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地理学原理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2)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原理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2)第二节
(三) 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再由集聚趋于分散已成 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一个规律。
“二战”后,日本“三湾一海”形成了高度 密集的重化学工业集聚带。 20 世纪 70 年代后,这种集聚有所缓和,特别 是京滨工业地带的临海部工业的集聚出现停止。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 1 ) 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 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 区位理论体系。 ( 2 ) 提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 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 3 ) 韦伯区位理论已发展成为了经济 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a)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 时,工厂区位指向原料地。 (b)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 时,工厂区位指向消费地。 (c)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 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 由区位)。
2 )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原料地为两个, 且同市场不在一起时 使用原料指数无法作准确判断。韦伯 使用了区位图形。 区位图形为三角形(如图) 3 )而当原料地为多个,且不同市场在一 起时 其区位图形为多边形(如图)
2)集聚因子的两种作用形态 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 由多种企业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施共 享等因素导致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 聚。
3)集聚的类型
纯粹集聚——由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聚 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或生 产性集聚。
偶然集聚——纯粹集聚之外的集聚,如 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的结果带来的工业 集中。
最小运费区位的几何解析 ——等费用线与综合等费用线
等费用线 (等运费) 线:单位 产品或原 料运费相 等点的连 线。 N市场地 M原料地
综合等费 用(等运 费)线: 原料与产 品总运费 相等地点 的连线。
图3.12
综合等费用线示意图
2、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1)劳动力成本的含义
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即生产每单位重量产 品所需的劳动力费用。韦伯的劳动力成本与工资水平有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 区位理论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三、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五、理论与现实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提出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德国产业革命之后。
目的:探索工业生产活动的区位原理,
以解释资本和人口向大城市移动背后的空
(2)第二阶段:将劳动力成本作为考察对象。 建立了运费指向基础上的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劳动力成本指向使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 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最小运费区位 偏移 劳动力 成本低 廉地
此时,韦伯已将运费最小原理发展为成本最小原理,即考 虑成本的工业合理区位为成本最小区位。
(3)第三阶段: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 为考察对象。 建立了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指向基础 上的集聚指向论。 集聚指向使由运费与劳动力成本指 向决定的工业格局再次发生偏移。
1)工业性质 指标一:劳动力成本指数 定义: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 指标的判断意义:如果劳动力成本指数大, 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 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指标二:劳动系数 定义: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力成本费。
劳动系数=劳动力成本/区位重量 指标的判断意义:劳动系数大,表示远 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劳动系数小 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
为了分析劳动力成本同运费的替代关系, 韦伯使用了综合等费用线。 (如下图)
离开运费最 小点P到L1处 增加的综合 运费小于劳 动力成本的 节约额,工 厂将移向L1 处。 而对于L2, 工厂将不会 移去。
L1 、L2 的 劳动力成本 比最小运费 点P点的劳 动力成本节 约额为3个 单位。
图3.13
(四) 韦伯区位论的理论要点
1、运费指向论 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给定原
料产地和消费地,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
的工厂区位?
根据最小运费原理:
在不考虑其它成本因素 的区域差异时,工厂区位 应位于运费最小地点。
什么样的地 点是运费最 小地点?
当 运费率一定时,运重与运距的 乘积最小的区位就是运费最小区位。
关,但不是指工资绝对额。
按照韦伯的理论建构思路,劳动力成本的地区差异 性,使运费形成的区位格局发生变形。 韦伯把劳动力成本看成是导致运费确定的工业区位 产生第一次变形的因子。
(2)劳动力成本指向论的基本思路: 韦伯认为,当工业区位由运费最小点 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区位转移时,在劳动力 成本降低的同时,将导致运费的增加。 根据最小成本(费用)原理,只有节 约的劳动力成本大于增加的运费时,工业 区位转移才有可能。
运重和 运距包 括原料 和产品 运重和 运距
韦伯分别讨论了三种不同情况下最小运费区位的确定方法: 1)当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都只有一 个时: 最短总运输距离可以看作已知的且为固定值。
这时的总运费仅与运重有关,运重最小的区位就是运费最 小,而运重与产品运重及原料运重有关。那么,如何判断不 同区位的运重大小? 韦伯在分析了不同性质的原料与产品重量的关系的基础上提 出了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的概念,用以判断不同区位的运输 重量的大小,并用于判断只有一个原料地和一个消费地时, 工业企业的最小运费区位(原料地?消费地?自由区位?)。
间机制。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一) 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 使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比在其他地 点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即费用节约的因子。
韦伯将其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2、一般因子与特殊因子 一般因子: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 例如运费、劳动力、原料等。 特殊因子:与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
例如空气湿度。
4)分散因子的作用 分散因子的作用可以说是集聚的反作用。 主要是消除由于集聚带来的费用上升。 分散是新的集聚的开始。
(2)集聚指向论的基本思路
韦伯认为,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
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
便会产生集聚。
集聚指向使由运费和劳动费决定的基
本工业格局再次发生偏离。
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
即最小运费点是区位三角形或区位多边形 的重力中心。
图3.11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资料来源:Getis A, Getis J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The Land and the People. USA: Wm.C.Brown Communications
图3.9
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
对于原料地为多个(包括两个),且不同市场 在一起时的情况: 当 运费率一定时,运重与运距的乘积最小的区 位就是运费最小区位。 韦伯采用了范力农构架推求最小运费区位。
图3.10
范力农构架(Varignnon Frame)
即在给定生产 1T 供应市场( C )的产品, 需要原料产地 1(M1)供应3T原料,原料产地2 ( M2)供应 2T原料的区位三角形中,运费最小 点是M1、M2和C的重力中心。
按原料性质划分的工业原料的分类:
标准:原料空间分布状况和原料生产 时的重量转换状况。 遍在原料 原材料 局地原料 纯原料 损重原料
讨论:
当工业生产仅使用一种性质的原料时,最小运费区
位指向: (a)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b)仅使用局地原料的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c)仅使用局地原料的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当工业生产使用两种及以上不同性质的原料时, 韦伯给出了原料指数和区位重量,用以判断最小运费
3、集聚与分散因子 使工业企业向特定场所集中而获得 成本下降的因子为集聚因子。 使工业企业为了避免由于集中所导 致的成本上升而离开集中地的因子称为 分散因子。
(二)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韦伯的基本思路: 从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中找出与所有工业相关的一 般成本因素。 再从一般成本因素中找出与区位有关的成本因素。
劳动力成本最低区位的图解
临界等费用线:与低廉劳动供给地的 劳动力成本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 用线叫做临界等费用线。 L1 位于临界等费用线内侧,离开运 费最小点到 L1 处增加的运费小于劳动力 成本的节约额,工厂将移向 L1 处。而对 于L2,工厂将不会移去。
(3)劳动力成本指向性的其他判断指标
小结:劳动力成本指向的判断:
(a)工业的性质:(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劳动
系数)劳动密集型。
(b)环境条件(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
(c)技术进步(影响运费率和劳动力成本指
数)劳动指向性增大或缩小。
3、 集聚指向论
(1)集聚因子与分散因子
促使工业企业为降低成本而向特定场 所集中的因子为积聚因子。 促使工业企业为了避免由于集中所导 致的成本上升而离开集中地的因子称为 分散因子。
五、理论与现实
(一)运费问题:韦伯假定运费率不变,而现实中运费率随
距离、货物性质、运输条件、运输方式等发生变化,形成
不同的运价体系。 (二)现实中不存在完全竞争的条件。 (三)工厂的经营有生计性和企业性经营的差异。 (四)决策者并非纯粹的“理性人”。
(五)技术进步的影响。
(六)交通发展的作用。 (七)区域政策因素。
(一) 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依据原料指数将工业分为如下三种类 型,据此可判断其区位倾向。 1.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 2.原料指数比1小的工业 3.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
(二) 劳动费指向论的应用
韦伯测定了当时德国机械、金属和运输机械工
业的劳动费指向程度。
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的
劳动费指向性产业。 一般向都市周边和农村地域分散的工业大都 是劳动系数高或对集聚利益要求不高的行业。
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如图:
图3.14
集聚指向的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