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
次生盐渍化
红漠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 为主的地区,当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 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2、荒漠化类型及主要分布地区
沙质荒漠化(沙漠化)—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草原退化——————— (内蒙古高原地区)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 盐渍荒漠化—————— (华北地区) 红色荒漠化(红漠化)— (东南丘陵地区) (云贵高原地区) 石质荒漠化(石漠化)— (青藏高原地区) 冻融荒漠化—————— 黑土退化——————— (东北地区)
三、牧业(知识回顾)
内蒙古牧区(草原牧区,温带草原,代表畜种 有蒙古马、蒙古羊、三河马、三河牛等); 新疆牧区(山地牧区,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 天山、阿尔泰山区,代表畜种有新疆细毛羊、 阿尔泰大尾羊、伊犁马等); 青海牧区、西藏牧区(高寒牧区,属高原牧场、 高山草甸,代表性畜种有藏山羊、藏绵羊、牦 牛等)。
荒 漠 景 观
一、荒漠化的概况
1、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风沙 土壤 植 地 侵蚀 中的 被 面 水分 遭 裸 水土 破 露 和养 流失 坏 分流 失 土 地 生 产 力 下 降
荒 漠 景 观
2、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 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 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 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3 原因
风力侵蚀 自然原因
流水侵蚀
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
4 分布 (1)世界主要的荒漠分布区
(2)、我国荒漠化类型及主要分布地区
沙漠化
黑土退化
H
A
冻融荒漠化
草原退化
B
水土流失
盐渍荒漠化
C
D
红漠化
G
石漠化
F
E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 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 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 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樵采天然植物 破坏固沙植物
过度樵采
为了增
人口激增
加收入
无节制采 掘药材发 菜 严重破 坏草场
燃料需 求多
过度樵采
樵采天 然植被
加速荒 漠化
破坏固 沙植物
在缺乏能源的地区,樵采天然植被是燃料的主要来源。 干旱区 缺乏能源的地区 防风固沙的植被遭到破坏 在鄂尔多斯沙区,每年每户大约要挖 67平方米沙蒿作为烧 柴。在内蒙古东部库伦旗北部的额勒顺乡,1000多户居民 每年需要的薪柴相当于破坏近100平方千米的灌木林。
过 程
加 剧 加 速 发 展
人 类 活 动
1.根本原因: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人类的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 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原因的表现
据统计,在西 北地区荒漠化 土地面积中, 人类活动不当 引起的占90% 以上。
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⑴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无节制采挖药、菜 严重破坏草场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加速荒漠化 燃料需求多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由于夏季风影响程 度的不同,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绿洲主 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因是河流 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
人口约占全国的4%, 其中汉族大致占2/3。 有少数民族:蒙古族, 回族,维吾尔族,新疆 北部的哈萨克族
4、西北地区的内部差异
位置:由东到西距海越来越远
地形:以贺兰山为界,东部为坦荡的高原, 西部为“三山夹两盆”
贺兰山以东,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半干旱
气候: 以西,在200毫米以下;干旱区
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极端干旱区
植被:由东到西,由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 植 被
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克拉玛依
(2).主要工业中心(陇海-兰新工业区西段) 包头—钢铁工业;玉门--石油工业; 克拉玛依--石油工业;金昌—有色金属工业
西北地区主要矿产分布
4.交通
铁路:兰新线、包兰线、南疆线。 航空:由于地域辽阔,民航事业发展迅速
5.城市
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分布
(三)西北荒漠化的成因(沙质化)
河流欠发育
物理风化风力 作用显著
戈壁、沙漠
基本条件
植被稀少
土壤发育差
多疏松沙 质沉积物
物质基础
大风日数多
冬春季节 干旱严重 风沙易 于活动
脆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动力因素
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 是温度的显著升高。 据研究,1951-1999年中国北方地区最低气温显著升 高,暖冬年份连续出现,近50~100年有明显的干旱化趋 势;20世纪70年代开始干旱化趋势加快。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西北地区气候和土壤的干 旱化。这使得该区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结构变的更加 松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另外气候增暖,大范围气候 持续干旱,给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带来严 重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湖泊萎缩 或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的植被因缺水而死亡,失 去了保护地表土壤功能,加速了河道及其两侧 沙化土地的扩展及沙漠边缘沙丘的活动, 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2)农业活动特点:
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灌溉农业突出(新疆为绿洲农 业)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南疆)。
全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地区: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
天山山麓的绿洲。
特色农产品:吐鲁番葡萄 、 哈密瓜 , 新疆 长绒棉。
3 工业
(1).丰富的矿产资源
地名 霍林河 石嘴山 玉 门 主要矿产 (煤 ) (煤 ) (石油) (石油) 地名 白云鄂博 金昌 和田 阿勒泰 主要矿产 (稀土、铁) (镍 ) (玉石) (金 )
1.自然原因
(1)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远 离海洋,海洋 湿润气流难以气候—— 干旱,降 水少,风 大; 植被——稀疏, 对地表保护作用 差。 土壤——荒漠土
地形——高大 山地,特别是 青藏高原隆起 对水汽的阻隔;
干 旱 的 自 然 特 征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 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 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 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 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 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 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 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 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2). 荒漠化与沙漠化一样吗?
荒漠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 也涉及人类滥垦滥伐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 破坏。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长期侵蚀作用形成的沙 质荒漠化,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 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受风蚀、 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 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 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 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
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次生盐渍化是荒漠化的另一现象。在干旱半干旱 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灌溉区地下 水位的上升,而荒漠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 水分大量损失,水中所含的盐分因此聚集在土壤 表层,使土壤肥力下降。这也是人类对土地资源 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所引发的不良后果。
☆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思考回答:
—黄沙掩盖下的古丝绸之路
1.图中河流分布的特点,水量变化特征和主要补给方式是 什么? 2.古城和古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 3.古今道路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4.这样发展下去结果会是怎么样? 参考答案: 河流都发源于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地,并向塔里木盆地中 心流流量会越来越小,成为季节性河流。 在古代,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漠的人们通过兴修水利, 利用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使这里出现了许多富 饶的人类聚集地。后来随着人们的盲目肯耕、战争、瘟疫 等多种
西
北 青 藏
畜
区· 牧 业
高 寒 植
业 区
种
畜 牧 业 区
2 农业
(1)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夏季光热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 ③新疆山麓冲积扇、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 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 ①冬长夏短,冬季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生产灌溉水源不足。 ③地表植被差,沙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盐碱化严重。
点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 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 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5.土壤
6.河流
思考: 天山北坡与南坡的降水有何不同?
天山北坡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和大西洋, 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 加,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 干旱程度不同。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
明确区域地理环境
自然 原因 人为 原因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二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表现
环境 湖泊 湿地 现象 河流 水体 土地 草地 鼠害 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