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长教案4.2(第1周)《论语》告诉我教学要求:1.大致了解《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关于修身的思想和方法。
2.通过“学方法”“我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反思、自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学重点:了解《论语》中有关修身的思想和方法并自觉反思。
教学难点:四年级学生对《论语》这部经典知之甚少,因此对有关修身的思想和方法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阅读校本课程《论语经典赏析》教学过程:一、导入《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
作为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修身的论述。
修身,就是要学会做人,重在道德修养。
这一课,我们着重来了解,《论语》中有关修身的思想和方法。
二、阅读思考1.自由阅读《<论语>的修身之道》,用铅笔勾画文中重点语句。
然后交流反馈:《论语》中的修身之道都有哪些方面?2.议一议,写一写:根据大家的讨论,明确《论语》中的修身之道都有哪些方面?把它们写在P7方框里。
3.读一读《论语》,从中你又学到了什么?读一读文中《论语》中的至理名言,以及校本课程《论语经典赏析》,说说从中学到了什么?写在p8空白处。
三、学方法“结交须胜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根据这两句话,总结一下怎样交朋友。
四、我实践读p9北宋宰相文彦博小时候的事,实践:1.反思自己的行为,想想从哪些方面着手改变,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2.仿照文彦博的做法,也给自己准备两个小罐子,认真实践一下,过一段时间后总结,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
五、总结1.读完本课,你对《论语》的修身之道有了怎样的认识?2.在P10下面涂红花做出评价。
六、作业抽时间阅读校本课程《论语经典赏析》,学习修身治学之道。
(第3周)朦胧的麦积烟雨教学要求:1.了解麦积山的位置,感受麦积烟雨的美景。
2.了解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和修建,体会古人的匠心独运。
3.通过“学方法”“我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查查资料,了解有关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故事和传说,和同学交流,有条件的在节假日去实地欣赏“麦积烟雨”。
教学重点:了解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和修建,体会古人的匠心独运。
教学难点:感受麦积烟雨的美景,体会古人的匠心独运。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去过麦积山的同学准备照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你们去过天水的麦积山吗?谁能给大家讲讲?2.齐读p11页导读部分,知道麦积山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二、阅读思考1.自由阅读《麦积烟雨》。
2.交流反馈:麦积山位于哪里?麦积山石窟开凿于什么时候?3.每逢多雨季节,麦积山宛如仙境,被称为“麦积烟雨”。
出示多媒体课件以及同学自带的照片,欣赏美丽的“麦积烟雨”。
4.阅读《生动自然的童男童女像》,感受麦积山石窟塑像造型的生动自然。
5.议一议,写一写:读完以上资料,麦积山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三、学方法1.通过查资料了解你知道的名胜古迹的历史和工程技术。
2.阅读材料《麦积山石窟》,了解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和修建,体会古人的匠心独运。
3.交流反馈。
四、我实践1.结合本课,查一查有关麦积山石窟的历史,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也可查资料介绍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历史遗产。
(如:马门溪龙)2.请找一找有关麦积山的故事和传说,给同学们讲一讲。
五、我要做得更好1.在节假日,可以在家人陪伴下实地欣赏“麦积烟雨”,或者可以查找介绍麦积山的视频、图片,与同学们交流。
2.在P15下面涂红花做出评价。
(第5周)可爱的生命教学目标:1.了解胎儿的诞生过程。
2.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惜生命、注意安全。
3.初步了解一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他们和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尊重动物,爱护植物,初步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惜生命。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能做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教学准备:1.查找植物、动物的生命历程。
2.跟爸爸妈妈聊一聊妈妈怀孕的感受及吃的苦。
3.上网观看《飞碟宝贝计划》。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是从哪儿来的?是从树上结的果子里掉出来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可爱的生命》。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阅读思考a.自由阅读《胎儿诞生记》,互相说一说胎儿是怎么来的。
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填在课本第17页横线上。
班内交流。
b.学方法组内交流妈妈怀孕的感受及吃的苦。
指名说一说《飞碟宝贝计划》的故事情节及感受。
2.我实践过渡:人有生命,动物、植物也有生命。
a.填一填根据自己的实际填写《生命档案》。
b.查一查小组内交流植物动物的生长历程。
c.议一议组内讨论:面对如此美丽的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全班交流。
三、总结不管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生命。
四、我要做得更好小组内谈收获,并填在课本第20页。
五、作业任选一样把感受记下来填在课本上。
1.试着种棵蒜苗,看看它是怎么长大的。
2.养几只小蝌蚪,看看它们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3.养只小鸡、小鸭、小狗,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第7周)学会锻炼身体教学目标:1.懂得生命的重要,知道坚持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2.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懂得生命的重要,知道坚持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自己说出锻炼的好处,并培养学生积极参加锻炼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1.查找锻炼的十大好处。
2.搜集中国不重视体育惨痛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的生活习惯很多,其中有良好的习惯,有不良的习惯。
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良好的习惯就是呵护自己的身体。
那么身要健,须锻炼,良好的体魄是锻炼出来的。
你是不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你常参加哪些体育锻炼呢?二、学习新课1.阅读思考a.自由阅读《锻炼是最重要的事情》,互相说一说毛泽东为什么要坚持冷水澡。
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填在课本第22页横线上。
班内交流。
b.学方法指名读框框中的谚语、锻炼的好处,谈感受。
3.我实践a.查一查交流搜集到的运动带给人们的十大好处。
讲一讲中国曾不重视体育遭受的惨痛的经历。
谈感受。
b.资料袋过渡:运动项目有很多,那么不同项目有什么好处呢?阅读《资料袋》来了解。
自由读《资料袋》,同桌谈收获。
c.议一议讨论:是不是运动的时间越长越好?d.我要做得更好三、总结坚持锻炼身体,才能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但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不要过量运动,否则会损伤身体。
四、我要做得更好请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周锻炼计划”,完成课本第25页表格。
五、作业积极参加运动,体验运动带给自己的变化。
完成课本完成课本第24页表格。
(第9周)地震时的自救与互救教学要求:1.让学生了解互救的原则以及自救、互救的方法、措施,临震不慌,沉着应对。
2.通过“学方法”“我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自救、互救的知识。
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自救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救、互救的方法、措施。
教学难点:了解自救、互救的知识。
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自救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地震应急避险》宣传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在遭遇突发地震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措施,便多能获救并避免伤亡。
那么地震时该如何自救呼救呢?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地震时的自救与互救》。
二、阅读思考1.自由阅读《阅读思考》中的内容,用铅笔勾画文中重点语句,大致了解内容。
2.交流反馈:从《阅读思考》中都读懂了什么?2.议一议,写一写:根据大家的讨论,明确《阅读思考》中讲的什么是地震的预警时间?读了上述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从文中画出来,把它们写在P39方框里。
3.读一读《论语》,从中你又学到了什么?读一读文中《论语》中的至理名言,以及校本课程《论语经典赏析》,说说从中学到了什么?写在p8空白处。
三、学方法认真阅读课本37、38页的自救的方法,互救的原则、方法。
四、我实践想一想,议一议: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你和你的小伙伴被困在教室的一角,你的意识比较清醒,小伙伴已经昏迷,你打算怎么办呢?2.说一说,议一议。
3.讨论:如何更好地利用地震预警时间撤离或避险呢?4.我要做得更好:我是防震小专家。
(请告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遇到地震时自救、互救的知识。
)把学到的知识写在课本40页的方框里。
5.集体交流。
五、总结1.学完本课,你都了解了地震时哪些自救、互救的知识。
2.在P40下面涂红花做出评价。
(第11周)我们的民事权利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阅读”“让学生知道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我们要依法保障自己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2.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学方法”“我实践”等环节,让学生知道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正确地行驶我们的民事权利。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想一想,议一议”“学方法”“我实践”等环节,教育学生我们要依法保障自己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教学难点: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学方法”“我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明白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学生了解一下我国的宪法、人身权、财产权。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依法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我们要依法保障自己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我们的民事权利》。
二、阅读思考1.自由阅读“阅读思考”,大致了解内容。
2.想一想,议一议:⑴上述情景中小华和小林的行为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⑵出现这种情况,小华和小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3. 讨论交流,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写在46页的方框里。
三、学方法认真阅读p47——p48页的内容,了解我们享有的民事权利(人身权、财产权),并正确地行使我们的民事权利。
四、我实践想一想,议一议1.读一读案例分析。
思考:案例中张丽莉老师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把议论完后的结果写在课本50页的方框里。
2.观点辨析:未成年人因为年龄小,所以不享有知识产权。
然后将辨析的结果写在方框里。
3.我要做得更好(1)写一写学完这一课后的收获。
(2)写一写你所存在的问题和疑虑有哪些?五、我要做得更好在P51页的下面涂红花做出评价。
(第13周)举起社会保护的盾牌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社会保护的具体内容。
2.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学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做到很好地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了解社会保护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国家制定的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在必要时,我们应举起社会保护的盾牌保护自己。
二、阅读思考1.自由阅读《阅读思考》,大致了解内容。
2.想一想,说一说:张掖市制定印发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方案》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3. 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