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陪孩子一起走过高三

如何陪孩子一起走过高三

陪孩子一起走过高三——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做高考睿智的参谋学会做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就是孩子高考的加分,有一位了解高考内涵、熟悉孩子心态的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是备考之路的重要伙伴,如何做好孩子坚强的后盾,做高考睿智的参谋呢?一、家长的心态调整家长的心态是影响孩子心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家长在高三这一年,一定要用良好的言行和心态影响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好心态,这就是为孩子高考帮了大忙,为孩子高考加分。

1、高度重视心态调整家长能否以良好的心态度过孩子高三这一年,是家长帮助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最关键、最重要、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

如果家长心态有问题会对自己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而且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孩子的复习质量,影响孩子的高考成绩。

有些家长高度重视自己心态的调整,在孩子高考前和高考中,自己尽管工作上遇到挫折和压力,依然保持心情放松,回到家里,言行举止一点没有表现出来,沉得住气,对孩子没有产出任何的负面作用。

2、家长应以平常心看待高考高考是天下第一考,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家长认为关心孩子高考是天经地义的大事,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促使部分家长过分地关心孩子,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和应试状态不良,以致影响学习效率,影响高考成绩。

其实家长过分关心孩子的情况处处可见,并不是个别家长的问题,带有相当的普遍性。

产生这样的现象就是家长把高考看成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甚至不可逆转的决定孩子前途命运的考试,高考也就成为了家庭生活中最中心、最根本、压倒一切的大事。

高三一年家长的心态往往影响着孩子的心态,家长心态平和有自信,孩子也表现出轻松而乐观,家长急躁不安紧张,孩子更是焦急和忧虑,因此家长更需要以平常心看待高考,哪怕高考对于你们家庭非常非常重要。

家长要把高考看成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是孩子心理素质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高三一年的应考准备,高考的检验,都是锻炼孩子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机会。

如果家长能这样看待和处理,你就站得高,看得远,你就会心平气和地看待孩子的高考。

3、始终贯彻健康心理的理念和方法家长调整心态不是某天某个时期的事情,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要调整心态。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刺激和感受,无论是自然界、社会还是自身方面,每天都有变化,都在发展,都会给你带来心理的感受、体验和反应。

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更要有和谐有序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和人生。

家长不仅在自己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贯彻健康心理的理念和方法,而且从小教育小孩学习这样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努力逐步贯彻心理健康的思想和方法,使孩子以轻松快乐的心态对待人生。

孩子学会了积极的、健康的心态调整方法,即使在高三这一年中遇到备考的压力和困惑,他都能自我调整和化解。

因此说,孩子只要掌握充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具备健全的心态,他将会高考胜利者的姿态笑到最后。

4、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态调整重点高三这一年,家长发生的心理问题,不同时期也是不一样的。

高三刚开始,家长往往表现出比较迷惘,心中无数,缺乏信心,不知道如何着手帮助孩子。

这个时期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信心方面,防止丧失信心或信心不足。

如果对孩子高考没有信心,就会表现出焦虑和郁闷。

如果对孩子高考信心很足,就会表现乐观态度,情绪稳定,和孩子的关系也很好。

高三家长的积极心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1)欣赏心态:孩子长大了,正在面对自己的第一次大考验,你看,他正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呢,不管结果如何,这一切都太美好了!持这种心态的父母是高明而幸福的。

本着这种欣赏的心态去看孩子,孩子会比平常更加可爱。

而事实上,孩子本来就是可爱的,不然父母为什么会那样长年累月无怨无悔的付出呢?(2)放飞心态:孩子长大了,总要遇到一些困难挫折的,现在就是他锻炼的机会,总有一天他会飞翔的。

所有的飞翔都来自锻炼。

我们只要看看鸟妈妈是怎样教会小鸟飞翔的,就不难体会这种心态的境界。

(3)信任心态:相信他,经过努力,他会做成他自己。

几乎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信任,孩子也不例外。

父母的信任往往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动力。

(4)放权心态:这本来就是他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解决吧。

我们经常看见一些孩子学习不好,父母好像比孩子更加着急。

这就是父母没有这种心态的缘故。

孩子只有拿到了自主权,才可能对自己、对家庭有责任心。

(5)伙伴心态:我们陪他一路走下去,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跟他在一起。

让我们再回到那个关于“开窗子”故事中去,这种源自于亲情的伙伴关系,父母扮演的是亦师亦友的角色,孩子得到的是爱和扶持。

无论发生什么,孩子都会拥有强大的心理能量。

(6)提醒心态:我在一旁默默地观察他,如果他有一些疏忽的地方,我应该和气地提醒他。

如果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这种提醒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家长怎样帮助学生解压学生面对压力,家长生活得也不轻松,但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同时要给学生减压。

这里给家长介绍几种减压法,不妨一试。

第1招:为学生打气。

不要让学生单独面对压力,让他知道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为他打气,以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

鼓励学生和同学一起温习功课,相互讨论、切磋,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当学生情绪有变化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战胜暂时的困难,最后赢得比较满意的考试结果。

第2招:给予赞美和肯定。

家长平时要多发掘学生的优点,给予他们赞美和肯定,这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这段时间,学生可能会有一些焦虑情绪,家长这时不要明显地流露出过分的关注和担忧,这样容易使学生的焦虑扩大而变成压力。

第3招: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

家长的情绪会影响学生,试着放下担心,放松心情,利用空余时间陪学生到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比如到公园散步、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甚至看看电视,让脑筋稍微休息休息,这对应付考试都有帮助。

三、家长如何给学生帮忙建议1:把学习权交给学生。

高考复习,是一种自主性极强的活动。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随着考试的临近而适当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具体要求,给他们以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

学校尚且如此,家庭更需提倡。

建议2:后勤服务要讲适度。

学生迎接考试,家长做好后勤保证,这是每位家长都必须具有的服务意识。

从学生的心理感受方面看,家长的关心未必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正在那冥思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学生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汤:“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学生不得不切断思路。

学生坐在书桌旁专心学习,家长把牛奶悄悄送上就行。

因此,家长的心理关心要细致,物质关心要科学。

平时住校的学生,考试期间仍应住校。

家长平时不常到学校看学生,考前和考试期间也没有必要伴在学生身边。

建议3:提倡接受现实心理。

学生参加高考,家长对此人生大考的看重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将这种重视迁移到过高提升考试期望值则是不正确的。

过高的期望会造成家长心态的失衡,会给学生施加不当压力。

家长此时的怒其不争,可能会造成学生的退缩逃避;家长此时的责怪埋怨,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逆反;家长此时的高分要求,可能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家长此时的学习施压,可能会使学生无所适从。

积考前复习、考后调整的经验教训,特别提醒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接受学生现实表现和现有能力,合理施教:变怒其不争为激励促进;变责怪埋怨为冷静劝导;变高分要求为适当指标;变学习施压为放松调节。

学生高考的成绩与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

而对高考生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莫过于家庭的环境。

家长在高三一年中应该充当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后勤保障的角色,但是如果指导失误,也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四、语言上做一些调整根据以往考生的相关问卷调查,可以大致归纳出以下10句“家长忌语”。

忌语一:“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

”一些家长在高考前,预先给孩子制订了理想的大学目标。

这个目标可能会成为考生复习的精神动力,但也可能成为压在他心里的大山。

忌语二:“你一定要在班里考第几名。

”一些家长特别是成绩优秀的考生家长,总希望孩子能考到前10名、前5名,甚至前3名,有时为了一个名次之差而责怪孩子,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忌语三:“十几年的学习,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从小学到高三,每一个考生都经历了10多年的学习,家长把高考作为检验这10多年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

实际上,条条大道通罗马,上大学也不是非要挤普通高考这座“独木桥”。

忌语四:“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

”父母往往认为,为了支持孩子高考,他们可以为孩子做任何事。

在很多家庭,孩子不洗衣服,不整理房间,不做任何家务,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梳头都要包办。

如此细心的呵护,无形中也给孩子增加了压力。

忌语五:“好好复习,到时候来个超常发挥。

”每一个家长都应对自己孩子的实力有一个正确估计,千万不要给予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这样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到时候别说超常发挥,很有可能连正常发挥都做不到。

忌语六:“去年谁家的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学,你像他一样就好了。

”家长说这样的话时,口气中往往会带有羡慕之情。

不少考生对此的理解是“我不如他,所以父母把他当做我的目标”,自信心大受打击。

忌语七:“你们班某某同学这次模拟考考了多少分?”问卷调查中,大多考生都很反感家长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

忌语八:“我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可千万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一些家长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话会让孩子觉得如果考砸了,就没法面对父母了,内心的紧张自然更甚。

忌语九:“看来你不是读书的料,我们怎么会生出你这样不争气的孩子。

”不尊重孩子,不但起不到鞭策作用,反而会引起他们的羞愧、自卑、委屈、反感,不思进取,最终被自己的消极态度击败。

忌语十:“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明年可以复读。

”很多家长以为这是在给孩子减压,帮助他们放宽心。

但其实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都非常反感,认为家长在高考之前就对他们失去了信心。

五、一点点行动1、帮助孩子管理时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制定时间的管理计划,家长只需要提点有科学根据的建议就可以了。

2、了解一些报考招生方面的信息,以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形势。

但最好多透露对孩子有利的信息,不要透露那些对孩子不利的信息。

因为不利的信息已经存在,透不透露都有影响,这样做能最大程度的减轻它对孩子状态和心理的影响。

3、细心观察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和支持。

孩子成绩起伏时不要慌张,跟孩子一起分析,一起面对。

4、帮助孩子锻炼身体。

缓解焦虑激发状态的最好方式是锻炼身体。

5、用自己的学习行为来陪伴孩子的学习行为。

可能有些家长有个误区:自己不学习,整天叫孩子学习。

如果家长能加强自身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自己,就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自己学习的同时告诉孩子:“最好在你工作之前把该念的书念完,别像老爸这样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真的很累的。

”总结一句:有生活动力的家长,才能教育出勇敢有激情的孩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