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教案
[插讲](P20页)图2.3教学生怎么读图。
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的不同,降水从东向西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减少。
板书:4、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归纳西北地区的景观。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分钟
启发
边讲
边板
结合PPT分析气候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说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三水中学地理科组蓝碧微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目的要求
知识和技能:
1、知道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能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述讲解法、读图分析法、资料分析法问题解决法、案例教学法和师生互动的探究教学
教具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参考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3》
教学过程
意图/方法/操作
教师活动
(讲/操作)
学生
活动
说明/预期效果/预期反馈调控
时间
引入
同学们,在第一章的时候,介绍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其中分析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那区域发展过程中会不会反过来对地理环境也产生影响呢?会产生哪些影响?带来哪些生态问题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草地土地荒漠化
林地退化表现石质荒漠化
耕地次生盐渍化
2、概念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
地形上的范围:
行政上的范围
2、地貌特点: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3、干旱的成因
位置:
地形:
4、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5、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4个)
板书;1、西北地区的范围
地形上的范围:
行政上的范围:
结合PPT展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和中国年降水量图,联系中国地理进行复习。为说明这里的西北地区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引导学生读图说出西北地区地貌特点。
板书:2、地貌特点;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过程与方法:
1、复习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引入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2、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并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利用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的过程,包括人类生产生活的类型和特点、人类活动对于荒漠化的影响、以及受此影响环境和资源的变化趋势和环境问题的产生。
板书: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联系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读图回答全球和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温故知新
4分钟
启发
讲解
板书
[提问]那什么是荒漠化呢?
请学生看内蒙古某草场60年代至今畜牧量变化图,随着畜牧量的增多,草场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被无法正常生长,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土地逐渐退化,最终会导致土地生产力丧失,形成荒漠化的景观。
联系中国地理说出西北的范围和地貌特点。
温故知新
5分钟
启发
边讲
边板
[投影图2.1]
[提问]从这幅图我们分析一下导致西北干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讲解]从位置和地形上分析导致西北干旱的原因。
板书:3、干旱的成因
位置:
地形:
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西北干旱的原因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4分钟
边讲
边板
[投影图2.2]西北大屏幕这样的景观特点,结合下面表格讲解。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形成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特点。
思考什么是荒漠化,结合练习概括其概念。
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6分钟
承转
那我们经常讲西北地区,同学们你们说说西北最明显的自然特征是什么?(提示:比如气候方面,西北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干旱)
板书: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思维过渡
30秒
启发
讲解
板书
那我们所说的西北地区,具体包括哪些地区呢?[投影图2.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幅图,红线标识以北的地区就是西北地区,请同学能具体概括一下。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板书:5、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4个)
根据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推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
了解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
4分钟
承转
荒漠化的形成除了上述的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请同学们想想有哪些人为因素会加剧荒漠化的形成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荒漠化形成的决定性因素,若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是其关键,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
1.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区域特征及形成原因。本区荒漠分布、发展历史及逐渐恶化的原因。
2.理解荒漠化分布及形成的特点,学会从自然和人文因素等多方面分析荒漠化发展的原因。
土地退化不仅发生在草场,也经常发生在林地、耕地地区。它最终导致荒漠化的景观,不但只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沙漠景观,除此之外在以砾石为基底的地方会形成石质荒漠化,另外还会产生次生盐渍化的景观3种表现形式。[边讲边展示相应的图片]
板书:一、荒漠
1、草地土地荒漠化
林地退化表现石质荒漠化
耕地次生盐渍化
2、概念
(结合P18页的活动讲解,主要从实质、分布、形成、表现四方面引导学生概括)
板书: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联系第一节的内容,思考问题
思维
集中
2分钟
启发
讲解板书
引导学生看世界生态破坏图,说明这节课关注的重点是荒漠化,让学生说出全球荒漠化的主要分布的地区。
看PPT分析说明全球和我国荒漠化具体情况.然后看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现状图。
所以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1、原因:
过度樵采
2、表现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3、次生盐渍化
板书:三: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分析了荒漠化的现象,思考荒漠化的原因
思维过渡
30秒
边讲
边板
种种因素都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板书:1、原因:
听讲荒漠化人为原因分析
了解荒漠化人为原因
1荒漠化的表现
过度樵采
板书:2、表现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分析荒漠化的表现
掌握荒漠化的表现
4分钟
练习
巩固
启发
讲解
[板书板画]讲解什么是次生盐渍化及原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集聚而形成。
板书:3、次生盐渍化
理解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及原因
掌握什么是次生盐渍化
3分钟
板书内容:
板书: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