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优秀实例
游戏名称:娃娃家
年龄班:小班
游戏由来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能尽兴的抒发情绪、表达情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各种游戏活动。
小班自主游戏是幼儿模仿生活、观察生活、学习交往、体验合作、促进多种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发展幼儿个性化表达表现的基础。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游戏之一,考虑到幼儿的需求,我们在开学初期就在班里开设了娃娃家,让幼儿的生活经验更好的体现在游戏中。
环境支持与材料投
放
创设温馨的娃娃家环境,提供娃娃、娃娃床、桌椅、家里的生活用具(不同种类的锅、小碗、小勺)等材料。
游戏进展一:时间(2016年4月08日上午)
观察分析(附图片)【观察】
区域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高兴地进入娃娃家开始游戏。
“爸爸”易锴拿起锅放在煤气灶上,先拿起一筐青菜倒了进去,又拿起一筐螃蟹直接倒了进去,接下来把那些食物全倒进去了,不一会儿,锅里装满了各种食物。
然后他十分投入地拿着铲子一上一下地炒着。
“吃饭了”他把水饺放在小碗中,放了几个还不满足,乐此不疲地又把锅里的食物一点一点用盘子盛了出来。
然后她又小心翼翼地把盘子端到了桌子上。
不一会儿小小的桌子上放满了盘子。
“妈妈”雅琦一直把衣服把塞进洗衣机里,洗了一会儿又塞几件进去,直到没有衣服塞了。
然后她又看到了柜子旁边的袜子,就找了两只一样的袜子,叠在一起放在了盒子的一个格子。
然后又找了一双袜子重复着这动作。
易锴高兴地说:“吃饭啦。
”但雅琦没有理会,还
在自顾自的摆弄袜子。
易锴只能自己管自己吃了。
【分析】
1、游戏内容较简单,满足于重复单一的动作。
进入小班集体生活后,大多数幼儿刚开始接触角色游戏,所以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爸爸、妈妈的角色。
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喜好模仿着成人的各种动作。
易锴不断地炒菜,雅琦重复地洗衣服、叠袜子,这些都是他们在模仿日常看到的成人的动作。
反映家庭生活中基本的吃饭、炒菜、洗衣服的内容,他们也非常享受“动作”带来的乐趣,沉醉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
2、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获得信息的过程
由于小班年龄幼儿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等特点,各方面能力还比较弱。
但幼儿会按照自己的发展水平通过游戏活动“破译”游戏材料所蕴含的信息。
易锴在装菜时,将螃蟹装在一个盘子里,将饺子放在另一个盘子里。
他在满足动作操作的同时,也是在按类别进行分类。
雅琦在整理袜子时,寻找同样的袜子进行匹配、叠放。
这是都是数学概念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
3、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角色游戏每个人都喜欢玩,体现出孩子们好玩的天性。
尽管游戏前幼儿自己选择好自己喜欢的角色,明确给孩子爸爸、妈妈或其他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
而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与中、大班幼儿相比还比较差,因此他们之间相互交往较少,往往不期待对方的回应,沉醉在自己的游戏中。
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
易锴炒菜煮饭,雅琦洗衣服、叠袜子,两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只停留在单一的动作上。
潘晴走到了菜地前:“哇,原来蔬菜都长在这里呢。
”说完,她拉着旁边的天宇说:“我们也来种蔬菜吧。
”她拿起一个胡萝卜就往菜地里面扣,扣完一个又一个,直到把所有的菜都扣好。
天宇拿起苹果粘在了菜地里,一个接一个,把所有能粘的水果都粘上去。
看着满菜地的蔬菜水果,潘晴捂着嘴巴,看着天宇嘻嘻地笑着。
然后她又说:“我
要把蔬菜摘下来,炒菜吃。
”说完,潘晴走到
柜子旁找到了一个篮子,她提着篮子走到了菜
地前又把蔬菜一个一个地摘下来。
天宇看到
了,也想摘蔬菜。
他就过去抢了潘晴的篮子。
潘晴大叫起来:“这是我拿的。
”然后又跑过来,
向我告状:“天宇抢我的篮子。
”我反问他们:
“你们为什么不像刚才种蔬菜那样,一起做
呢?”听到我的话,潘晴赶紧对天宇说:“那
我们一起来摘菜吧。
”两个人又开始快乐地摘
起菜来。
【观察二】
雅琦来到小阳台,看到了挂衣服的绳索,就找了个篮子。
她拿着篮子把洗衣机里的衣服拿了出来,用衣架把衣服一件一件地挂到阳台的绳索上。
这时方子豪来做客,他敲了下门:“咚咚咚。
”可是欣若忙着包水饺,潘晴和天宇忙着摘蔬菜,都没有人理她。
他敲了好一会儿,这时雅琦听见了敲门声就跑过去,说:“请进。
”然后又去跑去晒衣服了。
子豪进来以后看到没人理他,他就走过去弄弄桌布,摆摆椅子。
【分析】
1、不再是单一、重复的动作
娃娃家里由于调整了材料的投放,增加了有情境的游戏材料,我们能看到孩子愉快的身影和灿烂的笑容,也再没有出现“无奈”的游戏。
这样既满足了幼儿对动作发展的需要,也满足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需要。
2、幼儿在游戏中的个性表现
幼儿已经初步有了角色意识,不在停留在简单的玩具摆弄上,在游戏中有了自己的想法。
欣若是个比较内向的小女孩,平常也是属于平行游戏阶段,与同伴间的交往比较少。
而潘晴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总喜欢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趣事,在游戏中就能与同伴交流,完成角色。
天宇也是个活泼的小男孩,但个性比较固执,总会争抢占有游戏材料,对材料有强烈的控制意识。
现阶段幼儿解决游戏中冲突的能力还相对弱一些。
每个幼儿性格不同,在游戏就有自己的个性化表现。
3、社会性交往还比较弱
幼儿在招待客人方面还相对比较缺乏,客人进入娃娃家后,雅琦只有简单的语言表达,没有真正的去招待客人。
这些都反映了孩子们还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支持策略(附图片)
1、投放具有合作性、交流性的材料
小班幼儿游戏时极不稳定,经常随外部条件和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对规则理解较差,一般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缺少交往性。
因此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增加一些“需要一起合作的材料”。
【观察二】
语恬在柜子下面发现了蛋糕,她高兴地说:“哇,这里有个蛋糕啊。
”说完就拿起刀准备切下去。
这时梓晋听见了就跑过来,说:“我们一起给娃娃过生日吧。
”站在一旁的褚乐说:“我们做好吃的来过生日。
”于是他们就开始准备了。
褚乐小朋友来到厨房拿起一块面皮,然后再放进去一些果核,仔细地包了一个又一个的包子。
锦元去菜地摘菜,然后洗菜、切菜。
翊呈则在厨房把切好的菜一下一下地炒着。
大家分工合作,终于一桌丰盛的午餐呈现在小朋友面前。
褚乐说:“大餐煮好了,大家快过来吧。
”琪童对客人说:“请你们一起坐过来吧。
”几个小朋友围城一桌,他们热烈的讨论着“我们开始给宝宝过生日了”,“开始点蜡烛,许愿了”“对了,我们忘了唱生日歌了”“那我们一起唱吧,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唱完歌,梓晋说:“我给分蛋糕吧。
”琪童就说:“那我来分盘子和叉子。
”
【观察三】
过完生日后,语恬来到了电话机旁,她拿起了电话。
“喂,是依辰吗?到我们家来吃饭啊!”“是啊,今天我们宝宝过生日呢。
”“蛋糕很好吃,你快点过来吃吧。
”“你要坐什么车呀?”“我们这里做1路车就可以到了。
”说了好一会,她才挂下了电话。
【分析】
1、幼儿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
从观察记录中可以看出很多幼儿从刚开始的个人玩,只是一直重复单一的动作到现在合作的玩,学会了招待客人,生成过生日的游戏,游戏的内容有所丰富,大家玩得自在
而融洽。
幼儿已经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学会进行语言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
同时学会了合作、谦让、互换、妥协等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增强了同伴间的友好关系。
2、以游戏材料促进交往
“娃娃家”游戏主要依赖外在游戏环境的支持,尤其是游戏材料的支持。
幼儿的行为很容易受到材料本身所预示的功能的限制。
不同的材料营造着不同的游戏情境,暗示着不同的活动方式,制约着游戏者的角色行为。
经过调整后的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促进幼儿交往的有效途径,这也是教师调控教学的重要手段。
如这些电话机成了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最爱的“玩具”之一。
就连平时不愿讲话的幼儿也拿着个电话忙个不停。
可见,大部分时候不是幼儿不愿交流,
说明:游戏是幼儿自由、自发、自主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发展是整体多维的,为此,我们删除了预设目标栏目,而是根据幼儿游戏情况进行观察、支持游戏的进展。
同时,视幼儿游戏具体情况而呈现不同次数的进展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