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松果体

松果体

松果体
位置:松果体位于背侧丘脑的上后方两上丘间的浅凹内,以柄附于第三脑室后部,柄向前分为上下两板,松果体上方为胼胝体压部,正前方为第三脑室顶部,后方隔四叠体池与小脑上蚓部相邻,两侧为扣带回,下方隔四叠体池与中脑顶盖相邻。

2 功效
人的松果体能合成、分泌多种生物胶和肽类物质,主要是调节神经的分泌和生殖系统的功能,而这种调节具有很强的生物节律性,并与光线的强度有关。

松果体细胞交替性地分泌褪黑激素和5-羟色胺,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白昼分泌5-羟色胺,黑夜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及其释放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对生殖起抑制作用。

另外,近年来发现,松果体细胞还分泌8-精催产素、5-甲氧色醇、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和抗促性腺因子等,其意义尚待探讨。

(1)分泌褪黑激素
松果体细胞的细胞质内有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小圆形分
泌颗粒,颗粒内含有褪黑激素。

褪黑素属于吲哚类化合物,其分泌呈现明显的日周期变化。

两栖类动物褪黑素对其有促使皮肤褪色的作用。

对哺乳类已经失去这种作用,褪黑素的生理作用可能通过下丘脑、或直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抑制性腺活动,抑制性成熟,防止儿童早熟。

褪黑激素的作用:a、含有主要的抗氧化成分,研究证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维生素 E 的两倍,自由基会导致细胞损坏。

b、有助于治疗心脏疾病、由压力引起的免疫系统抑制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胃溃疡、慢性肠炎、以及一些癌症。

c、有助于提高大脑功能,防止由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引起的神经损坏。

d、是一种治疗失眠的安全、有效、短期的方法。

e、生物钟调控中心。

(2)生物钟调控中心
松果体是人体的“生物钟”的调控中心。

由于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光照和黑暗的调节,因此,昼夜周期中光照与黑暗的周期性交替就会引起褪黑激素的分泌量相应地出现昼夜周期性变化。

实验证实,褪黑激素在血浆中的浓度白昼降低,夜晚升高。

松果体通过褪黑激素的这种昼夜分泌周期,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时间信号”,转而引发若干与时间或年龄有关的“生物钟”现象。

如人类的睡眠[3]与觉醒、月经周期中的排卵以及青春期的到来。

新近发现,人体的智力“生物钟”以33天为周期进行运转,情绪“生物钟”为28天,体力“生物钟”为23天。

这三大生物钟的调拨也是由松果体来执行的。

(3)人的第三只眼睛
松果体细胞内含有丰富的5一羟色胺,它在特殊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褪黑激素,这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

研究发现,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光照的制约。

当强光照射时,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在暗光下褪黑激素分泌增加。

而人体内褪黑激素多时会心情压抑,反之,人体内的褪黑激素少时则“人逢喜事精神爽”。

由此看来,人的情绪受光的影响就不足为奇了。

(4)合成功效
松果体能合成GnRH、TRH及8精-(氨酸)催产素等肽类激素。

在多种哺乳动物(鼠、牛、羊、猪等)的松果体内GnRH比同种动物下丘脑所含的GnRH量高4-10倍。

有人认为,松果体是GnRH和TRH 的补充来源。

3.病理变化
(1)起源于松果体实质的肿瘤
松果体实质肿瘤比较罕见,占颅内肿瘤0.2%以下,起源于松果体细胞或其前身,属于神经上皮肿瘤。

松果体实质肿瘤包括低度恶性松果体细胞瘤、中度恶性中分化松果体实质肿瘤与高度恶性松果体母细胞瘤。

A、松果体细胞瘤
松果体细胞瘤生长缓慢,为WHO分级Ⅰ级,占松果体实质肿瘤的14%-60%。

该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多见(平均年龄38岁),无性别差异。

5年生存率为86-100%,肿瘤完全切除后复发的病例尚未见报道。

脑脊液播散罕见。

病理与组织学特征:松果体细胞瘤由体积小、形态一致、发育成熟,与松果体细胞类似的细胞构成。

小叶结构与松果体细胞瘤性菊形团为常见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