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与说预期的教学效果等六部分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20分)【评分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认识教材特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充分挖掘教材内涵。

】㈠使用的教材:我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㈡分析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学会交往,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是整个8年级上册的教学重点。

2.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正常交往。

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展,第二单元要教会学生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其中第四课学习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本框题是在第一框《我知我师我爱我师》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学习,掌握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的基本准则。

这又为学习第三单元与地球村人打交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㈢分析学情:当前初中学生在教师的人际交往中,面临着两个问题、两个转型。

1.时代价值观的转型。

传统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正在向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教与学的关系也在转变,建立在传统的等级秩序意义上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取代。

价值观的转型对学生如何与教师交往影响巨大。

师生民主、平等的交往观实质上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映。

本课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以现代师生关系为基本立足点,同时兼顾传统师生观的合理成分,以期舒解学生在此问题上的紧张。

2.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

初中生正在经历从长辈(包括教师)的依附到人格独立的转变,从主要是“向师型”到主要是“独立型”的转变,既迫切渴望与教师建立平等的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又难以摆脱对教师的尊从、甚至害怕的心。

因此,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框试图从观念和沟通技巧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㈣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1.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②懂得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③能够说出与老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⑵能力目标:①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②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③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老师交往。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愿意与老师交往,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②认同新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的基本价值取向,积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③主动增进与教师的感情,尊敬教师,理解教师,体谅教师。

2.确立的依据:⑴新课标“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

”⑵学生的年龄特点,现有的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与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

㈤教学重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共筑师生情感桥梁。

2.确定的依据:如何有效地与教师进行沟通,是初中学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为了更好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需要帮助学生寻找并掌握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并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师生交往活动中。

(可省略)㈥教学难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师生交往新观念2.确定的依据:面对时代价值观的转型和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转型,需要建立起一种更符合学生需要、社会需要和自身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倡导一种民主、平等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起师生交往的新观念。

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可省略)二、说教学理念。

1.坚持“一个理念”:始终贯彻“育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的核心教学理念。

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品德的教学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2.营造“一种氛围”:创设情境,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愉快有序的、和谐的学习氛围。

3.建立“一种关系”:互相学习,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

4.做到“一个规律”: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层次及内容,让学生在一轮又一轮的学习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

5.体现“一个观点”:“活用教科书”的新教材观。

力求活化教材,挖掘教材的个性内涵,拓展教材的探索空间。

三、说教法。

(20分)【评分标准:教材处理科学独到,教法手段选择得当,教法切合课题特点,教法确定理由充分。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针对8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依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框内容改编为5大层次,并将教学方法贯穿于其中。

⑴第一层: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以学困生为帮扶主体)①教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P47-53的内容,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理清知识层次。

②教师点拨学生学习,如“我读书,我参与,我思考,我快乐。

”、“右手拿笔,左手翻书。

”、“边读书边思考边做批注”、“画出关键词”、“标出疑问”等等,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困生主动向周围同学和老师请教,掌握基本知识点,学会学习。

④教师用给互问互答的学生加分的方式,激励学生愿意提问题,不耻下问。

⑤教师这么做的目的是:帮助学困生学会学习,培养自信心,不落下全班每一位学生。

⑵第二层:仔细研读课文,抢答式学习,提高能力与思想意识。

(以中等生为学习主体)①依据中等层次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教师重新整理、挖掘教材内容,逐个提出达标问题,启发、指导学生继续研读重难点问题。

②教师让4个自然小组间展开抢答赛,达到教学目的。

争执不休时,教师可参与其中。

③教师用参与比赛且回答正确者给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思考、讨论,也教会了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④随时提醒学生做笔记。

⑶第三层:合作探究学习高难度内容,再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优秀生为引领主体)①依据高等层次的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教师再次重新整理、挖掘教材内容,提出达标问题,启发、指导学生再次思考重难点问题。

②教师给参与思想分享且回答正确者加双分,提高优秀生愿意与全班分享自己独特思想的意识。

③争执不休时,教师可参与其中;没有思想时,教师可参与其中;师生都举棋不定时,可上网查询。

经常会碰撞出课本中没有的思维火花来。

④随时提醒学生做笔记。

⑷第四层:与时政现实接轨,拓展延伸学习。

教师搜集时政新闻事件,或让学生讲身边事件,师生共同思考与所学内容的联结点与延伸点,达到联系社会现实的目的。

同时点拨学生关注新闻时政、关注生活。

⑸第五层:达标检测学习,查漏补缺。

通过讲解,教给学生审题做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做题能力。

2.总结教学方法:在以上5层教学过程当中,我用到了讲解法、点拨法、讨论法、比赛法、合作法、启发式,问题探究式等教学方式方法。

3.说明:每层问题的设计始终以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

既指导着学生做理性的思考,又在比赛中激发着学生的探索热情,在热热闹闹的氛围中完成枯燥的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四、说学法。

(说学生10分)【评分标准:联系学生已学知识,结合学生情感兴趣,注重学法科学指导,调动学生学习动因。

】学生在学习中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讨论学习、搜集资料学习、比赛学习等学习方式方法,在比赛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说教学过程。

(20分)【评分标准:教学结构设计合理,教学过程安排得当,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概念准确思路清晰。

】㈠导入新课过程。

1.操作过程:⑴打开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⑵教师提问:“同学们,请问此刻你想到了谁?当你与他产生矛盾时,你会与他进行有效沟通吗?”⑶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2.设计意图:边听歌边回答问题,愉悦身心,节省时间,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共鸣,快速导入新课学习。

㈡新课学习过程。

1.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⑴第一层: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①操作过程:A多媒体展示问题:a请阅读P48内容回答: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有何危害?b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有哪些?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种关系。

它建立的基础是什么?有何好处?c请阅读P50-53内容回答:怎样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其中前提是谁?师生沟通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师生交往要注意哪些礼仪?B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全部内容,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做好笔记。

C教师来回转,指导学生阅读,提示学生做笔记。

D前后桌同学互换问题及答案,并交流自己存在的问题,互相解答。

教师也可参与其中。

E教师小结奖励情况,并过渡到下一个层次。

②设计意图:A基础知识通过自学完成,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能力;B培养不耻下问的思想意识。

C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⑵第二层:仔细研读课文,抢答式学习,提高能力与思想意识。

①操作过程:A多媒体展示问题:a请阅读P50内容及图片回答:在哪些情况下应该主动与老师沟通?为什么?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何启示?b请阅读P51内容及图片回答:什么是角色互换?应该怎样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何启示?c请阅读P52内容及图片,填写P53的表格,回答: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为什么?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为什么?为什么要原谅老师的错误?有何结论?有何启示?d请阅读P53的内容回答:如何礼貌待师?怎样注意场合?怎么做到勿失分寸?B学生在书中寻找资料,思考问题。

C4个自然小组之间以代表发言的形式展开讨论与比赛,包括教师。

D教师小结奖励情况,并过渡到下一层次。

②设计意图:A中难度的问题课堂合作完成,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的意识。

B突出重点,逐步突破难点。

⑶第三层:合作探究学习高难度内容,再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A多媒体展示问题:请填写P48-49的表格,阅读P47漫画思考:学生害怕怎样的师生关系?喜欢怎样的师生关系?有何结论与启示?B学生在书中寻找资料,思考问题。

C优秀生分享答案,包括教师,全班合作探究。

有不确定的可随时上网查阅。

D教师小结奖励情况,并过渡到下一层次。

②设计意图:A高难度内容,以优秀生带动全班,师生互动完成。

B突破难点。

⑷第四层:与时政现实接轨,拓展延伸学习。

①操作过程:A多媒体展示问题:播放视频《张丽莉舍身救学生》。

B 学生观看视频。

C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看待这种师生情?有何启示?”D学生讨论。

E教师小结。

②设计意图:A拓展学习范围,延伸认知水平,提高思想境界。

B关注新闻时政,关注生活。

C延伸课本资源。

⑸第五层:达标检测学习,查漏补缺。

A教师用投影仪展示检测题。

B学生做答案。

C师生对答案。

D教师讲错题的审题做题方法与技巧,尤其是主观性试题。

②设计意图:A教给学生审题做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做题能力,兼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B查漏补缺。

C灵活运用。

D多遍重复,直到学会为止。

E变课后作业为课堂作业,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与层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