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测试题姓名 成绩一 、细心选一选(10×3=30分)1.把一块圆柱形的橡皮泥用手团成球形,则( )A .橡皮泥的形状、质量和体积都变了B .橡皮泥的形状、体积变了,质量不变C .橡皮泥的形状变了,体积和质量不变D .橡皮泥的质量变了,体积和形状不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60gB .一杯水结冰后体积增大,质量没变C .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没变D .1kg 铁比1kg 棉花质量大 3.普通热水瓶盛满水后,瓶中水的质量大约是( )A .2×104mgB .2×106mgC .2×105mgD .2×105g4.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左盘中放入待测物体,右盘中加入25g 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这时应( )A .向右盘中加砝码B .减少右盘中的砝码C .将游码向右移动D .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5.对密度公式vm=ρ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其密度大 B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其密度小C .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相等D .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6.人们经常说铁比木头重,实质是指( )A .铁的密度比木头大B .铁的质量比木头大C .铁的体积比木头大D .以上说法都不对 7.如图10-10是A 、B 、C 三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A 、B 、C 三种物质的密度ρA 、ρB 、ρC 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A .ρA >ρB >ρC ,且ρA >ρ水 B .ρA >ρB >ρC ,且ρC >ρ水 C .ρA <ρB <ρC ,且ρA >ρ水 D .ρA <ρB <ρC ,且ρC >ρ水 8.一个正好能装1kg 水的瓶子,它一定能装下1kg 的( ) A .植物油 B .煤油 C .酱油 D .上面三种都能装下9.一块铝的密度是2.7×103kg/m 3,将这块铝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 则 ( )A .小块的密度小于2.7×103kg/m 3B .大块的密度大于2.7×103kg/m 3C .大、小铝块的密度相等,都等于2.7×103kg/m3D .大、小铝块的密度相等,都等于1.35×103kg/m 310.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它的物理意义是( )A .1m 3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B .1m 3水的质量是1.0×103kg/m 3C .1m 3水的密度是1.0×103kgD .1m 3水的质量是1.0×103kg 二、认真填一填(14×3=42分)11.将“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夸克、万里长城、分子、宇宙、质子”按照尺度的大小,由大到小排列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量筒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______. 13.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物体的质量为57.5g ,已知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是5g ,则天平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是________,游码指示的刻度值是________.14.将注射器的小口封住后,把活塞向外拉的过程中,被封在注射器内的空气的质量________,体积将________,密度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某钢瓶内装的氧气密度为8kg/m 3,一次电焊用去了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________kg/m 3. 16.如图10-11中A 、B 、C 为三只相同的杯子,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水、酒精、硫酸,则A 杯中装的是________,B 杯中装的是________,C 杯中装的是________.17.质量为30g 的烧杯,装有适量某种液体,放在已经调平的天平上,平衡时的情景如图10-12(甲)所示,则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 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10-12(乙)所示, 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_cm 3;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 3. 三、用心算一算(6×3=18分)18.用天平称一瓶水的质量时,小红同学的做法是:先测出瓶子的质量m 1,再将瓶子装满水,测得总质量为m 2,则水的质量为(m 2-m 1);小刚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瓶子装满水,测得总质量为m 1′,再将水倒掉,测得瓶子的质量为m 2′,则这瓶水的质量为(m 1′-m 2′).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19.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肆虐.据测算,北京某次沙尘暴中每平方米降尘约30g ,按北京地区面积约为1.0×109m 2计算,这次沙尘暴在北京地区总降尘量是多少吨?20.创新中学环境监测小组的王霞同学,为了研究黄河水的含沙量,需要测定黄河水的密度.她用一个质量为1.5kg 的桶,取来黄河水样品,测得桶和水的质量为6.7kg ,体积为5dm 3,试求这桶黄河水的密度.将求出的黄河水的密度与密度表中水的密度比较(33kg/m 101.0⨯=水ρ),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四、动手做一做(共10分) 1.(2分)为了测一小瓶油的质量,小红采用了如下测量步骤:A .移动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B .瓶放左盘,称得瓶的质量C .瓶内倒入油后,称得瓶和油的质量D .将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E .将游码置于左端零位置F .将天平整理好 (1)小红遗漏的步骤G 是________.(2)将正确步骤按顺序排列(用字母表示)________. 2.(3分)要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桌上有下列器材:托盘天平,金属块,量筒,细线,水,空烧杯,刻度尺,盛有盐水的烧杯.(1)需用的器材是________.(2)可供参考的实验步骤:A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 .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1C .用量筒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 1 。
D .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体积V 2。
E .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 2 。
F .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 3。
根据实验目的,你认为必需的实验步骤及合理的顺序是 ,根据上述测出的数据,写出盐水密度计算式 。
3.(5分)小明想测一小块石蜡的密度,他先用天平称出了石蜡块的质量,然后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石蜡块,将石蜡块放入量筒,但是他发现石蜡块不是沉入水中,而是浮在水面上.请你设计一种方法帮小明测出石蜡块的体积来。
第十二章测试题知识与技能(共72分)(1~14题每题2分,15~20题每空1分,共42分)1.骑自行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他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B.自行车C.树木D.房屋2.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B.参照物必须是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C.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D.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是相同的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地抓住子弹的原因是()A.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B.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D.以上都有可能5.一辆汽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B.通过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大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D.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6.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甲=10.8km/h、v乙=0.2km/min、v丙=2.8m/s,这三个人运动速度数值之间的关系是()A.v甲>v乙>v丙B.v乙>v甲>v丙C.v丙>v甲>v乙D.v甲>v丙>v乙7.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还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A.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B.子弹受到了惯性的作用C.子弹有惯性D.子弹的惯性大于受到的阻力8.设想一下,当你骑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包括重力、阻力和其他物体的作用力)下,将会()A.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一直飞出地球B.马上停下C.运动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D.以上均不符合你的想象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D.发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没有施力物体,只有受力物体10.图11-16所列情形中,二力平衡的有()11.水平飞行的飞机在目标的正上方空投一个木箱(如图11-17),则木箱落地时的位置()A.在目标处B.在目标的前方C.在目标的后方D.无法确定1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在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13.分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A.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B.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C.汽车受到的重力与汽车受到的牵引力D.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它受到的阻力1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止在桌面上的杯子,不受力的作用B.用力将气球压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手推门,手距离门轴近时比距离门轴远时省力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15.小红坐在行驶的客车中,看见前面有一辆卡车同她的距离不变,看见后面有一辆小轿车离她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小轿车与路旁的交通标志牌间的距离不变.如果以交通标志牌为参照物,客车是________的,小轿车是________的.如果以卡车为参照物,客车是________的,小轿车是________的.16.甲物体的速度是乙物体速度的2倍,若甲、乙两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若甲、乙两物体运动相同的时间,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17如图11-18所示,用铁锤拔钉子,手握在铁锤柄的末端比握在柄的中部所需的力要小,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18.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或安全气囊),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在________时,乘车者由于________而撞伤,使用安全带(或安全气囊)可以起到保护安全的作用.19.在行驶的火车车厢中,挂在行李架上的小包突然向前摆动,说明火车正在________行驶;若小包突然向右摆动,说明火车正在________.20.列车从静止变为运动,并且速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受到________的作用.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还能继续行驶是由于________,但汽车速度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________的作用.21.作图题(每图2分,共6分)(1)画出下面各图中力的示意图.(2)如图11-21所示的跳伞运动员正在匀速下降,如果他受到的重力为800N,请画出他受到的力的示意图.22.阅读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这是陶渊明的两句诗,诗中用“沦”和“出”两个字对日、月的运动作了形象的描写.那么他所描写的这两个运动,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2)人走路时,被石头绊了一下会向前倒,这是为什么?下雨天,摔跟斗会向后倒,这又是为什么?(3)许多体育运动项目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举出一个利用惯性的体育项目,并试着说一说是如何利用惯性的.(4)用乒乓球拍托起乒乓球,使其能静止,球受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突然撤去球拍,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因为撤去球拍,就是撤去了球所受的支持力,所以是支持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这样分析对吗?为什么?23.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暑假就要到了,北京育才小学的王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住在济南的奶奶家去.他希望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请你帮他选择一个合适的车次,并计算一下这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速度.(2)请根据如图11-22所示的情景编写一道计算题.第十三章测试题知识与技能(共77分)(1~9题每题3分,10~18题每空2分,共59分)1.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河水不流动B.物体没有质量C.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D.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2.先后在南极和赤道称量同一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读数的情况是()A.质量大小不变,重力大小也不变B.质量大小有变化,重力大小也有变化C.质量大小有变化,重力大小不变D.质量大小不变,重力大小有变化3.如图12-75所示为一水井提水装置,其中在A点作用力最小的是()A.F1B.F2C.F3D.F44.自行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如图12-76所示),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用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刹车系统应用了挂钩及摩擦的知识B.链条与其连接的两个齿轮组成了一个滑轮组C.轮胎上制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自行车的前后轮都装在滚动轴承上,是为了减小摩擦5.测一个约6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秤的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最恰当的是()A.10N 0.2N B.5N 0.1NC.15N 0.5N D.上述三个都可以6.用手握住油瓶的颈部,油瓶不会滑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给瓶子的摩擦力小于瓶子的重力B.手给瓶子的摩擦力等于瓶子的重力C.手给瓶子的摩擦力大于瓶子的重力D.手给瓶子的摩擦力与瓶子的重力无关7.一根轻质杠杆,在左右两端分别挂上200N和300N的重物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将两边物重分别减少50N,则()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C.仍然平衡D.无法确定8.如图12-77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B点是支点,液压杆施加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B.B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C.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D.C点是支点,物体A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9.如图12-78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C.ABC是省力杠杆,OBD、OED是费力杠杆D.ABC是费力杠杆,OBD、OED是省力杠杆10.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________的道理;用重垂线检查窗台是否水平,要看重垂线与窗台是否________.11.质量为2kg的铅球掷出后飞行时(不计空气阻力),此铅球只受________力的作用,这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N.12.一根弹簧在不受外力时为18cm,将其竖直吊起(弹簧自重不计),在下端挂2N的重物时,它的长度为20cm;挂5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应为________cm.13.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和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他应该用弹簧秤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运动.若此时弹簧秤读数是3.5N,则实验得出的摩擦力为________N.实验所用的原理是物体在________作用下,做________.拉力/N 0 1 2 3 4 弹簧长度/cm 5 7 9 11 13弹簧伸长/cm 0 2 4 6 8根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15.如图12-79所示是一辆装满货物的手推车.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压扶手,这时手推车可看作杠杆,支点是________点;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手,这时支点是________点,与前轮遇到障碍物时相比,此时较________力.(填“省”或“费”)16.俗话说秤砣虽小压千斤,原因是________.17.将一根重200N的均匀铁棒平放在地上,微微抬起一端,所需要的力是________N.18.物理学中常把实际的研究对象看成物理模型,如图12-80所示的甲、乙两棵树,它们的树冠及根系的深浅及发达程度基本相同.当我们研究哪棵树容易被大风吹倒时,可以把树看成是一个________模型,因此可以判断出________树容易被风吹倒.19.阅读简答(10分)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塑料套紧套在车把上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E.脚踏板凹凸不平F.刹车时用力捏闸 G.车轴处装有滚珠 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小摩擦的是________.(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朝________.(填“前”或“后”)(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20.解决问题(每小题4分,共8分)(1)如图12-81所示,山坡上长着一棵树,树枝上用线挂着一个小球,现在小球正在摆动,你能画出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吗?(2)刘阳同学在修理课桌时,如图12-82那样用羊角锤起钉子,力的作用点为A,试在图中作出最省力的力臂.过程与方法(共13分)21.(8分)在一定的拉力范围内,弹簧受拉力时伸长的长度可能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给你一根弹簧、一个铁架台、一把较长的刻度尺和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请你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个猜想.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数据,并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22.(5分)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有一组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4 5 5 4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科学探究(共10分)23.(10分)小明、小红和小丽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分别提到以下猜想:小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小丽: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个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方案:步骤1:把长方形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12-83甲所示)步骤2:在长方形木块上面放上砝码,(如图12-83乙所示)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12-83丙所示).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秤的示数的大小.(1)当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的示数.为什么?(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验证哪种猜想的正确性?(3)为了验证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步骤,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步骤.(4)在步骤2的基础上,若木块上的砝码为0.5N,当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砝码与木块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是()A.大于0.5N B.大于零且小于0.5NC.小于0.5N D.等于零(5)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很多,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总要控制一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摩擦力的大小与另外两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想想看,在我们探究哪些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用到过这种方法?第十四章测试题知识与技能(共64分)(1~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大型载重汽车装有很多组车轮,如图13-28所示,安装这么多轮子的作用是________.2.潜水员潜水越深,就要穿更加坚固的潜水服,这是由于________.3.刘刚在家中的金鱼缸里自制了一个小喷泉,如图13-29所示.他利用微型抽水机使容器A的水面总高出金鱼缸水面0.3m,喷口B与金鱼缸的水面相平.他制作这个喷泉主要依据________原理,此喷泉大约能喷________m高.4.一块砖的三条边长之比是4∶2∶1,可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这三种放法中最大压强与最小压强之比是________,压力之比是________.5.抽水机是利用________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6.在海滨浴场,水底布满鹅卵石,李明由海边走向深水的过程中,脚对鹅卵石的压力越来越________,这是因为他受到的浮力逐渐变________.7.如图13-30所示,一艘远洋邮轮在东海中满载航行,它的排水量为15000t,邮轮及所装邮件共重________N.已知海水的密度为1.03×103kg/m3,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为________m3.8.下列几种情况下,压强一定增大的是()A.增大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B.减小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C.减小压力同时增大受力面积D.增大压力同时减小受力面积9.如图13-31所示的杯子中放有一块冰,冰对杯底的压强为p冰,冰熔化成水后对杯底的压强为p水,则两压强相比(不计蒸发)()A.p水>p冰B.p水<p冰C.p水=p冰D.无法比较10.下列做法中,能使如图13-32所示的压强计U形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增大的是()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换成面积大一些的,但仍放在原处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处转180°,使橡皮膜朝上D.向容器中的水里加入一些食盐11.如图13-33所示是盛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静止在斜面上,其中正确的是()12.护士拉动注射器活塞,将药水吸入注射器内,是利用了()A.注射器活塞的压力B.液体内部存在压强C.大气压强的作用D.连通器的原理13.如图13-34所示,是我国发明家邹德俊发明的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将它紧压在平整、光洁的竖直墙壁上,可挂衣帽等物品.解释这个现象要用以下四句话:(1)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壁上;(2)把挂衣钩的吸盘紧压在墙上,塑料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被挤出,里面气压减小;(3)吸盘与墙之间产生一个很大的摩擦力;(4)所以挂衣钩可挂住衣帽等物品.按下列哪个顺序排列这四句话,可以把这个现象解释得最清楚()A.(1)、(2)、(3)、(4)B.(2)、(1)、(3)、(4)C.(3)、(2)、(1)、(4)D.(2)、(3)、(1)、(4)14.用如图13-35所示的装置做“喷泉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说明:(1)容器A里的气压大于大气压强;(2)容器A里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强;(3)喷泉停止时,容器A中的气压等于大气压强;(4)喷泉最后如能将水灌满A球,说明喷前A球内为真空以上四点说明中,正确的是()A.只有(2)B.只有(2)、(4)C.只有(1)、(3)D.除(1)之外都正确15.下列利用浮力升空的是()A.飞机B.飞艇C.风筝D.火箭16.体积相等的石块和木块放入水中,石块沉到水底,木块浮到水面,则石块与木块受到的浮力相比()A.石块的大B.木块的大C.相等D.无法判断17.图13-36中A、B、C是三个重力相等的物块,它们在水中静止时如图(C对容器底有压力).若每个物块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A、F B、F C,则()A.F A>F B>F C B.F A<F B=F CC.F A=F B>F C D.F A=F B=F C18.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挂有一个铝块和铁块,在空气中称时,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将两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比较测力计的示数()A.甲的大B.乙的大C.相等D.无法确定19.不同的海洋,海水的密度是不同的,所以在远洋货轮的船舷上,都漆着几条深浅不一的“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13-37所示,水面上的S是印度洋载重线,下面的W是北大西洋载重线.当轮船从印度洋驶向北大西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印度洋与北大西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是()A.浮力增大,ρ1<ρ2B.浮力减小,ρ1>ρ2C.浮力不变,ρ1>ρ2D.浮力不变,ρ1<ρ220.小刚自制了一个玩具喷水枪,如图13-38所示,当向左推活塞时,A、B、C三点的压强相比()A.p A最小B.p B最小C.p C最小D.相等21.计算(每小题6分,共24分)(1)芭蕾舞演员的质量约50kg,当她用一只脚的足尖跳舞时,她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6cm2;大象的质量约为1t,当它站立时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600cm2.试比较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的大小.(2)玻璃厂的生产车间常用圆形低压吸盘搬运玻璃.如图13-39所示,已知每块正方形平板玻璃的边长为1m ,重125.6N ,吸盘内的气压为9.7×104Pa ,若用吸盘将该平板玻璃吸住并悬空,吸盘的直径至少应设计为多少米?(3)把质量为158g 的实心铁球投入足量水中,静止后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若将该铁球投入足量水银中,静止后它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少?(4)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于2000年8月12日沉没.打捞潜艇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打捞时,先在水底把潜艇锯成两段,艇首暂留海底,艇身被26根钢缆拴住,缓慢吊离海底.假设艇身的质量为104t ,由钢铁制成,试估算在匀速提升的过程中平均每根钢缆的拉力有多大. 过程与方法(共18分) 22.(6分)为探究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赵霞用三块相同的海绵和几块相同的砖做了一组实验,如图13-40所示.要说明压强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请你指出哪两个图最能说明.为什么?压强计序号 液体 深度/cm橡皮膜方向 左液面/mm 右液面/mm液面高度差/mm1 3 朝上 186 214 282 3朝下 186 214 28 3 3 朝侧面186 214 28 4 6 173 227 54 5 水9160 240 80 6 盐水915724386分析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为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24.(6分)利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盆水、细线,你能否测出一个马铃薯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马铃薯密度的表达式.科学探究(共18分)(每题6分,共18分) 25.阅读下面的资料小鸡出壳的奥秘小明家里养了好多鸡,他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母鸡孵小鸡时,几斤重的母鸡压在鸡蛋上面,鸡蛋安然无恙,而当鸡蛋孵成小鸡时,小鸡只要在壳内向外轻轻啄几下,就能破壳而出.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反复想了几次后,做了以下的实验:先将半个鸡蛋壳放在桌子上,凸面向上,然后将一枝削得不太尖的铅笔,笔尖朝下,在离开蛋壳十几厘米处,让它竖直地落下来,撞击蛋壳的顶部.如图13-41甲所示,结果蛋壳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