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2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目录第一章考前知识浏览1.1广州大学招生简章......................1.2广州大学专业目录........................ 1.3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 1.4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科目解析......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读2.1广州大学专业综合介绍.................2.2广州大学专业就业解析.................2.3广州大学各方向对比分析.......第三章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内部信息传递3.1报考数据分析..............3.2复试信息分析..............3.3导师信息了解........第四章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4.1参考书目分析..........4.2真题分析................4.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第五章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复习计划分享5.1政治英语复习技巧5.2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5.3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第六章广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复试6.1复试公共部分的注意事项6.2复试专业课部分的小Tips考研对于我们过来人的意义,不单单是最后录取的结果,复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更是非亲身经历不可言语的。

我们会在一个人复习时感到孤单,我们会为不经意的耽误时间而感到懊恼,我们会在背不下来或者做不出题的时候感到气愤和委屈,我们会在每一个失眠的夜里感到迷茫不知方向,我们会在生活中琐事缠身的时候想要放弃算了,但请一定坚持下去,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其实你不需要迷茫,也不需要觉得孤独,考研大军浩浩荡荡,我们这群人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共同的努力。

人文学院的中国古代文学不区分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有四门:(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2)中外文学综合、(827)阅读与阅读与写作。

如下图:【参考书目】《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朱维之、赵澧、黄晋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学校简介】城市与大学共生共荣,大学延续城市文脉。

广州大学是以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

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及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主动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开放,锐意改革,开拓进取,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学生34241人,其中本科生30024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217人。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6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8年本科招生专业63个。

学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坚持学科带动,引领内涵发展,学科水平快速提升。

按照“做强理工,做优文科,做特教育”思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工程、移动数据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与健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华南地理和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等5个理工科和岭南文化与艺术、现代金融与现代服务产业等2个人文社科学科平台(简称“5+2”学科平台),形成了由土木工程、数学、网络空间安全和统计学等四个“冲一流”省重点建设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一批市级重点学科构成的重点建设学科体系。

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24个学科进入上海软科《2018年中国最好学科》榜单。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有“广大底色”的创新型人才。

学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现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8门省级精品课程,39个省级教学团队,3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名师9人。

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创营”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

近三年,孵化学生创业团队68支,注册创新型公司42家,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竞赛成绩位居广东高校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拥有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等高水平的艺术团体。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现有在编教职工2,89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942人,副高以上职称1,453人。

拥有各类全职院士6人,双聘院士9人;“长江学者”、“杰青”、“优青”、“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人才64人次;拥有珠江人才计划、特支计划、珠江学者、省杰青等省级人才22人次;组建了15个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7、2018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

2018年,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44项,居全国第73位;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30项,全国排名27位;获专利授权385项。

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3个,省部(含省高校)级科研平台51个,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1个,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

设立了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智能制造工程研究院、网络空间先进技术研究院、大湾区环境研究院等一批重要研究平台,一批重要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等得到良好应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

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先后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

每年派出约700名学生赴剑桥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辛辛那提大学等大学交流学习,与美国卫斯理安学院、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伊朗马赞德兰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备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发起成立了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

广州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广州,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强化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服务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担当,秉持“内涵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开放办学”发展理念,追求学术卓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广州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具有学科、城市区域和国际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科情况】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

本学科以唐代文学研究为龙头,别集研究、地域文学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并重,带动其他文学研究协调发展。

重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整合运用,将文学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

突出文学资源的属地特色,强化资料库建设,将丰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培养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古代文学领域内能掌握坚实广阔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学科上作出创新性的成果的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理想,由于此专业研究范围比较特殊,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广泛,所以限制了此专业就业,但是此专业的毕业生在文化界有很高的地位,如果专业知识够扎实找到一份相对对口的工作也不是难事。

就业去向:(1)适合到大中专院校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化史的教学研究工作;(2)适合到编辑出版、文化宣传部门从事编辑、文秘、管理工作;(3)适合到各级社科研究部门从事科研工作。

职业规划:参加各种编辑证考试获得相应证书。

【初试经验】之前在刚考完初试的时候就立过flag,想着一旦被拟录取了就马上写经验帖,但是碍于拖延症实在是太严重,所以等到今天我才想起来要码帖子。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为我复习正式开始的时间比较晚,正正式式每日每夜都在复习的时间算起来可能也就最后那一个月多一点,之前的复习都是非常零碎的。

这也导致了我在复试的时候选择的道路是比较畸形的,如果大家还有充足的时间复习话建议就看看当个参考罢了。

而且,我选择这种复习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自己本科也是广大的,因此我的资料相比于其他考生来说可能就相对比较集中和浓缩,有一些我知道很大可能性是不会考的内容我就直接放弃了,因此我在复习的时候效率可能也会比较高。

政治:之前的那些零碎的时间都在看肖秀荣的那一大本政治书,从头到尾慢慢理解慢慢看,不要强背,只要你理解了概念,做选择题是完全没问题的。

等到你看完一遍之后估计你的选择题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复习节奏跟着肖秀荣大大走,他的1000道选择题、八套四套全部都按照老师的要求该做的做了,该理解的理解了,该背的背了,政治就基本稳了。

虽然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实际花时间是最多的,因为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

开始复习的时候,跟着李凡老师去学习政治的基本知识点,构建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后面就是用李凡《政治新时器》这套书来填充自己的知识架构,后面再辅助以真题练习,在做题过程中把出错的题目仔细看看,把自己的知识点多巩固一下,希望大家能够学到我经验的好的地方,我身上出现的问题大家也引以为戒。

英语:英语复习给大家推荐《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很好用。

我自己本身英语的基础算是非常差了,单词在大学这几年忘得差不多了,语法也不会。

因此我在复习英语的时候就完全抛弃了语法,全部精力都用来背单词。

每天背两百个,等把考研词汇全部背完就删掉记录再继续循环。

同时在平时要多去做往年真题里面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然后把里面那些完全不记得或者记忆比较模糊的单词都用一个小本本记下来,睡醒睡前吃完饭都拿出来瞧瞧背一背。

等到你词汇量上来了,你就会发现就算你语法一窍不通,一样能够看懂文章做对题目。

而至于作文的话我是在最后一个星期的时候下了几个模板下来背一背,作文估计最少也能拿到个平均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