦》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
大量运用神话及宗教元素是魔幻现实主义小 说的普遍法则。这得益于20世纪神话主义思潮的 兴起和拉丁美洲这块有着深远的神话传统的土地 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更普泛地运用神话提供了 充足的营养。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里,天堂神话、 原罪与堕落神话、出埃及记神话、田园牧歌神话、启 示录神话等得到了充分运用。如《百年孤独》除了 本土的印第安人神话外,还模仿了《圣经》中从“创 世纪”和“伊甸园”一直到“启示录”的所有核心情 节。同时还可见阿拉伯《天方夜谭》的影响。同样 另一代表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帕拉莫》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把幻想与现实、虚构与写实 融为一体,现实魔幻化或魔幻现实化构成魔幻现实 主义的基本手法。代表人物哥伦比亚作家加・马 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以最精细的现实主义手法 描写魔幻化的虚拟世界,认为魔幻情境和现实情境 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普通的现实没有什么不 同。人鬼世界共存,周围的生活变成了一个半梦幻 半现实的世界,给一切都涂上神秘色彩。而《红楼 梦》在写实中同样穿插神话的、魔幻的、梦幻的人 物和故事,以穿越时空的手法通过一系列诡谲的梦 境暗示人物的宿命结局,使读者置身于一种“假作 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迷离境地。小说 开头就写到女娲炼石补天后被遗弃在青埂峰的一 块石头:“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②后 来那块“灵性已通”的石头被一僧一道幻化为一块 鲜明莹洁的美玉,带到凡尘。作者虚构的一个癞头 和尚和一个跛足道人起到了连接天上与人间、梦幻
现手法。
关键词:魔幻;红楼;拉美;手法
论文编码:Doi:10.3969/j.issn.1673—9329.2013.01.28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 想和写法都打破了。”④这里被打破的“传统”是指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那么能打破这个手法的又 是什么强大的力量呢?用20世纪风靡欧美的现代 主义文学作比对,正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在《红楼梦》中的运用使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遭到了 革命性的颠覆,而《红楼梦》的问世却比魔幻现实 主义的流行早了两百多年。与之相比,曹雪芹在魔 幻手法的构建上与拉美作家既有惊人的共性又有 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文化风采。 已经过去的20世纪堪称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 杂的一个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 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欧洲两次世界 大战的灾难,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使人变得更 加焦虑、迷茫、压抑和封闭,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 主义文化的毁灭而使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兴起。 对宗教信仰的动摇、对人类本性的怀疑、对未来命 运的悲观使得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现代主义文 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反传统、意 识流、陌生化、荒诞、真实与幻象交错构成了现代主 义文学的表征。而在20世纪上半叶拉美本地文学 和西方现代文学相结合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更把 神奇魔幻的神话传说和对现实生活的描写结成一 体,产生一种人鬼难分、魔幻现实混淆的特殊效果。 在现实中融入神奇怪诞的人物、故事和各种超自然
蚪
万方数据
实主义的基调更多地呈现出象征的、唯美的氤氲
氛围。
种文学艺术的深度模式。
而《红楼梦》则干脆以“梦”命名,书名就象征 着人生如梦,红尘与人生与色都是虚空。从道家人 物的“庄子梦蝶”到佛家的“梦幻泡影”,曹雪芹继 承了中国文化中儒、道、释梦看世界的思路。另一 方面,“人生如梦”又是人在生命个体与时光无垠 的矛盾下无奈的感叹。晚清没落王朝“乱哄哄你 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乱象和曹雪芹家族盛极而 衰的沧桑巨变,让作者倍感生命无常。从“锦衣玉 食”到“举家食粥”,在灾难瞬间来临的时刻,生活 难道不是一场恶梦?因而写梦也就是写自己的真 实心态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弗洛伊德主张作家
力量。
《红楼梦》的象征宿命色彩就更为浓郁了,宝 玉与黛玉的尘世爱情,只不过是续了神瑛侍者和绛 珠仙草的一段宿缘,而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早在太 虚幻境的“薄命司”中就注定了。宝玉时时处处置
于“通灵宝玉”的控制之下,宝玉的每一次癫狂与
‘白日梦。”旧弗洛伊德在《诗人同白日梦的关系》 就是将梦境和人物的幻觉通过对话和独自与现实 交织在一起,追求一种意境,而有意忽略空间的界 限。《红楼梦》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就用此法, 贾宝玉与秦可卿之间的关系看不出空间的界限,似 在梦中又似在人间,亦真亦幻,分不清是现实还是 梦境,留给读者一个极大的审美想象空间。由此可
现象,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其真。作品根植于拉 美丰富的社会、地理和人文土壤,利用本土的印第 安神话把拉丁美洲的那种天然的神秘色彩和魔幻 氛围通过夸张、怪诞、变形等手法,表现出迥异于前 人的荒诞美。而反观《红楼梦》,上述在拉美魔幻 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所有美学特征几乎都能在她身
上鲜明地呈现出来。 一、魔幻现实主义
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
魔幻现实主义运用陌生化的技巧把人们熟知 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 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 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如《百年孤独》中关于马孔 多的第一代创始人布恩蒂亚带领孩子们见识他们 从未见过的冰块的描写:“箱子里有一大块透明的 东西,这玩意儿中间有无数白色的细针,傍晚的霞 光照到这些细针,细针上面就出现了五颜六色的星 星。布恩蒂亚接触这个神秘的东西心里充满了恐 惧和喜悦……奥雷连诺大胆将手放在冰上,可是立 即缩回手来。‘这东西热得发烫!’他吓得叫了起 来。”④马尔克斯这个神奇的细节使冰块显示了奇 特的光芒,使读者也有一种神奇之感。读者正是借 助小说中人物的眼光重新打量冰块,从而使冰块产 生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而《红楼梦》中的陌生化效 果就更加神奇。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 “灵性已通”的石头听僧道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 之事后,“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红尘中去享一 享这荣华富贵。”后来,“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 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 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 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 真人携人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 事。”㈣这块石头投人人胎后借贾政之口叙述了三 次奇幻经历:“头一次是那僧道来说玉的好处;第 二次便是宝玉病重,他来了将那玉持诵了一番,宝 玉便好了;第三次送那玉来,坐在前厅,我一转眼就 不见了。”⑨如此诡奇地营造出荒诞世界的手法我 认为这是陌生化技巧在中国文学中最经典的运用, 而此时的曹雪芹比马尔克斯整整早了两百多年,这 实在令人称奇。
收稿日期:2012—12—28 作者简介:李晓军(1965一),男,贵州凯里人,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与写作。
地
万方数据
与现实的艺术重任。 二、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
就揉杂了古希腊神话、印第安人古代神话和《圣 经》中的一些故事。用非纪实性、时空颠倒与变 形、结构错乱等手段的运用,表现出内心生活和心 理真实的需要,用象征性的神话艺术世界揭示生活 中更深刻、更广泛的人生体悟和思考。 《红楼梦》则揉杂了女娲的神话和《南华经》等 古代经典著作中的典故。“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 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
三、对神话及宗教,便弃在此山 青埂峰下。”以此为引子,曹雪芹最精彩的虚构是 在营造的太虚幻境中编了一段石头的神话,由绛珠 仙草与石头幻化成的神瑛侍者双双下凡到世间,上 演了一个凄美绝伦的还泪故事,这两位神话中的人 物就是大观园中的黛玉和宝玉。他们的真实性被 神话解构:两位主人公来自神话,并不是现实的凡
终。《红楼梦》中类似的例子就太多了,我们随时 都可以体味到弥漫其间的象征意蕴与宿命色彩,即 便看似闲散的日常生活处处都有象征、事事都有寓 意,且不说花、水象征着女子清纯等这些明显的象 征,就是一句文词都充满着象征的意味。如“听曲 文宝玉悟禅机”这一回目,当宝玉听到宝钗念道: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时,“‘不觉泪下’仿佛有心 灵感应般为自己的宿命而悲鸣。”对此,王国维在 《<红楼梦>评论》中有精彩论述:“所谓玉者,不 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故携人红尘者非彼二 人之所为,顽石自己而已;引登彼岸者亦非二人之
第31卷第1期 2013年2月
凯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
VoL 31
No.1
Feb.2013
魔幻的《红楼梦》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
李晓军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蜚声全世界,作家作品众多、理论构架完整,造 成了拉丁美洲文学的空前繁荣,其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给小说的创作带来了革命性的 变化。而比它早两百多年的曹雪芹却在其作品《红楼梦》中已娴熟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
要努力“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
在运用象征的同时把宿命思想、预感和预兆纳 入对意识的描写中,更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感和读者 对生命的深深疑惑。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在其小说《总统先生》 中就突出地表现了“凶有凶兆,吉有吉兆”的思想。 在墨西哥作家胡安・卢尔福的中篇小说《金鸡》 中,通篇都贯穿着宿命的思想,主人公两次成为富 翁都靠一种神秘的前定。在魔幻主义文学中,人已 经丧失了主体性,不再有主体意识可言。神秘替代 了理性,成为一种无形的、无所不在的绝对控制
大荒山无稽崖的青埂峰下,这是一个圆环,无始无
用象征隐喻的思维营造宿命的因果轮回世界, 以象征的意境表达生与死、灵与肉、永恒与变幻等 哲理主题,以象征暗示的方法既不过分强调主观精 神也不过分强调客观事物,主张情与理、主观与客 观、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更好地表现内心“最 高的真实”。他们擅长用生活琐事象征和影射现 实的政治和社会状况,或者用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 隐喻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马尔克斯在长篇小说 《百年孤独》中,用“俏姑娘”雷梅苔丝象征美,而每 一个向“俏姑娘”无礼的男人都受到命运的严厉惩 罚,来隐喻美是不可侵犯的;以黄色象征没落、死 亡、失败和苦难等凶兆。《红楼梦》则以白色为主 调,经常写到白色和雪。薛宝钗的“薛”就是“雪” 谐音,“金钗雪里埋”,象征薛宝钗的命运。书中在 写尽了一系列“白”之后,归结为一片大白之境,那 就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 净!”这正是基于我国汉族对白色的传统观念。艾 略特的《荒原》用古代繁殖神性能力丧失而造成的 土地荒芜、庄稼枯死来建构一个象征体“荒原”,意 象重叠、意蕴纷呈而艰深。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娴熟地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使文学对生活的 描写从表象走向本质,从现实走向超现实,形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