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一、选择题1.某人悠闲地在乡间小路上散步,突然在不远处窜出一条大狗,狂叫着向他扑来。
此人吓了一跳,立刻满脸通红,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C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解析:人在受到惊吓等紧急情况的影响下,体内的神经活动加强,支配皮肤、各内脏器官及内分泌腺的活动,如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速等特征。
可见,在上述情况下,此人发生的生理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主要是其中的激素)调节。
2.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部分分别位于( A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解析: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大脑皮层中形成各种感觉。
3.(2012年汕头市高二期末统考)一个寒冷冬季,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这时会出现的变化是( D )A.毛细血管舒张B.温觉感受器兴奋C.人的体温明显下降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解析:由温暖的教室到寒冷的室外时,冷觉感受器兴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最终代谢加快,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4.下列是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B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肾小管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B.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C.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大于产热量D.大量流汗后,应及时大量饮用矿泉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解析:高温作业由于大量出汗失水,所以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高温下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大量流汗后,应及时饮用适量淡盐水,以维持水盐平衡。
5.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的正确顺序是( C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 D.解析: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请熟记课本上的调节示意图。
6.某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D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②体温调节发生变化③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④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⑤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A.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解析:考查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功能。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合成的。
7.下列有关人体水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D.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解析: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
8.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解析: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 ℃突升至40 ℃,外界环境温度变高,皮肤血管会舒张,单位时间血流量变大,立毛肌会舒张;在AC段时间内,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平衡,所以仍然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在BC段时间内,外界环境温度低,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促进人体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二、非选择题9.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
请分析说明:(1)①表示的结构名称是;⑦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2)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及A结构中的。
(3)当激素增多时,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
(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 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①表示的结构是传入神经,⑦表示的结构是传出神经。
图中的A表示下丘脑,其内的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激素。
答案:(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2)垂体和内分泌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3)反馈调节(4)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拓展题10.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位于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假设: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
材料用具:略实验步骤: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②甲鼠用一定的方法破坏其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 ℃,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1)该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请把它们指出来。
①;②。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3)若假设成立,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曲线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反应速率)。
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
(4)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预测甲鼠被破坏了下丘脑后,与乙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在实验中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写出两项)①;②。
解析:(1)实验目的为“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位于下丘脑”,则应在实验前后都要测定小白鼠的体温,以判断体温是否恒定;实验对象小白鼠的数量要多些,以避免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出现的偶然性。
(2)用同一只小白鼠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体现了自身前后对照,方案可行,赞同。
(3)甲鼠的下丘脑被破坏,无法调节体温恒定,外界温度降低时,其体温下降,酶活性下降,耗氧量也下降,据此,选B、D;乙鼠的下丘脑正常,外界温度降低时,散热量增加,机体会增加耗氧量以维持体温恒定,酶活性不会变化,据此选A、C。
(4)可联系下丘脑的功能,如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进行回答。
答案:(1)①实验前要先测定小白鼠的体温②实验要有重复性,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有一定的偶然性(2)赞同。
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3)B、D A、C(4)①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②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食欲降低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尿量增加(任选两项,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真题回顾(江苏卷) 1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答案】B【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很弱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或引起的是使神经元兴奋被抑制,则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不会被释放出来,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故B正确;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到达后膜,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项错误;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是K+的外流。
新课标Ⅰ卷)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新课标Ⅱ卷)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A【解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北京卷)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解析】入水时皮肤受外界寒冷刺激,通过感受器将兴奋传至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骨骼肌收缩不自主的战栗,增加产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汗液分泌来减少散热,同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后者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加强代谢增加产热用以维持体温。
(天津卷)6.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物质a可刺激机体可产生抗a抗体,而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说明物质a可以作为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正确;抗a抗体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B错误;抗体C所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正确;由于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受体,所以患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