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南市中区简介

济南市中区简介

市中概况
发布日期:2012-01-20 访问次数
:
640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公

字号:[ 大中小 ]
市中区位于济南市中南部,东邻历下区,西靠长清区、槐荫区,北倚天桥区,南接历城区。

南部有兴隆山、桃花山、大寨山;东部有佛峪沟、青铜山;北部有登州泉、望水泉、东高泉、杜康泉、双桃泉、西密脂泉、石湾泉等七大名泉。

辖区面积280.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7.1万,辖17个街道办事处(其中6个城郊街道办事处),103个社区居委会、77个行政村,是省会济南的政治、经济、金融中心。

辖区驻有中共山东省委、济南军区、济南空军等党政军机关。

辖区基础设施完善,人流物流资金流密集,总部经济发达,驻有国家电网、华电国际、中国移动、联通等大型企业区域总部。

辖区是山东省和济南市重点推进的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是全市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被列入全省10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我区被授予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奖。

区划人口
发布日期:2011-06-
27
访问次数: 2761 字号:[ 大中小 ] 市中区辖区面积280.32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办事处,103个社区居委会、77个行政村。

常住人口71.3万,户籍人口57.1万。

人口出生率3.4‰,死亡率1.7‰,自然增长率1.7‰。

辖区有少数民族36个(回、满、蒙古、朝鲜、土家、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2.8万。

经济建设
发布日期:2012-01-20 访问次数
:
1292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公

字号:[ 大中小 ]
市中区大力实施服务经济强区战略,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区经济发展保持了快速、健康的良好态势。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生产总值相继突破400亿、500亿元大关,预计达到538.3亿元,年均增长12.7%。

地域税收达到126.6亿元,年均增长1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2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01亿元,年均增长19.8%。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分别达到30208元和11582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87%和88.8%,实现了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0.7︰21.3︰78调整为0.7︰17.1︰82.2;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56.9%。

金融、通讯等高端业态快速发展,济南金融商务中心区被列入全省10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我区被授予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奖;传统服务业优化提升,新建大型商业商务设施41个、200万平方米,凯悦、乐购、华润万家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相继入驻,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心区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累计引进内资项目1974个,实际到位资金557亿元,汇丰银行济南分行等50余家金融机构相继开业,山东海洋投资有限公司等116个总部项目先后落户。

累计利用外资4.68亿美元,年均增长35.2%;出口创汇35.5亿美元,年均增长33.4%,我区被省政府认定为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总投资1700亿元、建筑面积2500万平方米的44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7.5亿元,年均增长22.2%,为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全区市级以上技术(工程)中心达到26家,自主创新产品35项,创新型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88.3%提高到93%。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能耗下降了
19.3%,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削减了8.2%和16.9%。

市中区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2012-01-20 访问次数
:
1740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公

字号:[ 大中小 ]
市中区坚持把城市改造建设与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区品质、促进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城市功能形象显著提升。

重点项目强力推进。

先后拆迁改造魏家庄、馆驿街等8个棚户区,花山峪、分水岭等7个城中村,完成拆迁5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1.2万户、114万平方米,受益群众4.2万人。

一批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万达广场建成投入使用,绿地普利中心完成工程总量的30%,中海国际社区开工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大观园东、西客站市中片区大庙屯项目即将启动征收拆迁,中光明街、兴隆片区一期工程、西河片区基本达到出让条件,全区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框架已经形成。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投入累计达到23亿元。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改造舜耕路、玉函路等2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治理河道5条10公里,新建便民菜市场26处,新增社区停车位2300个。

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新增绿地137万平方米,整治开放式居民小区21个,拆除违法违章建设86万平方米,亮化楼体310栋。

积极开展“城乡清洁行动”,新建垃圾中转站14个,购置大中型作业车辆90部,环卫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营造了洁净优美、宜业宜居的城市环境。

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设立区、街两级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把环卫所和执法中队下放到街道办事处管理,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街道牵头实施、部门密切配合的城市管理架构。

增强管理力量,新设了4个城郊环卫所,新增保洁员270人,每个街道办事处的协管员达到15人以上。

大力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发现、处置、奖惩、保障、督办五项机制,促进了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市中区社会建设
发布日期:2012-01-20 访问次数
:
689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公

字号:[ 大中小 ]
市中区始终坚持惠民生促稳定,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

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四年来用于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近35亿元,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累计实现就业再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城市低保标准从每月260元提高到400 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年1800元提高到2400元;养老保险扩面完成8.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相继启动,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创新“快乐老家[ ]”养老服务模式,我区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发放廉租房补贴1260万元,办理实物配租1140户,受理公租房预登记1500户。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直补资金和涉农补贴3700万元,改造农村公路84公里,新建农村住房近2万户,改造危房500余户,治理破损山体32座340万平方米。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全区市级重点园区达到6个,畜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88%。

先后实施了涝坡、玉符河等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平方公里,绿化荒山3万亩,解决了23个村2.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森林防火、秸秆禁烧和有害生物防控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投资2.1亿元,改造提升教育设施26万平方米,“两免一补[ ]”减免费用6300万元,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5所。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建成社区健身苑14个、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110个,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即将启用。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启动了区医院新院建设,新建陡沟、领秀城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三年医改任务顺利完成。

社区建设全面推进,新建、改造社区办公服务用房84处,建成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59个。

同时,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统计物价、史志档案、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我区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和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成立了区政府应急办和总值班室,组建了2支应急救援
专业队伍,危机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和下访制度,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有效解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突出抓好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排查治理,四里村、杆石桥街道办事处顺利通过国家安全社区验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抓好食品、药品等领域的监管,我区被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