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筏板基础-结构设计新手必看

筏板基础-结构设计新手必看


7.地梁:
7.1 高度: 抗剪控制,一般来讲,取计算跨度的(1/8---1/4) ,估计时,可以取 1/6;但如果抗剪 切能够通过,高度可以取小一点,尤其是那些多层框架的筏板基础。 7.2.宽度: 取柱子高度的 1/2 左右,一般取柱宽+100mm 作为梁宽,地梁能包住柱子,使地梁吃掉 冲切力; 当然也可以让 梁宽 柱宽, 但要局部加腋, 柱角与八字角之间的净距应 50mm; 一 般来将,柱墙的边缘要比基础梁的边缘 50mm。 7.3.经验:假设柱网 8m*8m,轴压比 0.9 混凝土强度等级 10 层 20 层 30 层 C30 C30 C40 C30 C40 地梁截面 600*1600mm 800*1800 700*1800 900*2400 800*2400
8.荷载和配筋:
8.1.筏板底板:
2 应该用净反力 (扣除基础自重) 。 板的手算计算方法: 单向板, 2 端简支时: M中 =PL / 8, j 2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弯矩调幅方法,当两端固定或连续时: M固 =M中 =PL /16 。一端固定 j 2 2 或连续,一端简支时, M固 =M中 =PL /14 。悬挑板: M固 =PL / 2。 j j
平筏板厚 300mm 柱子截面 250*250mm 300*300mm 500*500mm 地基净反力 最大轴力设计值
420KN 0kpa 475KN 650KN
C35
平筏板厚
柱截面 500*500mm 600*600mm
地基净反力
N max
1200KN 1370KN
地基净反力
N max
1350KN 1500KN
2 2 2
地基净反力 250kap 200kpa
2
跨中配筋 2100 1200
2
支座配筋 5000 2900
注:20@150=2094 mm ,28@150=4100 mm ,18@200=1272 mm 。 总结:8m*8m 尺寸,厚度 500,地基净反力 250kpa,C35,钢筋三级钢,保护层厚度 55mm 跨中配筋 20@150=2091, 支座 28@150=4100; 6m*6m 尺寸: 跨中 18@200=1200, 支座 28@200=4100 8.1.4.最小配筋率配筋:0.15%*(500-55)*1000=667 mm ,配 14@200=770 mm 。 8.1.5.对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板厚大于 2M,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纵横方向的钢 筋外,需沿板厚度向不超过 1M 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其直径不小于 12mm,纵横 方向的间距不大于 200mm。 从计算弯矩和计算配筋的面积公式可以知道: 跨度对弯矩影响比较大, 板的厚度对配筋 影响大,板厚越厚,配筋越少。 假设层数不多,地基反力不大,板厚也不厚,比如 250 厚,则配筋应优先满足最小配 筋率,每层每个方向都要满足:比如 250 厚的板,0.15%*(250-55)*1000=293,则一般每 层每向最小配 10@200=393 mm 。 一般要在伐板基础的角部加 5 根辐射钢筋,以防开裂,钢筋直径不宜小于通长筋,对 于筏板基础,应放在上筋的下面,下筋的上面。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调幅方法设计; 弯矩手算方法:
2 2 2 端简支时: M中 =PL / 8 ,当两端固定或连续时: M固 =M中 =PL /16 ,一端固定或连续, j j 2 2 一 端 简 支 时 , M固 =M中 =PL /11 或 12 , 悬 挑 梁 : M固 =PL / 2 。算出弯矩后,再 j j
平筏板厚 250mm 柱子截面 250*250mm 300*300mm 500*500mm 地基净反力 最大轴力设计值 地基净反力 最大轴力设计值
280KN 0kpa 330KN 490KN 100kpa
320KN 350KN 560KN
注: 地基净反力越大,由于与柱子的轴力相反,则对抗冲切越有利;柱子截截面越大,柱子 满足抗冲切承受的最大轴力设计值也越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抗冲切也越有利。 C30
平筏板厚 1000mm 柱子截面 500*500mm 600*600mm 地基净反力 最大轴力设计值 地基净反力 最大轴力设计值
6300KN 0kpa 6800KN 500kpa
9100KN 9800KN
5.1.平筏板基础抗冲切不满足,可以局部加厚,也可以加柱帽,也可以配冲切箍筋; 局部加厚:相当于把平板加厚,满足冲切厚,再按 45 度角,把角度以为的多家的板去 掉。 5.2.普通楼盖加柱帽: 一般都是按 45 度加柱帽, 假设柱网 8m*8m, 柱子 500*500mm, 荷载设计值取 15 kN / m2 , C25,则中柱增加的轴力大概 960KN,产生的冲切力为 936KN,最小板厚 350 厚(保护层按 25 算) ;假设 6m*6m 的柱网,荷载设计值取 12 kN / m 2 ,则中柱增加的轴力大概 432KN,产生的 冲切力为 423KN,最小板厚 210 厚,并且柱子尺寸越大,对抗冲切越有利。
2
筏板厚 mm 400 400 750 650 1100 950
注: 1.30 层,C50,筏板厚 850mm。 2.不管是按规范还是经验,必须满足筏板抵抗冲切的最小板厚;由于是双向板,一般不 用抗剪切控制,否则板厚很增加很多。
4. 梁式筏板底板承受最大地基净反力
8*8m 的双向板,底板保护层厚度按 55mm 计算 截面大小 250mm 300mm 400mm 500mm 600mm 700mm 800mm 900mm 1000mm 6*6m 的双向板,底板保护层厚度按 55mm 计算 截面大小 250mm 300mm 400mm 500mm 600mm 700mm C30 混凝土强度等级 底板承受最大地基净反力 145kpa 185kpa 280kpa 380kpa 490kpa 620kpa C30 混凝土强度等级 底板承受最大地基净反力 105kpa 135kpa 200kpa 270kpa 340kpa 420kpa 510kp地基承载力必须很大; 当多层房屋, 比如框架, 地基承载能力很低时, 也可以用伐板基础;筏基,其整体性好,能很好的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
2.荷载:
剪力墙结构每层每平方 16 kN / m 计算,假设一个 30 层的高层,地下 1 层,则传给地 基 496 kN / m , 假 设 用 伐 板 基 础 , 伐 板 厚 1100mm , 则 筏 板 自 重 的 面 荷 载 为 : 25*1.1=27.5 kN / m ,则传给基础总的面荷载为:496+27.5=524 kN / m ,可以用这个大概 估计下地基承载力大概要多大, 并且地基资料给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经包括了挖开土的重 量。 按规范,天然地基的最小埋深取上部高度的 1/15,所以一般高层的埋深为:7m 左右, 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做多也就增加一个 30kpa 的样子。设计时,一般可以不修正, 留作安全余量。
筏板基础
摘要:
本文总结了筏板基础的适用条件,剪力墙面荷载按 16 kN / m2 时,最终传给地基的力, 平、筏板板厚的取值、梁筏板不同厚度时,满足抗冲切的极限净反力、平筏板不同板厚和 不同地基净反力时能抵抗的极限柱下轴力设计值、地梁的高度,宽度确定方法及经验值、 地梁的内力计算方法和经验配筋、筏板的内力和配筋计算方法、经验配筋、pkpm 进行筏板 基础设计的具体操作过程、介绍了梁元法和板元法的一些具体操作。 本文章总结于:刘铮“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 、朱炳寅“建筑结构设计问答与分析”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郁彦“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杨星“ pkpm 结构 软件从入门到精通” 、钢结构论坛、文献以及网上别人经验总结。共 11。 2011-11-20---12-28
5.平筏板满足冲切时最大柱轴力设计值
由于公式比较复杂,暂且举出一些例子(平筏板抗冲切不同于梁筏板和柱帽,它是要 求产生的剪应力 板能抵抗的剪应力,单位为 kN / m2 ,并且一般是柱子向下轴力远远大于 冲切破坏椎体内的地基净反力设计值时才会产生冲切破坏, 也就是一般假设柱子轴力小, 根 本不会发生什么冲切破坏;计算外力产生的剪应力的公式中 Fl =柱下轴力设计值-(柱长+2 筏板 ho )*(柱宽+2 筏板 ho )*地基净反力;而筏板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只与混凝土强度等 级有很大的关系,C35 的筏板能抵抗的最大剪应力为 1091 kN / m2 ) C30.
8.1.1.经验:C35,三级钢,保护层厚度 55mm 筏板厚度 8*8m 6*6m 1000mm 1000mm 地基净反力 450kap 400kpa 跨中配筋 1520 850 支座配筋 4000 2000
注:20@200=1571 mm2 ,22@200=1901 mm2 ,28@150=4100 mm2 ,28@200=3078 mm2 , 25@200=2454 mm2 ,16@200=1005 mm2 ,22@200=1901 mm2 。 总结:8m*8m 尺寸,厚度 1000,地基净反力 400kpa,C35,钢筋三级钢,保护层厚度 55mm 跨 中 配 筋 20@200=1571 , 支 座 28@150=4100 ; 6m*6m 尺 寸 : 跨 中 16@200=1005 , 支 座 22@200=1901。 8.1.2.最小配筋率配筋:0.15%*(1000-55)*1000=1417 mm ,配 20@200=1571 mm 8.1.3.经验:C35,三级钢,保护层厚度 55mm 筏板厚度 8*8m 6*6m 500mm 500mm
2 2 2
8.1.6.筏板底板配筋原则: 多不退少补,一般间距为 150-200mm,补的钢筋可以和统一配的钢筋间隔 100mm 左右 配置;统一配的钢筋是双层双向通常,上部筋一般以最大值通常配,下部筋一般以 18,20, 或 22 先通长配,再在端部补配,补配的钢筋级别不要超过 2 个级别,因级差相差太大,与 混凝土工作没那么好。 8.2.地梁: 8.2.1.公式: 地梁一般不考虑地震作用, 用净反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