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学教学课件:闻诊

中医学教学课件:闻诊

(3)神志昏迷,不知言语——中风、 痫病、厥脱病、小儿惊风。
三、呼吸:
闻呼吸的要点主要是:呼 吸节律均匀度、气息的强弱 粗细、呼吸音的清浊三种情 况。
(一)呼吸声的意义
1、病人呼吸正常——形病气未病。 2、病人呼吸异常——形气俱病。 3、呼吸气粗,疾出疾入——热证、
实证。 4、呼吸气微,徐出徐入——寒证、
对于咳嗽,首先应注意分辨咳 声和痰的色、质、量的变化, 其次要参考时间、病史及兼症, 主能正确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性质。其咳声的特点及临床意 义。
1、咳声重浊—实证(外感风寒或痰 湿聚肺)。
2、咳声低微—虚证(肺气虚损)。 3、咳声不扬,痰黄稠难咯—热证
(热邪犯肺,肺津被灼)。
4、干咳无痰或少痰—燥邪犯肺或阴 虚肺燥。
第一节 听声音 一、声音:
(一)声音产生的原理:“气动则有声”
声音的产生不仅是喉、舌、齿、 唇、鼻等器官直接作用的结果,而 且与心、肺、肾等脏,尤其与肺气 之虚实盛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正常声音:
1、正常声音的特点: 发声自然,声调和谐,柔和圆润,
语言流畅,应答自如,言与意符。 正常声音的发出,是宗气充沛,
闻诊
【目的要求】 1.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 谵语等的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 气、汗、痰、二便、带下以及病室气味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各种病变声音的变化及其一般
临床意义
(二)疑难点 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
6.惊呼
(1)特征:无外界刺激突然发出的 惊叫声。
(2)临床意义:多是剧痛或惊恐。
(3)辨证:
成人——剧痛、惊恐、精神失常。
小a:此儿外—,—痫惊病风发、作惊时恐,、常脘伴腹有疼喉痛中、发 出如猪羊食鸣积叫、的虫声积音等,。多因风痰随 气上逆所致。
二、语言:
主要是了解、分析病人语言 表达和应答能力及吐字的清晰 度,“言为心声”,语言的异 常,主要是心神的病变。
(2)临床意义:实证、虚证、妊娠。 (3)辨证: 新病(金实不鸣):风寒、风热袭肺
或痰浊壅肺 久病(金破不鸣):肺肾精亏,虚火上炎。
妊娠(子喑):生理现象。胎儿压迫肾之络脉, 肾精不能上荣舌咽所致。
(4)失音与失语的区别。 失音——声音不能发出。 失语——不能言语。
4.鼻鼾
因为鼻鼾既见于熟睡时,又见 于昏迷中,所以应注意其鉴别。
(1)声音高亢宏亮有力,而连 续——阳证、实证、热证。
(2)声音低微细弱懒言而断续— —阴证、虚证、寒证。
2.声重
(1)特征—语声重浊沉闷。 (2)临床意义—外感风寒或鼻疾。 外感风寒:兼见鼻塞流涕、恶寒发热
等症。
鼻渊:声重而鼻流稠浊黄涕。
3.音哑、失音:
(1)特征:语声嘶哑,称“音哑”,语而无 声为“失音”。
虚证。
(二)病态呼吸:
1、喘与哮的特征、区别与联系: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 哮——呼吸急促,喉间痰鸣。 喘a: 不兼哮,哮必兼喘 喘哮分以虚声实响,言哮,辨喘寒以热气息言。
喘分虚实:
❖实喘——发病急骤,呼吸深长,气 粗声高息涌,胸中胀满,惟以呼出 为快——风寒袭肺,痰热壅肺。
❖虚喘——病势缓慢,时轻时重,喘 声低微,呼吸短促难续,得一长息 为快,动则喘甚——肺肾亏虚。
1.语言异常的一般规律:
(1)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 续——虚证、寒证。
(2)烦躁多言,语声高亢有力—— 实证、热证。
2.谵语和郑声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 高有力——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 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心气 大伤之虚证。
3.独语、错语、呓语、狂言的特 点及其临床意义:
2.少气与短气的特征及区别: 少气、短气临床常见,故应理解 并掌握之。
(1)少气——呼吸微弱短促而声低, 气少不足以息,纯虚无实。
(2)短气——呼吸粗急短促,气苦 有所窒,有虚实之分。
a:《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决》说:“短气者, 气短不能续息也,少气者,气少而不能称形
四、咳嗽:
咳嗽,乃肺失肃降而上逆所 表现的一种症状,可见是肺 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其它 脏腑的病变亦可出现咳嗽, 故《素问·咳论》中说:“五 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 也”。
前者多见于慢性鼻病,睡姿不 当者,后者则多有高热、神昏等 兼症,多见于中风入脏之危候。
5.呻吟
(1)特征——病痛难忍所发出的 痛苦哼哼声。
(2)临床意义——提示身有疼痛 或胀满不舒。
(3)辨证 声高亢有力——实证、剧痛。 声a:理低解微呻无吟力、—辨—别久证病候、,虚可证结。合姿 态变化以判断病痛的部位。
气机调畅的标志。
2、影响正常声音的因素
性别、年龄、禀赋、情感变 化……。如男性声音低沉重浊, 女性声音较高尖清亮,小儿声音 清脆娇嫩,老年人声音浑厚平稳 等。
(三)病变声音:
主要是辨病人的语声、鼻鼾、 呻吟、惊呼等语声、语调及异 常声响,来判断正气的盛衰, 邪气的性质及病情的轻重。
1.病理性声音的一般规律
(1)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 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多因心气 不足或错语:神识清楚,语言错 乱,语后自知言错。
虚证:多因久病体虚,年老 体衰所致。
实证:多为痰湿、瘀血、气 滞阻遏心窍所致。
(3)呓语:梦中说话,吐词不清, 意思不明,多因心火、胆热、胃气 不和所致。亦有久病体衰者。
语各自特点及临床意义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 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是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 法之一,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早在《黄帝内经》就有 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以 声音、语言等各种变化来辨 别病变。由于声音和气味都 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 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闻声 音与嗅气味的异常变化便可 诊察病情。
(4)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 狂躁妄言。多因气郁化火,或痰火 互结、内扰心神所致。多属阳证、 实证,常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证。
值得注意的是,应掌握下述语言异 常的临床意义,如:
(1)神志清楚,语言蹇涩——中风先 兆或中风后遗症。
(2)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 复言——夺气,为中气大伤之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