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2土壤学第十章土讲义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012土壤学第十章土讲义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二、土壤有机磷的矿化和无机磷的生物
四、土壤微量元素的氧化与还原
固定
五、土壤微量元素的络合与离解
*
三、土壤磷的吸附与解吸
六、土壤微量元素的调控与管理
5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0-1 土壤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一、土壤碳循环
基本平衡
*
6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呼吸、燃烧、工业利用
海洋中C
光合作用
空气CO2 土
绿色植 物
壤
矿 化
有 机
动物 微生物
质
石油煤
(一)土壤碳库在生物地球化学 (三)土壤碳循环对环境的影响
循化中的周转
(四)当前土壤碳循环研究存在
(二)土壤碳循环对土壤氮、硫、 的问题
磷循环的影响
*
二、土壤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同化C02和H2O, 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是 土壤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同化途径。光合作用产生的 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它是土壤有机碳的最 初来源:
三、土壤有机硫的矿化
一、土壤氮循环
四、土壤无机硫的生物固定
二、大气氮的沉降
五、硫的氧化和还原
三、大气氮的生物固定
六、硫的吸附和解吸
四、土壤有机氮的矿化
七、土壤硫的调控和管理
五、土壤铵的硝化
§10-5 土壤钾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六、土壤无机氮的生物固定
一、土壤钾的循环
七、土壤铵离子的矿物固定
二、土壤钾的固定
§10-1 土壤磷的沉淀与溶解
二、土壤光合作用
五、土壤磷的流失
三、土壤呼吸作用
六、土壤磷的调控
四、土壤碳的固定
§10-4 土壤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五、土壤碳酸盐转化与平衡过程
一、土壤硫循环
六、土壤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
二、大气硫的沉降
§10-2 土壤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CO2 + 6H2O → C6H12O6 + 6O2
*
8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三、土壤呼吸作用
在断断分从从压土大梯壤气度中向的向土作大壤用气 空下扩 气,散 扩驱, 散使。同C土时O2壤气使的体O这分2分种子子从不不 CO2
O2
大用气,中称吸为收土壤O2,呼同吸时。排出CO2的气体扩散作
八、土壤氨的挥发
三、土壤钾的释放
九、土壤硝酸盐淋失
四、土壤钾的损失
十、土壤反硝化损失
五、土壤钾的控制与管理
十一、土壤中氮损失的环境效应
§10-6 土壤微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十二、土壤氮的调控
一、土壤微量元素的循环
§10-3 土壤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二、土壤微量元素的吸附与解吸固定
一、土壤磷循环
三、土壤微量元素的沉淀与溶解
六、土壤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
(一)土壤碳循环与大气CO2浓度 如果没有土壤呼吸(包括土壤生
物呼吸和植物根系及菌根的呼吸)产 生C02补充大气,大气中的C02在15年 内将被耗尽。可见,土壤有机碳库对 大气碳库C02浓度的影响很大。
(二)土壤碳循环与大气中CH4浓度 大气中每年有386×1012g C的CH4被氧化为C02;每年土壤净损失和大气净积累的
CH4为23×1012g–28×1012g C。 湿地中90%的CH4在回到大气之前被氧化成C02。
(三)CH4和CO2对大气碳库环境的综合影响
*
13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土壤碳循环意义:
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调节气候
*
14
气候变化与 粮食安全
研究结果表明,与目前常用的1951年至19 80年中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结果相比,198 1年以来由于气候变暖,在陕西、山西、河北、 北京和辽宁,一年两熟种植北界明显向北移动; 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苏和浙江一年三熟种植 北界向北空间位移明显。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 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各省的种植制度由 一年一熟改变为一年二熟,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 54%至106%;由一年二熟变成一年三熟, 粮食单产平均可增加27%至58%。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奚小 环说,我国承诺到2020年,将在目前基础上碳强 度减排40%—45%。由于森林面积有限,耕地需承 担更大的减排任务。
*
11
五、土壤碳酸盐转化与平衡过程
决定土壤中碳酸盐淋溶与淀积的关键:CO2— H20体系平衡(即C02/HCO3-/C032-)。
*
12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但是气候变暖,影响粮食安全的气象 灾害(干旱、洪涝、冻害等)和病虫 害也越来越频繁,针对气候变化和可 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农业灾害预 警及风险评估技术,建立现代防灾减
灾体系是当务之急。
粮食安全 就是能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
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个概 念包括:
*
9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四、土壤碳的固定
土壤碳库是地球系统处于活跃状态的最 大碳汇,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碳源。土壤的 巨大碳容量和天然固碳作用,能最有效地减 缓碳释放。
关键:植树造林,扩大绿色植物在地面 的覆盖率,促进光合作用和减少呼吸作用, 延长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
*
10
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结果:我国平均 土壤有机碳储量为每平方公里15339吨,土壤平均 碳密度为48.8吨/公顷,低于美国的50.3吨/公顷 、欧盟的70.8吨/公顷。
2012土壤学第十章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
精品jin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 “土壤圈”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中化学元素以能量传递为驱动力, 沿着土壤-生物-大气进行物质循环传递的过 程(主要过程界定为:土壤-植物-大气)称为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2
典型的再循环过程:
①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 ②植物的残体归还土壤; ③土壤微生物分解植物残体,释放营养元素; ④营养元素再次被植物吸收。
土壤元素循环: 在生物参与下,营养元素从土 壤到植物,再从植物回到土壤的循环,是一个 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
3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土壤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土壤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磷的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土壤硫的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土壤钾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土壤微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 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土壤磷的控制机制和影 响土壤钾固定的因素。
4
§10 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