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资料(人教版)——任佳老师整理

初一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资料(人教版)——任佳老师整理

1-3单元的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编者是南朝刘义庆及其组织的一批文人。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3.《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体裁)。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4.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5.《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称谓)。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6.《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7.《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朝大诗人。

8.《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1.熟练掌握1-3单元的重点字词及文学常识 2.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论语十二章》,古诗词默写 3.记叙文阅读 基础拾贝指南针人教版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一古诗复习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阅读讲堂《论语十二章》中的重要考点及课外拓展:【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而:连词。

时习:时常的复习。

【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译文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是:真诚、诚实(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吾:我。

日:每天。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

【第四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知识与体会。

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从而。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另外词解释:温故知新(成语):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第五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重点字词解释: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这里指有害。

本意:危险【拓展】:学习方法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重点字词解释: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拓展】: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里仁》)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重点字词解释: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贤:德才兼备的人焉:在其中,代词。

【第九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重点字词解释:必有我师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焉:兼词“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拓展】:怎样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参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词语解释: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拓展】:怎样做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罕》)译文孔子说:"直到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落的。

"补充词解释:凋:凋谢岁寒:在此指艰苦的环境【拓展】:怎样做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不要强行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

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通假字】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女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说“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就相当于“悦” 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悦”字。

【活用现象】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名词作状语;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传不习乎: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世说新语》两则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一)、给加粗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柳絮( ) 无奕(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尊君在不:(三)、翻译下列句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