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服装结构设计教案

服装设计专业班级:教师:授课时间:课题(一):原型知识和女装原型制图重点:女装原型制图难点:女装原型制图的要点及胸腰差的处理一、复习与引入1.比例裁剪法的原理是什么?2.女衣身基型的设计要点是什么?二、服装原型知识1.服装原型的概念服装原型创立于日本,是一种科学的裁剪方法。

它以人体的净尺寸数值为依据,将人体按平面展开后加入基本放松量制成服装基本型,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如根据款式造型的需要,在某些部位作收省、褶裥、分割、拼接等处理,按季节和穿着的需要增减放松量等。

服装原型只是服装平面制图的基础,不是正式的服装裁剪图。

服装原型的特点1)准确可靠。

原型来自人体,是人体各部位的平面分解。

2)简便易学。

原型不是服装裁剪图,而是服装裁剪的基础图,裁剪制图时只要按照各部位所注的尺寸,就能画成裁剪图,不必计算,也没有任何计算公式。

3)可以长期使用。

服装原型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体型不变,可以长期使用,而且适用于单、夹、棉等各类服装品种及各种服装式样。

2.原型的分类1)按其性别年龄分:可分为女装原型、男装原型、少女原型和儿童原型等。

2)按其人体各部位分:可分为衣身原型、袖子原型及裙子原型等。

正常人体左右两边对称,制图时只需作半身图。

按照女装习惯和女装成衣的一般要求,右半身为门襟,故制前衣片原型图时,只画右半身,而男装只画左半身。

也就是说在制图时,女装后中线在图纸的左方,前中心线在图纸的右方。

我国人体原型与日本较接近,国内出版的时装书刊广泛应用日本的原型裁剪法,常见的有文化式原型和登丽美式原型。

特别是日本文化式原型的裁剪法,简单易学,传播最广,影响较大。

登丽美式在国内应用也较广。

文化式又称胸度法,需要净胸围、背长两个尺寸就能做出上衣原型(胸围放松量女装为10cm,童装为14cm,男装为18~20cm)。

登丽美式又称短寸法,需要净胸围、背长、胸宽、背宽、小肩、颈围、乳间、袖长八个参数才能做出上衣原型(胸围放松量女装为8cm,男装为16cm)。

三、女装原型制图(一)型号与规格号型文化式女装原型的规格是参照日本工业规格JIS标准制定的,它是以S、M、ML、L、LL表示小、中、中大、大、特大的系列号型。

规格(见表8-1)(二)原型结构制图1. 衣身原型(见下图)1) 制图规格:M 号,胸围(B )为82cm ,背长(BL )为38cm ,胸围放松量取10cm 。

2) 制图步骤:(1)纵向取背长38cm ,横向取52+B (松量)=46cm ,作一长方形,上边为上平线。

下边为腰围线,左边为后中心线,右边为前中心线。

(2)胸围线:从上平线量下,76+B =20.7cm 。

(3)背宽线:由后中心线量出,+6B 4.5=18.2cm 。

(4)胸宽线:由前中心线量出,36+B=16.7cm 。

(5)摆缝线:在胸围线上取半胸围52+B的一半,在腰围线上,前片偏后2cm 相连接。

(6)后横开领:◎=+20B2.9=7cm 。

(7)后直开领:○=31◎≈2.3cm 。

(8)后肩斜线:在背宽线上由上平线向下量“○”(2.3cm ),再水平出2cm 为肩端点,与颈侧点相连,得到的斜线为后肩斜线,用“△”表示。

(9)后袖窿弧线:在背宽线上由上平线低落“○”至背宽线的1/2向下量2.5cm 为对位记号,袖窿凹势为后袖窿宽的21+0.5cm=2.9cm 。

从肩端点起画弧线至摆缝线上端。

(10)前横开领:在上平线上由前中心线量起,◎-0.2=6.8cm 。

(11)前直开领:在前中心线上由上平线量起,◎+1=8cm 。

(12)前领圈弧线:颈侧点处由上平线低下0.5cm ,与前直开领之间用弧线连接,中间凹势为前领宽的21-0.3=3.1cm 。

(13)前肩斜线:在胸宽线上由上平线下量后领宽的32≈4.6cm ,颈侧点由上平线低下0.5cm ,前肩斜线长等于后肩斜线长△-1.8cm (其中1.5cm 为后肩收省量,0.3cm 为吃量)。

(14)前袖窿弧线:在胸宽线上由上平线低落4.6cm 至胸宽线的1/2向下2.5cm 为对位记号,袖窿凹势为后袖窿宽的21=2.4cm (用“|”表示),从肩端点起画弧线至摆缝线上端。

(15)胸高点:在胸围线上取前胸宽的1/2移后0.7cm ,低落4cm 为胸高点,即BP 点。

(16)侧缝差:由前中心线低落前领宽的21=3.4cm (用“‖”表示)画水平线,与BP 点下所做的垂直线相交,再由交点与摆缝线下端连接。

2. 衣身原型胸腰差的处理(图略)原型制图是按胸围规格尺寸来推算的,实际应用时,还要考虑到腰围的规格尺寸。

胸腰差的多余量可以收省和在侧缝处劈去。

按照女装原型M 号规格尺寸,人体胸围(B )82cm ,人体腰围(W )66cm 。

胸围放松量为10cm ,腰围放松量取2cm 。

1)省量的计算先在前后片原型的侧缝处各劈去1cm ,前片的收省量:4W +0.5(放松量)+1(前后差)+“○”(收省量)=24cm ,○=6cm 。

后片的收省量:4W +0.5(放松量)-1(前后差)+“△”(收省量)=20cm ,△=4cm 。

2)腰省的位置前片腰省的位置在通过BP 点的垂直线上偏向前中心线1.5cm 起,画出省量大,以BP 点为省尖位。

后片腰省的位置按背宽的1/2作垂直线为省的中点,省尖在胸围线上2cm 。

3.省量的处理以上省量的计算,腰围的放松量取2cm ,这时上装的腰部非常紧身,收省量也很大。

应用时可以在前后腰设置两个省,也可以在前后侧缝处增加劈量及后中心线分割收省,收省的位置也可以有变化。

对于一般合体女装的腰围放松量要加大(连衣裙取6cm 左右),收省量也就减少了。

3. 袖子原型(见下图)1)制图规格:袖长(SL )为52cm , AH =40.5cm ,其中前AH=20cm ,后AH=20.5cm 。

2)制图步骤:(1)先画出袖肥线与袖中线,两线相互垂直。

(2)袖山高:由两线交点向上量3AH =13.5cm 为袖山高,最高点为袖山顶点。

(3)袖口线:由袖山顶点起在袖中线上量SL=52cm ,作一水平线。

(4)袖肘线:由袖山顶点起在袖中线上量 2SL 2.5=28.5cm ,作一水平线。

(5)袖根肥:由袖山顶点作袖山斜线,分别为前AH=20cm 或2AH =20.3cm ,后AH+1=21.5cm 或2AH +1=21.3cm ,与袖肥线相交于两点,由交点向下作两条垂线,与袖口线相交为袖子的前后袖缝线。

四、总结提问1. 什么是原型法?与比例法的区别是什么?2. 女上衣原型的设计要点是什么?五、实训练习用1:5作业纸完成女上衣原型制图。

服装设计专业班级:F0603(B) 教师:聂小芝授课时间:课题(二):女装原型的部位设计重点:女装原型领子、袖子的设计要点难点:各种形式领子、袖子设计的不同点一、复习与引入1. 什么是原型法?与比例法的区别是什么?2. 女上衣原型的设计要点是什么?二、领子的结构设计驳领的设计要点:1.驳点、基点、驳口线、翻领松度的设计、领子的采寸配比和比例裁剪法相同。

2.衣身基本框架的确定:比例法由成品规格画出;原型法由上衣原型定出。

3.串口线的确定:比例法是将前直开领的1/2与前颈点相连;原型法是由前肩线的1/2作前领弧线的切线。

这只是对常规八字领而言,理论上串口线的设计是任意的。

4.后领弧长的确定:比例法由后横开领+0.7cm计算得到;原型法由后片原型量出。

5.青果领的翻领松度比相同条件下的八字领要加大0.5cm。

青果领分有接缝的无接缝两种,而无接缝的青果领贴边又有两种处理方法,比例裁剪法里已做详细讲解。

八字领结构设计,见下图。

戗驳领结构设计,图略。

青果领结构设计,图略。

三、袖子的结构设计两片袖是在一片袖的基础上分割互借而得,造型呈弯曲状,使手臂下垂时更贴身合体。

两片袖分大、小袖片,产生前后袖弧线,根据造型需要,大小袖片的分割有三种型式:1.两片袖前袖缝线有偏袖量,后袖缝线在袖肥处有偏袖量,但在袖口处不设置偏袖量,适宜在袖口处装袖衩,多用于女西服。

见下图。

制图规格:袖长(SL)=54cm,AH=46.4cm,其中前AH=22.8cm,后AH=23.6cm。

袖山高=原型袖山高(13.5)+2=15.5cm,袖肘线高=30cm,袖口(CW)=13cm。

由于制作西装时一般不用直接用原型,而是在原型基础上采用放量原则进行加放。

这样使AH变大,袖山高变高,袖肥变宽,用袖原型画袖子已没有太大意义,可抛开原型直接画。

但和比例裁剪法在画法上还是有很大不同,二者可相互借鉴和融合。

见图8-7(b)。

图8-7 女西服袖2.两片袖前后袖缝线在袖肥与袖口处都有偏袖量。

小袖片比较小,前后袖缝线均在袖子的内侧,多用于女春秋装。

见图8-8(a)3.两片袖在后袖缝线不设置偏袖量,袖口处可装袖衩,多用于男西装。

图略。

四、总结提问1. 领子的设计要点是什么?2. 袖子的设计要点是什么?五、实训练习1.用1:5作业纸完成驳领的制图。

2.用1:5作业三种西装袖的制图。

服装设计专业班级:F0603(B) 教师:聂小芝授课时间:课题(三):女装原型的部位设计重点:纸样的放缩设计难点:两种放量对应袖子的纸样处理一、复习与引入1. 领子的设计要点是什么?2. 袖子的设计要点是什么?二、纸样的放缩设计1.服装放松量服装长度上的放松量,主要表现在茄克衫登闩处,连衣裙装橡筋腰处、袖口装克夫处,使服装的竖向部位具有可自由伸缩、调节的功能。

服装宽度上的放松量,主要表现在前胸、后背与袖子部位的结合处,当手臂下垂后会产生自然隆起的余量,使服装的横向部位具有可自由伸缩、调节的功能。

服装围度上的放松量,主要表现在领围、胸围、臀围、袖口、脚口处,使服装的围向部位具有可自由伸缩、调节的功能。

2.相似形纸样放量设计研究放量时分无省和有省两种情况,我们以无省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形纸样放量设计,见下图。

(1)胸围放量的分配根据实用和造型的原则,其追加放量从大到小的配比依次为后侧缝、前侧缝、后中缝、前中缝。

其中前、后中缝小而接近或相等。

实际操作时可参考几何级数递减的方法进行。

如上衣原型中胸围的追加放量是12cm(加上原型固有的10cm放量,说明成衣胸围放量是22cm),一半制图时追加放量为6cm,按照分配原则,结合几何级数的分配方法,将6cm按3:1.5:1:0.5或2.5:1.5:1:1的分配比例加入到对应的部位。

分配技巧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采寸要尽可能整齐,或者在原则的前提下,强调哪个部位就向哪个部位倾斜,如将3:1.5:1:0.5变成3:2:0.5:0.5,意味着向前侧缝有所倾斜(前胸高而厚时);变成3:1.5:1.5:0,则说明向后中缝倾斜(后背凸起或加大后身运动量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