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精)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精)
Y
Y
Y Y =f (N )
Y0
Y0
0
N0 (B)
NLeabharlann 0Y0 (C)Y
古典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由于价格水平的 变动不影响实际工资的数值,充分就业量N0也不受名义价
格水平的影响,同样用充分就业量N0决定的总产量Y0也不 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因此,不论P的数值为多少,Y的数值
总是等于Y0,也就是经济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古典的总
二、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以工资有完全伸缩性的假
说为基础的。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假说的基本内 容是:
(1).市场上的信息是充分的,信息的传递是迅速
而及时的。
(2).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都是由实际工资水平决
定的。
(3).不存在货币幻觉。
1、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的决定。劳动总就业量决定于劳动的供给
例变动,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仅仅影响价格水平而不影响 其他实际变量。价格水平随货币数量的增加而提高,随货币 数量的减少而下降。
P
P
W/P
P1 P1 M1 P0 P0 Yo M0 Y W0 W W1
图7--4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W P
E P
Ns
AS
W0/P0
Nd 0 N
P1
P0
N0 (A)
0
Y0 (D)
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垂线AS,该线与原点的横轴距离就是Y0。
总供给曲线是根据价格、工资、就业和产量之间的联系
推导出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这样的联系:
1.总产量是就业量的函数。Y=F(N)
2.实际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
3.实际工资(W/P)取决于名义工资W和价格水平P 。 4.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会通过影响实际工资、劳动市场的
FL=MPL=w/P
从微观经济学中得知MPL是L的减函数,因此 劳动的需求是实际工资水平w/P的减函数。Nd=f(W/P)
W/P
Nd
0
N
(3)当劳动需求和供给相等时,劳动市场达到均衡。
Ns(W/P)=Nd(W/P)
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决定了实际工资水平和均衡就业量。根
据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的假说,这是所决定的就业量一定是 充分就业时的就业量。
和需求。
(1)劳动的供给。劳动的供给是工资和闲暇的函数。将工资视为闲暇
的价格,工资的上升一方面会产生用劳动替代闲暇的替代效应,另一方 面会产生增加闲暇的收入效应。当工资水平较低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 效应,所以劳动的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Ns=f(W/P)
W/P
Ns
N 0
(2) 劳动的需求 劳动的需求来自厂商。厂商使用劳动要素的目的在于实现利润最大化。 R=PF(K,L)-wL PFL-w=0
总量。与微观经济学中的个别商品的需求曲线不同,总需求曲线 表明了在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 民收入或产出之间的关系。
2
r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LM(p 1) r1 r2 E1 E2 LM(p 2)
IS
0 Y
P
Y11 (A)
Y2
P1 P2
E1 E2 AD
0
Y Y1 (B) Y2
图7-1
图7--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r E1 E0 IS 1 IS0 0 P Y 0 P LM r E0 E1 IS Y LM 0 LM 1
Y0
Y1
Y0
Y1
P0 AD1 AD0 0 Y0 (A) Y1 AD 0 AD 1
Y
0
Y0 (B)
Y1
Y
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总供给是一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总水平上愿意且能够提供的 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在经济制度、资源数量和技术水平既定不 变的情况下,总产量和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总需求曲线的定义及其推导 掌握总供给曲线的定义及不同学派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能够运用不同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现实中的经济
问题
本章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取消价格水平既定的假设,
并结合劳动市场的均衡,探讨就业水平、实际产出水平与
W/P
E W/P0 Ns
Nd
0
N0
N
2、就业量与产量的决定。 根据总生产函数Y=F(N),总产量决定于总就业量。
Y Y=F(N) Y0
0
N0
N
3、价格与货币工资水平的决定
古典学派是以货币数量理论为出发点来说明价格和名义 工资的决定。(MV=PT)
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名义货币量与价格水平同比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与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d、简单乘数的 大小同方向变动;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h 、货币需求对收 入的反应程度k反方向变动。
两种极端情况
1、古典主义极端
h=0,d
无穷
P
r
LM
AD
IS
0
Y
0
Y
2、凯恩斯极端
h
r
无穷,d=0
IS
P AD
LM
0 Y
0
Y
三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IS—LM模型中,主要分析总需求方面,而AD—AS模型既
研究总需求,也研究总供给,因而是IS—LM模型的扩展, 也被称为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内容与结构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第三节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一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1 、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总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供求及均衡就业量而影响总产量。
总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各个经
济学流派关于厂商和劳动者对价格水平变化反应的假设不 同,得到的总供给曲线的形态也就不同,从而产生了宏观
经济政策主张上的区别。
我们主要介绍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的总供给曲线和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二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P的变动对总
需求或均衡产出水平Y变动的影响程度。如图7-2所示。
P
P0
E
P1
AD0
AD 1 0
Y0
Y1
Y2
Y
图7-2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因此,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h 。(h小AD曲线平坦) 2.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d。(d大AD曲线平坦) 3.货币需求对收入的反应程度k。(k小AD曲线平坦) 4.简单乘数。(乘数大,AD曲线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