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能、势能和内能

动能、势能和内能

动能、势能和内能一、机械能1、动能: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之为动能。

2、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①重力势能: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②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合。

经典考例1、判断下列物体分别都具有那种机械能(即说明是具有动能、重力势能还是弹性势能)马路上形式的汽车被压缩的弹簧高空悬挂的广告牌空中飞行的飞机飞流直下的瀑布路面上凹凸的坑洼2、下列物体各具有哪些能?沿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______;被拉长的橡皮筋,______;被拦河坝挡住的河水,______;正在空中下落的伞兵,______;正在上坡的自行车,______。

3、从斜面滚下的钢球撞在纸盒上,能将纸盒推动一段距离,表明滚动的钢球______;物体的势能只有当物体______或者弹性形变的大小发生______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二、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1、影响动能的大小因素:速度和质量①速度: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②质量: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影响重力势能的大小因素:相对高度和质量①相对高度②质量3、弹性势能的大小因素:和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弹性形变越厉害,弹性势能越大。

经典考例4、如图是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来比较物体动能的大小。

要研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应选用质量________的两个球从________的高度下落(选填“相同”或“不同”)。

与此类似,要研究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书柜上放有四个体积相同、形状完全一样的金属盒甲乙丙丁,其中甲和乙为铅制的,丙和丁为铁制的.则甲和乙相比,_________的重力势能大;丙和乙相比,________的重力势能大;四个金属盒中,重力势能最小的是________。

(ρ铅>ρ铁)6、今年入春以来,菜,我市黄陂区部分松林发生虫灾,为了灭虫,市政府多次调动直升飞机在重灾区上空喷洒生物农药,当飞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中,飞机的()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C、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7、下图是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将一只木球放在E点,,由静止释放,木球可将斜面底部的小木块撞到A处停下;若该木球放在F点释放,可将斜面底部的小块撞到B处停下,比较A、B两图可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物体,。

(2)将大小相同的铁球放在E点释放时可将斜面底部的小木块撞到C点,甚至更远的地方,比较A、C两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本实验是通过得出小球动能大小的。

采用的是方法。

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1、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物体在不断下降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越来越快,动能增大,所以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篮球从地上弹起后向上飞的过程中,向上的速度逐渐减小,动能减小;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所以是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拉弯的弓在恢复形状时,弹性形变越来越小,弹性势能变小;却使得弦上的箭疾射出去,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此时是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篮球下落开始撞击地面直到准备弹起的这一阶段,速度不断减小,动能变小;但篮球的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变大,所以是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经典考例8、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2005年10月“神舟”六号又实现了多人多天,有人参与空间科学实验的航天壮举,当飞船减速着陆时,飞船的()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B、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减少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9、如图10-1-8所示,某木块沿斜面从A匀速运动到B的过程中()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B、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变大10、如图所示,小明在玩蹦蹦杆,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增大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D、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11、在空中匀速水平飞行的飞机,在投放救灾物资的过程中()A、飞机的重力势能不变,动能不变B、飞机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C、飞机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D、飞机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12、以下是跳水运动员从跳板起跳后至入水前过程中的三个瞬间状态:①往上起跳的瞬间;②到达最高点的瞬间;③下落时的状态。

在①→②→③两个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分别是()A、势能→动能,势能→动能B、势能→动能,动能→势能C、动能→势能,势能→动能D、动能→势能,动能→势能13、由于各种需要,目前人类已向外太空中发射很多枚人造卫星,已知人造卫星在绕地球转动时有近地点和远地点的区分,在近地点时速度大,远地点时速度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造卫星从远地点向远近点飞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B、人造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飞行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C、人造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飞行时,是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D、人造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飞行时,是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四、机械能守恒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能量总合相加。

在理想情况下忽略摩擦,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完全转化,整体机械能守恒。

经典考例14如图所示,AB、AC、AD是三个高度相同、长度不同的光滑斜面,现有物体G先后从三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它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是V1、V2、V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1最大B、V2最大C、V3最大D、V1、V2、V3一样大15降落伞兵在起跳的一段时间内,伞是没有打开的。

此时可以忽略自身和空气的摩擦,在一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不守恒)。

打开降落伞以后,下降的速度在不断减小,最终以较低的速度匀速下落。

此过程中重力势能,动能,整体机械能(守恒/不守恒)。

16、如图是跳水运动员跳板跳水时的情景,从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整个过程中()A、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增大,机械能不变B、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减小,机械能减小C、运动员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D、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增大五、内能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色度越大,扩散得越快。

2、内能:内能是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任何物体内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和分子间总有势能。

因此,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①分子动能:分子动能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有关,而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就越大。

②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之为分子势能。

分子势能也是内部的一部分。

通常晶体三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放出能量就是为了改变其内部的分子势能。

经典考例17、我们把物体内分子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物体分子的就越剧烈,内能就越。

18、把一小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整个杯子都红了,这种现象叫做现象。

液体与液体之间,固体与固体之间发生扩散现象。

(填“能”或“不能”)。

19、关于热运动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很低的物体内部的分子不发生热运动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大C、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没有增加,内能不变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0、关于内能的变化,些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变物体的内能,温度一定跟着改变B、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增加物体的内能,温度可能不变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二、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1、对物体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

3、热传递: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位间存在温度差,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为止。

经典考例21、课本中“空气被压缩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浸有乙醚的棉花,这是因为做功,空气的内能,温度的缘故。

2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和。

23、冬天双手对搓一会儿感到暖和,这是因为。

在炉旁烤火身体感到暖和,这是利用的方法使人体温度升高。

24、在下列过程中,由于做功而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A、把铁丝反复弯曲,弯曲处变热B、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C、把钢球放入炉火中烧一段时间D、烧开水时,蒸汽将壶盖顶起25、下列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弯曲铁丝后,弯曲处温度很高B、冬天双手摩擦取暖C、大火烹饪食物D、锯条锯木头,木头发热三、热量1、热量: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热量通常用字母Q表示。

在热传递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热量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经典考例2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最后温度会相同,所以传递的是温度B、内能会从高温物体传递高低温物体C、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含的热量越大D、热量和热能相同2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四、热量的计算1、计算公式:Q=m·c·△T其中:c表示比热容,其单位是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表示的含义是1 Kg的物体每升高/降低1℃所需要吸收/放出多少焦的热量。

例如水的比热是4.2×103J/Kg·℃,表示每千克的水要升高/降低1℃所需要吸收/放出4.2×10 3J的热量;m表示质量,单位是Kg;△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经典考例28、关于比热容说法正确的是()A、比热容的单位是J/Kg·℃,所以它会随着热量、质量、温度变化而变化B、比热容越大的相同质量的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C、比热容小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一定很大D、水的比热比砂石大,所以同样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水温变化大29、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水和铁块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后,放在一起,将会发生()A、内能从铁块传递到水B、内能从水传递到铁块C、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D、无法判断30、已知锅炉中有10Kg的水,当时室温是20℃。

要将这锅水烧开,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 3J/Kg·℃)五、热值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