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偏义复词同义复词(教案)

【语文】偏义复词同义复词(教案)

偏义复词同义复词
一、考点解读
1.考查范围:(1)偏义复词;(2)同义复词。

2.考查要求:识记一定数量的常见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并能结合语境正确推断其意义。

3.考查形式:主客观题。

4.考前储备:(1)偏义复词附录表;(2)同义复词附录表。

二、课堂讲习
(一)偏义复词
1.了解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文言实词运用的一种特殊现象,通常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偏义复词并不固定,它只是在一定语境中,为了句式的整齐或行文的需要,在本应用一个字的地方用了偏义复词。

2.偏义复词构成形式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3.偏义复词的判定
那么,如何正确识别这种复词偏义的词语呢?辨别偏义复词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联系它前后的连带成分。

如:“昼夜勤作息”中的“勤作息”,说“勤苦地劳作”是通的,说“勤苦地劳作、休息”就不通了,即可认定“息”是只能作陪衬而不表示意义的语素。

因此,也就可以认定“作息”是偏义复词了。

(2)从全句的意思上去理解。

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全句是说,不管是“宫中”(指皇宫)的人员,还是“府中”(指丞相府)的人员,都是一样的,在提升、惩处、表彰、批评方面,不应该有所不同。

即句中体现的“不宜异”,那么“异同”一词中,只取“异”的意义,而“同”就只作陪衬了。

(3)纵观全篇,从文章大局的角度来理解。

如:《孔雀东南飞》中的“我有亲父兄”“逼迫有弟兄”,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有弟,故知“父兄”“弟兄”皆为偏义复词,偏在“兄”。

有些词只能这样从全文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指出偏义及衬字。

1.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2.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

——“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

3.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4.言其利害。

(毛遂自荐)
——偏的还是利。

(二)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即连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构成的复音词。

同义复词又名“重言”“复语”“连言”或“词语复用”。

例如:“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泪,二词一义单指眼泪。

又如“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屈原列传》),“曰以为”三字一词,就是“说”的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