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xxxxx
鉴定报告地址:xxxxxxxxxxxxxxx
注意事项
1、本报告未盖“xxxxxxxxxxxxxxx行政章、技术业务专用章”无效。
2、本报告复印件未重新加盖“xxxxxxxxxxxxxxx行政章、技术业务专用章”无效。
3、本报告涂改无效,有漏页无效、无骑缝章无效。
4、委托方对所提供的所有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我单位未就委托方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证明文件或牵涉的责任作进一步独立调查,亦不会就此承担责任。
5、对本报告如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我公司提出。
xxxxxxxxxxxxxxx
一层商铺新增钢结构夹层及楼板开洞的安全鉴定受xxxx委托,我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于xxxx年xx月xx日~xx月xx 日对xxxxxxxxxxxxxxx一层商铺新增钢结构夹层与二层现浇板开洞的安全鉴定。
根据现场调查及国家相关规范、标准,经综合分析后,出具此鉴定报告。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受检商铺位于xxxxxxxxxxxxxxx一栋32层框剪结构住宅楼一层,整栋住宅楼于2013年竣工。
铺面进深约14.3m,开间约6.4m,面积约为91.52m2。
一层商铺层高为6.2m,新增钢结构夹层净高约为3.1m,平面布置较规则,大致呈矩形。
另在二层现浇板上开洞,该现浇板厚为150mm,洞口形状为矩形,长2000mm,宽1150mm。
钢结构夹层作为茶房使用,在现浇板上开洞以便安装楼梯。
本次改造无设计、施工图纸资料可查。
外观图
新增钢结构照片
新增钢结构夹层平面示意图
二层现浇板开洞位置平面示意图
第二部分鉴定目的和范围
1、鉴定目的:房屋新增钢结构夹层及楼板开洞的安全鉴定。
2、鉴定范围:xxxxxxxxxxxxxxx。
第三部分鉴定依据
1、《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3、《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4、《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5、《混凝土结构后锚技术规程》(JGJ 145-2004)
第四部分现场检测、分析、鉴定
4.1、夹层钢结构
4.1.1、现场结构检测
现场对钢结构与原主体连接处进行检查,未发现因新增钢结构夹层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明显裂缝和缺陷,混凝土未出现剥落、破损等情况。
新增钢结构夹层螺栓孔尺寸较小,对原混凝土构件无明显影响。
未发现原结构有因本次装修改造工程引起的构件连接处拉裂、扭转、承载力和刚度大幅降低的迹象,结构构件挠度也未发现超过规范要求。
钢结构加层结构材料及工程部位一览表
4.1.2、钢结构的布置
主梁采用H200×100×5.5×8的型钢,沿进深方向的间距为750mm。
主梁之间采用H型钢或角钢焊接连接,H型钢与角钢交替布置,间距为600mm。
详见上述“新增钢结构夹层平面示意图”。
4.1.3、力的传递路径及方式
1)、钢梁与填充墙的连接:从现场检查可以看出,主梁梁端支承于腰梁上,梁端与腰梁之间加有角钢做为垫块,简支于墙体中。
由于梁端简支于墙上,因此该节点只传递竖向荷载,不传递弯矩。
传力路径为:板、次梁→主梁→垫块→腰梁。
2)、钢梁与剪力墙的连接:钢结构主梁梁端焊接于240mm×240mm×8mm 的连接板上,连接板由4M12的膨胀螺栓锚固于剪力墙上,钢梁与连接板连接处焊有角钢加强。
由于连接板的平面外刚度较小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所传递的弯矩较小,而传递的剪力较大,因此,剪力起主要的控制作用。
4.1.4、受力最大处的判定
从钢结构的布置图可看出,钢梁与填充墙连接的跨度为6.4米,与剪力墙连接的跨度为4.6米。
因此填充墙连接节点的钢梁跨中的弯矩最大,梁端的剪力最大。
剪力墙的连接节点处剪力起控制作用,通过螺栓传递剪力至剪力墙,螺栓为该节点剪力最大处。
4.1.5、受力最大处的验算
1)、主梁最大弯矩及剪力
○1荷载
荷载数据及系数表
取2KN/m2。
2、根据夹层的使用功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5.1.1条餐厅的或荷载
取值2.5KN/m 2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3.2.3、3.2.4条计算 永久荷载起控制作用
S d1=(2*1.35+1.4*2.5*0.7)*0.75=3.86KN/m 可变荷载起控制作用
S d2=(1.2*2+1.4*2.5)*0.75=4.43KN/m S d1<S d2,取线荷载设计值为4.43 KN/m ○
2型钢梁弯矩+剪力计算。
取开间为6.4m 处的型钢梁验算。
梁跨中弯矩M=4.43*6.4*6.4/8=22.66KN ·m (1/8qL 2) 梁端剪力 V=4.43*6.4/2=14.16KN (1/2qL ) 2)、H 型钢承载力
抗弯强度设计值f=310N/mm 2,抗剪强度设计值f v =180N/mm 型钢毛截面模量W=176090mm 3 截面发展系数γ=1.05 截面惯性矩I=1760.93cm 4 截面面积矩200.14cm 3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第4.1.1条 受弯构件强度计算公式
f W M W M nx
x x
ny
y y
≤+
γγ
及4.1.2条受弯构件强度计算公式
f It V S
w
≤ 抗弯承载力M X =310*1.05*176090/1000000=57.32KNm 抗弯承载力M x =57.32KNm >梁跨中弯矩M=22.66KNm 满足要求 抗剪承载力V s =180*1760.93*5.5/200.14*10=87.1KN >14.16KN 截面满足抗剪要求 3)、填充局部承压验算 填充采用MU3.5页岩空心砌块
根据《填充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第5.2.5条公式及相关条款计算 b l 0fA N N ψγ≤+ b b b b a Ab A N0==σ
影响系数ψ=1.0,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γ=1.0。
受压面积A=70*100=7000 上部传来的轴压力
N 0= 11.8*0.1*0.07*3.1+25*0.1*0.07*0.2=0.3KN 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
N l =1.0*1.0*3.5*7-0.3=24.5KN >V=14.16KN
局部承载力满足要求。
在钢梁与填充连接区段内钢梁焊接有4根吊杆与梁锚固,分担部分填充承受的荷载,使结构偏于安全。
承受荷载的梁位于裙楼顶部,上部无楼层。
4)、螺栓抗剪承载力验算
梁端剪力V=4.43*4.6/2=10.2KN ·m (1/2ql ) 4.8级螺栓强度设计值f=140N/mm 2
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第7.2.1条普通螺栓受剪承载力设计值b v 2
f 4
d n
N π=,N R =4根*3.14*12(直径)*12*140/4=63.3KN >
V=10.2KN ,符合设计要求。
4.2、现浇板开洞对原主体结构安全的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及对洞口进行检查,开洞位置在二层现浇板,该现浇板厚为150mm ,洞口形状为矩形,长2000mm ,宽1150mm 。
长截面底筋与面筋各切断10根,宽截面底筋与面筋各切断5根(部分钢筋在砼里)。
楼板开洞后局部切断了原有的传力路径和配筋。
施工方为不影响原主体结构安全,在现浇板悬空部位新增一道钢筋混凝土梁。
新增梁主筋植于原主体框架梁上,新增梁截面尺寸为250mm ×300mm ,主筋采用4Φ16,箍筋为φ8圆钢,箍筋间距为100mm ~120mm 。
现场检查,楼板开洞后,已经在开洞板下新增钢筋混凝土梁,对洞口四周形成支撑,未造成混凝土构件侧向刚度的削弱,也未发现开洞引起周边混凝土构件出现明显裂缝和缺陷,混凝土未出现剥落、破损等情况。
楼板开洞平面示意图
新增梁照片
第五部分 鉴定结论及建议
结论:
1、xxxxxxxxxxxxxxx 一层商铺新增钢结构夹层对原结构 混凝土构件造成一定的削弱,但对房屋原主体结构安全基本无影响。
2、新增钢结构夹层与原主体结构连接基本可靠,钢结构承载能力基本满足规范最低要求,钢结构夹层可以在荷载不超过2.5kN/m2使用。
3、楼板开洞后经加固增设梁后,不影响原主体结构安全。
建议:
1、对钢结构焊接质量不好的部位进行补焊。
2投入使用后须随时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相关部门进行安全评估。
xxxxxxxxxxxxxxx
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