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能农业区位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

活动的区位理论则称为经济区位理论。

进一步区分经济活动的内容,则有农业区位理论、
工业区位பைடு நூலகம்论和商业区位理论。
6

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 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前者是区位主体已知,根据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的 特征出发,来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 然后从中优选最佳区位;
3

随着工业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更多地受到 市场的直接制约,市场因素备受关注,因此产生 了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

“二战”后,人类活动不仅在生产活动中,在消
费和流通活动中的区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而出现了反映作为人类生活基本场所的城市和
聚落的空间配置规律的理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
地理论应运而生。

区位因子的分类:
收入因子 经济因子
运费因子 非运费因子
区位因子 非经济因子
成本因子
12

在区位理论研究的传统思维中,考虑最多的
区位因子是经济因子中的成本因子,也是最
基本的研究方法。

尽管在区位决策过程中,经济因子中的成本
以及收入因子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时
与经济因子关系不大的非经济因子也起很大
17
二、农业区位论概要
(一) 理论前提(“孤立国”的假定条件) 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通航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 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其他自然条件
也是匀质的);
18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1.区位
区位的英文是location,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 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 等方面的含义。需要注意的是,区位定义中的某 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
1

区位既然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那么人类活

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是韦伯,他将区位因子 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 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10

区位条件主要是说由于场所不同因而生产条
件不同;而区位因子则是说,对于生产者而 言,由于场所不同将表现出生产费用或利益
的差异。
11

区位因子不仅包含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
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测算的非经济因子。
22


两点结论:
在“杜能条件下”,同一产品的地租只与Kt(运
费)有关;

运费不能无限制增加,否则要改变经营方式(R不 能为负值)。
23
2、地租曲线(注意斜率的不同)

指在市场点(运费为零)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范
围)连结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 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 相反则较小。由此,形成了经典的杜能圈层式农业土地利
动的领域和空间的扩展必然导致区位的发展和变
化。

在农业经济时代,人类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生
产活动,因而如何选择农业活动的场所是整个社
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产生了杜能的农业
区位理论;
2
到了工业经济时代早期,工业生产活动 的场所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的大小,运费 在其中是一个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 因此最早出现了以成本(主要是指运费) 最小化为目的的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作用。
13
第二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四、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评价
14
一、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

19世纪,德国的农业制度改革; 杜能本人是农业资本家; 1826,他发表了《孤立国》,认为当时流行的泰 尔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并非是合理农业经营的一 般地域配置原则。
4


2.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的理论,具体说来就 是指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它
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
动的组合,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
法则。
5

在人类活动中,有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经济活
动等,像这样的人类活动内容或实体,称之为区
位主体,它指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讨论经济
15
(二)目的
从“孤立国”的假想空间出发,寻求企业型农业
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探索这种方式的地域
配置原则。
16
关于“农业集约”的教学资料——

农业经营集约化生产指在单位土地中投入较多的劳、
资本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可分两阶段:

初期阶段——以劳动力投入为主的集约;

高级阶段——以资本的大量投入为主的集约。

后者正好相反,大的区位空间已知,依据该空间
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来研究区
位主体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7

区位理论根据其产生和发展的先后,可以有古典 和现代之分。一般而言,古典和现代区位理论主
要区别在于理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
的差异。
8


3.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区位(或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20
(二)地租形成机制
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 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 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动等前提条件,杜能给出的一 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21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 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 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人类对自身活动场所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区位条件的好坏。 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不同的区位 主体,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 就区位条件而言,对区位主体的区位给予大的影 响条件是主要区位条件,相对影响比较小的为次 要区位条件。
9




4.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 布的原因。艾萨德也把它称为区位力量。
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7、运费是运量和距离的函数,且由生产者承担。 此外,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
19
于是产生了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
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
产生怎样的影响。 换句话说,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 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