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九章_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九章_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Root Nodule Bacteria and Symbiosis with legumes
Soybean root nodules
Unnodulated soybean Nodulated soybean
Steps in the formation of root nodule in a legume infected by Rhizobium
• Respiration:
(CH2O) + O2 CO2 + H2O
碳素循环
Carbon Cycle
• The most rapid means of global transfer of carbon is via CO2 of the atmosphere.
• CO2 is removed from the atmosphere primarily by photosynthesis of land plants and is returned to the atmosphere by respiration of animals and chemoorganotrophic microorganisms.
CO2+H2O
Decomposition
厌氧分解
• 有机物
发酵
CO2 +各种还原产物
厌氧呼吸
• 有机物
CO2 +CH 4
四、纤维素的分解
纤维素 内切葡糖酶 小纤维素 纤维素 外切葡糖酶 纤维二糖 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 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 如食纤维菌和生孢食纤维菌, • 如裂解纤维乙酸弧菌。 五、半纤维素和其他糖类化合物的分解
1.生物固氮: N2
NH3
代表菌,根瘤菌,费兰克氏放菌属
2(1).硝化作用: NH4+
NO2-
代表菌,亚硝化细菌,如亚硝化单
胞菌属,亚硝化球菌属
2(2).硝化作用:NO2-
NO3-
代表菌,硝-
有机氮
(微生物与植物共有),多数微生物
4.氨化作用:有机氮
S,H2SO4 (光
• 5.异化性硫酸盐还原作用:硫酸盐
H2S
脱硫弧菌属,脱硫肠状菌属.
• 6.异化性硫还原作用: S
H2S,脱硫单胞菌属
Redox cycle for Sulfur
The global sulfur cycle
第四节 磷素的循环
有机磷
4
1
可溶PO4 3-
3
2
不溶性PO4 3-
•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CO2 to the atmosphere is via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of dead organic material, including humus.
二、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
2、生物固氮机理
(1)固氮酶 • 钼铁氧还蛋白(钼铁蛋白,MoFd,MF ) • 铁氧还蛋白(铁蛋白, AZoFd , F ) (2)ATP供应: (3)还原力[H]及载体 (4)还原底物N2 (5)镁离子 (6)严格厌氧条件
3. 固氮过程防O2方式 A.好氧性自由固氮菌: • (1)呼吸保护(2) 构象保护 B.蓝细菌: • (1)异形胞 • (2)非异形胞: C.根瘤菌: • (1)豆科共生 • (2)非豆科共生
第三节 硫素的循环
• 1.同化性硫酸盐还原:硫酸盐 物与微生物共有)
还原态硫化物(植
• 2.脱硫作用:腐败微生物(厌氧)H2S H2SO4,S
• 3.硫化作用(氧化作用):H2S 属); S H2SO4 (硫杆菌属)
H2SO4,S(发硫菌
• 4.硫氧化作用(厌氧):H2S 合细菌)绿硫属,着色菌属
NH3
代表菌,荧光假单胞菌属,普通变形杆菌
5.铵盐同化作用: NH4+ (微生物与植物共有)
有机氮
6.硝酸盐还原作用:NO3-
NO2-
代表菌,硝酸盐还原菌,大肠杆菌,
7.反硝化作用:
狭义 NO2-——N2 ,
广义 NO3-——NO2-——N2
代表菌,地衣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8.亚硝酸氨化作用: NO2-
第九章 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第一节 碳素循环
一、 碳素的循环
①有氧条件: 光合作用 :
呼吸作用 : ②无氧条件:
酵解 甲烷生成 形成化石燃料
Importance of photosynthesis in the
carbon cycle
• Oxygenic photosynthesis:
CO2 + H2O (CH2O) + O2
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六、脂肪的分解
1.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均能分解脂肪。 2.脂肪+水 脂肪酶 甘油+高级脂肪酸
3.甘油 磷酸二羟丙酮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CO2+H2O
4.脂肪酸
氧化
乙酰CoA 三羧酸循环 CO2+H2O
第二节 氮素的循环
The Global Nitrogen Cycles
一、氮素的循环过程
NH4+
代表菌,芽孢杆菌属,弧菌属,葡萄球菌属
Biogeochemical Cycles: Nitrogen
二、氮素的污染
三、生物固氮
1、固氮微生物
1)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 2)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放线菌:弗兰克氏菌属放线菌 3)自生固氮细菌:固氮菌属,梭菌属 4)固氮蓝细菌:自生,也可与地衣,满江红等共生
• 绿色植物不断固定二氧化碳,微生物不断释放 二氧化碳(90%二氧化碳由微生物产生),两 者共同作用,使自然界碳素循环不断进行 。
The Carbon Cycle
三、有机物分解的一般途径
有氧分解
多糖类
脂肪类
蛋白质类
木质素
单糖类 甘油+脂肪酸 氨基酸
芳香族单体
丙酮酸 氧化脱羧
乙酰CoA TCA循环
1. 微生物分解作用,
• 如腊状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 2. 与土壤中的盐基结合 3. 产酸微生物作用或磷肥生产,
• 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 4. 植物与微生物的吸收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