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的地球》导学案
第五步:小结
本文作者运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说明了石圈的位置、种类、形成,以及对石圈的开发、利用,并展望了开发利用其它天体的美好前景,号召青少年创造新纪录。同时我们也要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就是的科学态度,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知识链接: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
主要成就: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重难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学法指导
学 习 流 程我的发现Fra bibliotek【导入语】
(图片展示)
温馨提示:
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标注段落,先寻找每道题所在的段落,然后再思考、讨论。
展示要求:
板书规范
自信大方
声音洪亮
随时质疑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地理解又有多少呢?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李四光的《瞧瞧我们的地球》一文中吧!
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
《地质力学概论》
预习案
第一步:自主学习
1、加点字注音
规规矩矩( ) 驯服( )
灼热( ) 消耗()
铀() 钍() 窥测()
外壳()地壳()
2、解释下列词语:
驯服:
灼热:
消耗:
规规矩矩:
探究案
第二步:合作探究
1、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哪部分?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
3、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
4、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与它们存在的状况?
5、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6、本文哪些语言体现了作者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三步:自我展示
各组组长抽取任务条,然后组内选举代表板展,其她组纠错、质疑。
反馈案
第四步:达标检测
1、本文的说明顺序就是什么?
2、阅读课内(4—5)自然段 ,回答下列问题:
(1)选段的说明中心就是什么?
(2)选段的说明顺序就是什么?
(3)选段说明方法就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判断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
(1)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
化德职业中学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课题
瞧瞧我们的地球
授课年级
高一
主备
袁津津
审核
审批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地球的科学知识。
2、能力目标: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就是的科学态度,与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2)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 )
(3)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与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 )
(4)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就是全球最大的冰箱,地球上所有的冰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
(5)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她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