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高三期末质量检测物 理 试 卷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电压单位,下列正确的是( )A. J·C -1B. A·ΩC.kg·m 2·A -1·s -3D. N·m·C -12.如图为示波管的工作原理图:电子经电压为U 1的电场加速后,垂直射入电压为U 2的匀强偏转电场,偏转电场的极板长度为L ,极板间的距离为d ,y为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发生的偏转距离。
用“单位偏转电压引起的偏转距离”来描述示波管的灵敏度,即2U y (该比值越大则灵敏度越高),下列可以提高示波管灵敏度的方法是( )A. 减小U 1B. 增大U 1C.减小U 2D. 增大U 23.如图所示,由均匀电阻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导体框ACDA 垂直于匀强磁场放置,线框的AC 、AD 、CD 边的长度之比5∶4∶3。
现将导体框顶点A 、C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知线框的AC 边受到安培力大小为F ,则导体框ACDA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0B .712FC .75FD .2F4.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
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
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 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0~t 1时间与t 1~t 2时间内小物块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滑动摩擦力始终对小物块做负功C. 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gt v D. 小物块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为221)(21t v v5.如图所示,带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O 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变速圆周运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细线受到的拉力最大。
已知小球运动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小球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细线长为l ,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小球带正电B .电场力大于重力C .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vOl EqElD. 小球运动过程最小速度至少为m6.我国的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动车组由动车和拖车组合而成,提供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提供动力的车厢叫拖车。
假设动车组各车厢质量均相等,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同,动车组在水平直轨道上运行过程中阻力与车重成正比。
某列动车组由8节车厢组成,其中第1、5节车厢为动车,其余为拖车,则该列车组()A. 启动时乘客受到车厢作用力的方向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反B. 进站时关闭发动机后匀减速滑行的距离与其初速度成正比C. 以额定功率开启一节动车的动力与同时开启两节动车的动力,其最大行驶速度之比为1∶2D. 两节动车都以额定功率使动车组做匀加速运动时,第2、3节与第5、6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之比为2∶37.“弹弓”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弹射类玩具之一。
其构造如图所示,橡皮筋两端点A、B固定在把手上,AB连线的中垂线上有C、E、D三点,其中橡皮筋ACB恰好处于原长。
将弹丸放在C处,一手执把,另一手将弹丸拉至D点后放手,弹丸就会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迅速发射出去,打击目标。
现将弹丸竖直向上发射,已知E是CD中点,则()A. 从D到C过程弹丸的机械能不守恒B. 从D 到C 过程弹丸的动能一直在增大C. 从D 到C 过程弹丸所受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D. 从D 到E 过程弹丸增加的机械能大于从E 到C 弹丸增加的机械能8.如图所示,a 、b 两个不同的带电粒子,从同一点平行于极板方向射入电场,a 粒子打在B 板的a '点,b 粒子打在B 板的b '点,不计重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粒子比荷相同,则初速度一定是b 粒子大B. 初速度一定是b 粒子大C. 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一定相同D. 若粒子初动能相同,则带电量一定是a 粒子大9.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质量为m 的小物体轻放在弹簧上端,小物体由静止向下运动,小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 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a 0;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002x maC .小物体向下运动过程中最大动能为200x ma D .小物体向下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ma 0x 0a xa 0 x 0 O 2x 0 -a 010.四个电荷量大小相等的点电荷位于的中垂线分别在x、y轴上,交点为原点O,各电荷电性如图所示,P、Q分别为坐标轴上的点,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B.PM两点间电势差等于QM两点间电势差C.将正电荷从P点移到Q点,电场力做正功D.负电荷在Q点的电势能大于在M点的电势能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1题5分,第12题10分,共15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
11.(5分)某同学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实验中,让滑块都从气垫导轨某一固定位置O 静止开始下滑,已测得气垫导轨倾角为θ。
(1)下列物理量不需要...测量的是( ) A .滑块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B. 光电门位置P 到O 点之间的距离lC.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遮光时间△ tD. 挡光片的宽度d(2)先用游标卡尺测出挡光片的宽度,读数如图乙所示,则宽度d = mm 。
(3)若某次实验中测出宽度d = 10.00mm ,挡光片通过光电门遮光时间Δt = 5.75 ms ,则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 =_ _m/s (计算结1 2 3 cm0 5 1015 20 乙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根据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经过计算分析就可以验证滑块和挡光板整体下滑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12.(10分)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 Ω的电阻R x 的阻值。
现有电源(3 V ,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Ω,额定电流2 A ),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A .电流表(0~3 A ,内阻r 1 =0.02 Ω)B .电流表(0~0.6 A ,内阻r 2 = 0.10 Ω)C .电压表(0~3 V ,内阻约3 kΩ)D .电压表(0~15 V ,内阻约15 kΩ)(1)为了避免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造成的系统误差,实验电路应采用图1中的_____图(选填“甲”或“乙”),电流表选用_________,电压表选用_________。
(填上所选用仪器前的字母)(2)图2是测量R x 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
请根据在⑴问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2中实物间的连线。
(3)接通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 A V R x R 甲 A V R x R 乙 图1 12 5 10片P 的位置,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 、电压表示数U 。
某次电表示数如图3所示,电流表读数为____A ,电压表读数为____V ,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x R 为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在不损坏电表的前提下,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 从一端滑向另一端,随滑片P 移动距离x 的增加,被测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U 也随之增加,下列反映U-x 关系的示意图4中正确的是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8分,第15题12分,第16题17分,共45分。
把解答写在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8分)某卫星在地球赤道正上方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如图所示。
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轨道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1)求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速度v 和周期T ;xA Ux Cx B 图4(2)在图中标出从赤道P处可以观察到卫星的范围所对应的圆心角。
14.(8分)如图所示,空间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两个可视为点电荷的带电小球P和Q用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已知匀强电场强度为E,两小球之间的距离为L,PQ连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静电常数为k (1)画出小球P、Q的受力示意图;(2)求出P、Q两小球分别所带的电量。
θ15.(12分)如图所示,直线MN上方有平行于纸面且与MN成45°斜向下的匀强电场,MN下方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一带正电的粒子以速度v从MN线上的O点垂直电场和磁场方向射入磁场。
粒子第一次到MN边界线,并从P点进入电场。
已知粒子带电量为q,质量为m,O、P之间的距离为L,匀强电场强度为E,不计粒子的重力。
求:(1)磁感应强度B;(2)粒子从O点开始到第四次到达MN边界线的总时间t。
16.(17分)质量为m A = l.0 kg的小物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距离l = 1.0 m,如图所示。
质量为m B = 3.0 kg的小物块B以v0 = 2m/s的速度与A发生弹性正碰,碰后A沿着与墙壁垂直的方向向右运动。
A、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 0.20。
重力加速度取g = 10 m/s²。
A、B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碰撞均为弹性正碰且碰撞时间极短。
(1)求A、B碰后瞬间速度v A、v B的大小;(2)A、B碰后哪一个速度先减为零?求此时A与B之间的距离Δs1;(3)A和B都停止后,A与B之间的距离Δs2。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C 2.A 3.B 4.C 5.B 6.CD 7.ACD 8.AD 9.AC 10.AB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1题5分,第12题10分,共15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
11.(1)A (1分)(2)10.20(2分)(3)1.74(2分)12.(1)乙 B C (每空各1分)(2)如答图所示(2分)(3)0.50 2.60 5.1 (每空各1分)(4)A (2分)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8分,第15题12分,第16题17分,共45分。
把解答写在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8分)解:(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r v m r Mm G 22= ①(2分) r T m rMm G 22)2(π= ②(2分) 解得:rGM v = ③(1分) GMr T 32π= ④(1分) (2)如图所示,AB 之间及其对应圆心角(2分)14.(8分)(1)依题意得,小球P 、Q 受力示意图如图根据平衡条件,P 带负电,Q 带正电 ① (2分)(2)设:P 带电量为-q P ,Q 带电量为q Q根据库仑定律:2L q q k F QP C = ②(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C =F C / ③(1分)对于P 球:根据平衡条件:θsin C P F E q = ④(1分)解得:θsin 2k EL q Q = ⑤(1分) 对于Q 球:根据平衡条件:θsin /C Q F E q = ⑥(1分)解得:θsin 2k EL q P = ⑦(1分) θ pTP F C F P T P G Q F QF C /15.(12分)(1)粒子从O 点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到达P 点,设圆周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可得: 222L R = L R 22= ①(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Rv m qvB 2= ②(2分) 解得:Lqmv qR mv B 2== ③(1分) (2)粒子第一次在磁场运动的时间41T t =④ vL v R T ππ22== ⑤ (1分) 由图可得,粒子第一次进入电场做匀减速运动,而后第二次经过P 点进入磁场设:粒子第一次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2由牛顿第二定律:ma Eq = ⑥(1分)由运动学公式: qEmv a vt 222=⨯= ⑦(1分) 粒子第二次进入磁场运动的时间为t 3由图可得:433T t = ⑧ 粒子第二次进入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设经过t 4时间再次进入磁场,此次为第四次到达电场和磁场的边界线由运动学公式: 2421at y = 4vt x = ⑨(1分)由图得:xy =︒45tan ⑩(1分) 解得:qE mv t 24= ⑪(1分) 粒子从开始运动到第四次到达MN 边界线的时间vL qE mv t t t t t π244321+=+++= ⑫(1分)16.(17分)解:(1)小物块A 、B 发生弹性正碰则:m B v 0 = m A v A + m B v B ① (2分)2220212121A A B B B v m v m v m += ②(2分) 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 A =3.0 m/s ,v B =1.0 m/s ③ (1分)(2)A 、B 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因而两者滑动时加速度大小相等,设为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