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家长必读
随着高考的临近和模拟考试的即将进行,考前这一阶段成为高考压力集中爆发的时期。
很多考生会在这期间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例如:突然在做题时感到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记不起来了;越来越不敢面对考试,甚至害怕去学校;考试成绩上下波动时,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等。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在考前帮助孩子解决这些困扰,具体的工作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从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导致这些突发状况的根源主要在于考前焦虑处理不当、考前学习的高原困扰和自信心受挫等方面。
因此,对于高三家长来说,帮助孩子做好考前应对工作需要从消除焦虑情绪、做好考试冲刺的各项准备、树立良好的考试信心等方面入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高考任务。
这个任务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高考发挥,每年都有考生因此出现发挥失常,造成很大的遗憾。
事实上,考试焦虑是由于担心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是由“考试”这一特定事件所引起的。
研究证明,在高考前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属于正常现象,而且适度紧张有助于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但如果紧张过度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正是因为意识到考试焦虑对学习的负面影响,所以许多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表现出焦虑症状时就急
得不得了,结果却往往会因为比孩子更加紧张而增添了孩子对考试的恐惧体验,这显然违背了初衷。
所以在此,我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如果您的孩子正在面临考试焦虑的困扰,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再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尽快走出考前焦虑的困境。
“孩子今年要参加高考了,全家人都特别关注,尤其是作为母亲的张女士更是紧张得不得了,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复习的后勤工作中,她几乎取消了自己的所有活动,不仅力求做到生活照顾方面的无微不至,而且还到处打听学习辅导方面的相关信息。
如果孩子的状态不错,她会异常兴奋,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劲头,但如果出现考不好或学习效率下降的情况,她就开始着急上火,焦虑万分,经常会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还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孩子还没怎么呢她就已经开始发作了。
她也知道自己这种表现很不好,不仅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什么实质性帮助,而且还会给孩子增添更大的压力,但是却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为此很是苦恼。
”
以上情况,家长首先需要做的是对自己有个清晰的定位,在面对高考这一问题上,要时刻牢记自己只是高考的助跑者,而非运动员本身!所以家长只应该起到辅助作用,切忌喧宾夺主,避免加重孩子的焦虑感。
第二,关心要适度,监督有分寸,对孩子做到心中有
数。
家长首先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相信他们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没必要事事过问,否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实际上,孩子的学习成绩主要与以下的几方面因素有关:自我认同和自信心、目标和成功预期、情绪控制等,所以家长只要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分析性或纠正性的指导就很好,至于具体要做哪些题目、看哪本书,家长大可不必盯得太死。
具体细节参见《高考八诫》。
第三,对事物的不确定性是焦虑产生的根本原因。
家长焦虑主要是因为在面对孩子时,搞不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多了怕孩子烦,做少了又怕照顾不全,这种不知所措的状态是最容易产生焦虑的。
实际上,家长在学习方面,可以注意帮助他们收集一些复习资料;在与孩子沟通时,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去交流,倾听孩子的需要,了解孩子最真实的想法;另外,运用一些心理暗示的方法去关注和鼓励孩子,让他们以充足的自信和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高考就可以了。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现实中,家长的焦虑主要是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方面,虽然大部分的家长无法对孩子的学习提供专业性帮助,但可以就方法和思想提供一些建议,这类似于“授之以渔”的道理,在孩子的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应用这些方法去调整思路寻找解决方法,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当前的问题,还可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避免出现
自己角色混乱的问题,不要既当家长又当老师,否则不仅会使自己很累,而且从长远的角度看,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总之一句话,高考当前,家长一定要及时消除和减少您的焦虑!当自己静下来的时候,孩子也会变得平静很多,这对孩子的学习是能够产生更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的。
家长朋友们,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学生的性格和学习状态也不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动用您的智慧,转换一下您的思维,请您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一下,如果目前您是考生,您希望家长怎么办?
有些家长朋友做得很好,甚至是老师学习的榜样,对于这样的家长我只能向他们学习,对他们而言根本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下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及经常与家长朋友们交流的一些体会总结一下,仅供一些还需要帮助甚至有点迷茫的家长朋友们参考。
根据不同的家庭和学生状况,我把考生家庭大体分为三类型,包办型、放任自流型、松紧掌控无度型。
一、包办型
这种类型的家庭,是孩子处在一种包办无主的状态,就是学习上、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都有家长包办。
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大多比较听话,依赖性很强,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属于“好孩子”,但这样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别人的眼神或微笑的动作。
对于这样考生,无论老师还是家长,始终给他(她)以鼓励的眼神或语言,哪怕是“谎言”。
因为在关键时刻他(她)特别希望有无形的支柱要依靠。
这种类型的家庭家长要这样应对
1、营造宽松的家庭气氛,与高考有关的问题不要主动提及。
2、孩子如果主动提及缺乏信心时,就告诉孩子,你已经努力了,我只要做出我们会做的就可以了。
3、当孩子考完见到您时,观察孩子的表情,孩子无论怎样都要保持微笑接待孩子。
这时候的语言是最无力的。
二、放任自流型
这种类型家庭的孩子一般比较独立,大人对孩子的事情一般不干预,这种类型的孩子大体也分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孩子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习惯比较好,学习上的事情完全由老师或自己把控。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只要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就可以了。
第二种情况,孩子学习不太好,孩子在学校的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大多情况下依靠家教或教育机构的帮助来完成学业。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这样来应对:
您可以问,孩子,你考试期间,需要妈妈或爸爸做什么?
如果孩子说,什么都不需要,您就尊重孩子的意见。
如果孩子向您提出要求,尽量不要拒绝。
第三种情况,家长平时很忙一般顾不上孩子,大多是由老人或家人中某一个人来带。
高考的时候,家长感觉应该排除一切障碍,推掉一切事宜来陪伴孩子度过高考。
这种想法很好,大多数孩子这时候感觉很温暖,甚至很自豪,对高考非常有利。
但这时候的孩子是需要您
陪伴在身边不是让您来唠叨他的。
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苍白无力。
三、松紧掌控无度型
这种类型的家庭是在教育孩子时,要么不说,要么说起来就难以掌控,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越说越多,越说越远离中心问题。
对于这样的家长孩子最头疼,孩子看您一开口就有点“胆颤心惊”,恨不能把耳朵捂起来。
我前面的博文对这样的家长更有帮助。
所有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将来。
在这个前提下,提醒家长朋友,和孩子交流需要智慧,孩子就是孩子,他是教育对象,什么样的语言孩子愿意听,什么样的语言孩子不愿意听,这需要准备的。
不一定就是“忠言逆耳利于行”。
所以,这样的家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切忌唠叨。
千万不要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管用也要强行说。
2、以微笑代替语言,以欣赏的眼神代替语言,以关心的行动代替语言。
3、第一场语文一般问题不大,但第二场考完后,孩子说考的不好,您一定说“没关系,”当孩子说,“我又出现了一个低级失误,这10分绝对不该丢”时,千万不要责怪孩子,因为这是他比谁都难过。
您说,“没有关系,这样的失误别人也会出现的,考完了就过去了,不管它了”。
“下面这段时间你想干什么?放松点。
”
祝愿考生发挥正常!拿到自己该得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