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海勃湾南220kV输变电工程线路质量通病与监理防治措施一、工程概况:1、海伊线、伊黄线破口接入海勃湾南220kV送电线路工程将海伊线、伊黄线分南北两处破口接入海勃湾南变电站,北破口段线路起于海伊线110#小号侧和伊黄线18#大号侧,止于新建海勃湾南220kV变电站东侧由北向南第1、2出线间隔,铁塔基础:9基直线塔:5基转角耐张塔4基1.522km(双回)铁塔组立:2基转角耐张塔2基0.651、0.644km(单回)新建线路长度2×2km。
南破口段线路起于海伊线99#大号侧和伊黄线31#小号侧,止于新建海勃湾南220kV变电站东侧由北向南第4、3出线间隔。
铁塔基础:26基直线塔:18基转角耐张塔8基4.407km(双回)铁塔组立:2基转角耐张塔2基0.401、0.595km(单回)铁塔组立:2基终端塔2基0.255、0.3km(单回)。
铁塔基础:41基线路长度8.775km(双回5.929km)2、海勃湾南110kV送电线路工程本工程为海勃湾南220kV变电站110kV线路送出工程,全线均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境内。
工程包含四部分共六回线路:(1)海勃湾南-海勃湾110KV变电站单回110kV线路,线路自海勃湾南220kV变电站出线间隔起,至海大线路37-38#之间新建单回路电缆终端钢管杆止,电缆单回路,电缆采用Z C-YJLW03-Z64/110kV-1×400阻燃铜芯电缆。
架空为单回路。
同沟敷设ADSS-48B1光缆一根。
(2)海勃湾南-滨河110KV变电站双回110kV线路:线路自海勃湾南220kV变电站出线间隔起,至滨河变电站进线GIS终端止,本期电缆双回路,架空四回路(与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送出线路同塔架设)。
导线采用JL/G1A-240/30-24/7型钢芯铝绞线,电缆采用Z C-YJLW03-Z64/110kV-1×500阻燃铜芯电缆。
全线双回路架空段采用两根24芯OPGW复合地线,与电缆同沟敷设ADSS-24B1光缆。
(3)海勃湾南-水利枢纽工程升压站110KV变电站双回110kV线路:线路自海勃湾南220kV变电站出线间隔起,至升压站进线GIS终端止,电缆双回路,架空四回路(与滨河变电站线路同塔架设)。
架空导线采用JL/G1A-240/30-24/7型钢芯铝绞线,地埋电缆采用Z C-YJLW03-Z64/110kV-1×400阻燃铜芯电缆。
架空光缆采用OPGW-24芯光缆,与电缆同沟敷设采用ADSS-24B1光缆。
(4)海勃湾南-大桥110KV变电站单回110kV线路,线路自海勃湾南220kV变电站出线间隔起,至海大线路39#处新建终端钢管杆为电缆终端,并改造新建原39#-41#之间架空线路,电缆单回路,架空单回路,电缆采用Z C-YJLW03-Z64/110kV-1×500阻燃铜芯电缆,架空采用JL/G1A-240/30-24/7型钢芯铝绞线。
拟建架空线路全长0.5千米,电缆线路全长0.31千米,新建钢管塔15基。
同杆架设架空双光缆采用OPGW-48芯光缆,与电缆同沟敷设两根ADSS-48B1光缆。
线路分别采用单回及四回路方式架设,全线架设双OPGW复合地线,线路全线采用合成绝缘子串,金具执行国家标准;杆塔基础采用钢性台阶式基础;接地体采用环形放射式并随同敷设石墨接地体;全线杆塔涂刷色标并悬挂标识牌;加装防鸟针,形式由运行单位确定。
二、本工程相关责任单位建设单位:内蒙古乌海电业局设计单位: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监理单位:内蒙古康远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内蒙古送变电乌海海金公司质监单位:内蒙古电力质监站三、总则1、为进一步提高乌海海勃湾南220kV输电工程的质量,克服本工程质量通病,规范本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措施;2、本措施适用于220kV输变电工程新建线路工程;3、监理单位管理职责3.1 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提出审查意见。
3.2 原材料、构配件的试验检测必须坚持监理见证取样制度。
3.3 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加强对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4 做好隐蔽工程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防止质量通病;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四、本工程质量通病防治1、施工测量1.1 路径复测1.1.1 质量通病:测量仪器失准,测量误差超标;直线桩横向偏移超标。
防治措施:要求施工单位做到1.使用合格的测量仪器;2.砍伐林木,尽量通视;3.多台仪器交汇测量;4.用GPS定位仪;5.加强培训、定期考核、执证上岗、责任到位;6.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
1.1.2 质量通病:档距误差超标,高程误差大,弧垂点对地安全距离偏小。
防治措施:要求设计现场处理。
1.1.3 质量通病:被跨越物、地形凸起点风偏及对地净空小于设计值。
防治措施:线路途径山区时,必须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时对地距离,发现问题及时要求设计现场处理。
1.1.4 质量通病:由于桩丢失,导致位置错误防治措施:要求设计认真交桩,施工单位复测时对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
中心桩采用混凝土浇注300×300×100mm进行保护,其顶面应有杆塔号、线路方向、四腿方位等标识。
2、基础分坑2.1.1质量通病:分角桩及位移值不准确。
防治措施:要求在挖坑前对分坑结果再复核后进行施工。
特殊地质条件时,(如:流沙、泥水、山地等)应在开挖前,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
拉线基础分坑时应以杆(塔)位中心桩高程为准,其主杆、拉线坑埋深应符合设计要求。
3、基础施工3.1 施工基面及土石方开挖3.1.1 质量通病:降基及放坡未满足规定要求。
防治措施:加强现场监管,未到规定要求,不得交付工作面。
3.1.2 质量通病:拉盘边坡小于设计值。
防治措施:1.发现难点地形及时与设计反映进行设计变更;2.加强边坡尺寸复核。
3.2 基坑开挖3.2.1 质量通病:底阶尺寸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加强现场监管,未满足设计要求,不得交付工作面。
3.2.2 质量通病:拉线坑深度不够,位置偏移。
防治措施:1.加强监管,验槽、验坑、验方向;2.特殊地形精细操作。
3.2.3 质量通病:铁塔坑深度不够,位置偏移。
防治措施:1.加强验坑,未到规定深度不得浇筑混凝土;2.及时复测安装几何尺寸。
4、现浇混凝土基础4.1.1 质量通病:主柱断面尺寸偏差,鼓肚、凹陷、蜂窝、麻面、水泡、接缝漏浆、漏筋。
防治措施:加强监理检查,要求施工单位做到1.采用统一模板,调平变形模板,接缝严密;2.扣件齐全、支撑牢固;3.严格水灰比,加强周边及棱角振捣力度;4.按规定时间拆模,方法得当。
4.1.2 质量通病:成组地螺及插入主角钢与主柱中心偏移,外露尺寸超标。
防治措施:加强旁站监理1.同组地螺及主角钢入坑及浇制时反复核对尺寸,并定位固定;2.注意对称进料与振捣方向;3.全过程监测。
4.1.3 质量通病:整体位移、扭转超标。
要求施工单位施工前1.校对中心桩准确度;2.移植付桩;3.消除测量误差。
5、灌注桩基础5.1.1 质量通病:钢筋分布不匀、绑扎松散,主筋焊接质量差。
防治措施:1.按规定要求做好扎点;2.严格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操作;3.合格焊工作业;4.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5.1.2 质量通病:柱体断层。
防治措施:加强旁站监理1.连续浇制;2.严格控制导管上拔高度。
5.1.3 质量通病:承台和连梁出现鼓肚、歪扭、漏浆、露筋、蜂窝、麻面。
防治措施:1.采用统一模板,调平变形模板,接缝严密;2.扣件齐全、支撑牢固;3.严格水灰比,加强周边及棱角振捣力度;4.按规定时间拆模,方法得当。
5.1.4 质量通病:同组地螺丝中心与主柱中心偏移超标,地螺外露尺寸不一致。
防治措施:1.同组地螺及主角钢入坑及浇制时反复核对尺寸,并定位固定;2.注意对称进料与振捣方向;3.全过程监测。
6、混凝土6.1.1 质量通病:混凝土质量控制不到位防治措施:1.施工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采购、进料质量。
砂、石、水泥应取得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检验报告;混凝土施工前应取得有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
2.基础试块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养护基本相同,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 时所对应的龄期;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3.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断面尺寸误差≤-1%的现象;模板接缝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振捣时出现跑浆、漏浆现象。
4.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振捣,现场质量检查人员要随时观察混凝土的振捣情况。
振捣要适度,防止出现振捣不均匀,或振捣过度造成的离析。
5.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两米,超过时应使用溜槽,以防混凝土离析。
6.基础浇制时,应多方位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
同心度超差应控制在10mm以内。
7.混凝土凝固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高差进行测量,保证立柱顶面的相对高度误差不超出5mm。
斜柱、斜面式基础要严格控制基础面坡度和斜面平整度。
不得在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二次抹面。
7、塔杆加工7.1.1 质量通病:漏切角、漏孔、连板塔材火曲角度不准。
防治措施:1.新塔型加工厂内必须试组装;监理进厂参加试组装验收;2.试装出现问题及时纠正;3.收集现场信息及时反馈有关部门;4.文件资料及时修订;5.严格进场检验。
7.1.2 质量通病:焊缝厚度不够、漏焊。
防治措施:全面检查;严格进场检验。
8、非标件加工8.1.1 质量通病:焊缝高度、宽度,搭叠长度未满足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1.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2.加强对焊工技能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8.1.2 质量通病:叠焊、漏焊、夹碴,气孔、咬边、焊镏。
防治措施:1.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2.严格出厂检验。
加强监造过程质监力度。
8.1.2 质量通病:几何尺寸未满足要求。
防治措施:1.核对放样尺寸和样板尺寸,修正模具;2.严禁擅自将材料以小代大,以薄代厚;3.返工、返修。
9、杆塔及非标件的防腐9.1.1 质量通病:镀锌层厚薄不一、色差大、锌镏、锌渣、锌层附着力低。
防治措施:1.酸洗到位;2.保持镀锌的正常温度,严格镀锌的操作规程;3.现场加强进货检验,不合格拒收。
9.1.2 质量通病:机械损伤性的局部脱锌,锈蚀。
防治措施:1.文明装卸;2.吊装吊绳易磨擦处采取防护措施。
10、杆塔运输、装卸10.1.1 质量通病:塔材装运中错材、丢材、弯曲、变形。
防治措施:1.整基打捆,小件打包;2.轻拿轻放、文明装卸;3.吊点处用软物保护塔材;4.运输单位资质合格,管理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