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票据纠纷案例分析

票据纠纷案例分析

票据纠纷案例分析一:票据及其特点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具有一定格式,约定债务人按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经过背书可以转让的书面支付凭证。

它具有以下特点:1:设权性票据一经设立并交付出去,票据的权利和义务也随之成立。

2:无因性票据一旦做成,票据上权利即与其原因关系相分离,成为独立的票据债权债务关系,不受先前的原因关系存在与否的影响。

3:要式性票据非常强调其形式和内容。

4:流通性是票据在法定的合理时限内,经过背书.交付而将票据权利让给后手。

5:可追索性指当票据的付款人或承兑人对合格的票据拒付时正当持票人可以按法定程序向票据很债务人起诉,追索。

二:案例1998年5月20日,江苏省鼎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球公司)签发编号为VⅡ00580767、收款人为句容市华业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业公司)、金额为100万元、到期日为1998年8月20日的银行承兑汇票,并向宜兴中行申请承兑。

宜兴中行在该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人栏内签章,承诺“本汇票已经承兑,到期由本行付款”。

鼎球公司将该银行承兑汇票交付给华业公司,华业公司收到后背书转让给江苏省盛东精细化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盛东公司),盛东公司又背书转让给江苏省南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公司)。

南方公司取得汇票后,为代江苏省化工物资总公司(以下简称省化工公司)支付结欠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供应公司(以下简称销售供应公司)货款,再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了销售供应公司。

该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销售供应公司于8月20日通过其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金山支行(以下简称金山工行)委托收款,并填写了委托收款凭证,附寄汇票原件等。

但在7月24日,宜兴市公安局向宜兴中行送达《关于对鼎球公司1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停止支付的通知》,称我局经侦科于7月7日接到鼎球公司报案,言华业公司朱玉明以签订购销合同为名,骗取上述银行承兑汇票,现查明华业公司朱玉明有重大诈骗嫌疑,已于7月24日立案侦查,为防止集体资产被骗,要求宜兴中行对上述银行承兑汇票停止支付。

8月24日,宜兴中行收到销售供应公司通过金山工行寄交的银行承兑汇票。

当日,宜兴市公安局即以(98)29号《调取证据通知书》从宜兴中行调取上述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华业公司朱玉明诈骗案的证据。

8月25日,宜兴中行将委托收款结算拒绝付款理由书交付金山工行,金山工行于8月31日收到并转交给销售供应公司。

该拒付理由书记明的拒付理由为“公安立案,涉及刑事诈骗,票据被公安调取”,鼎球公司也在拒理由书中签章。

另查明,销售供应公司未办理工商企业登记。

石化公司称销售供应公司为其下属二级单位,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金山工行信贷业务科证明,销售供应公司在金山工行开设有结算账户,该账户属股份公司的二级附属账户。

原告石化公司与宜兴中行多次交涉要求其按承诺履行票据付款义务未果,遂诉至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请求判令宜兴中行承担100万元汇票金额的支付责任、赔偿逾期付款的利息及经济损失31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被告宜兴中行答辩称:我行尚未及审查,汇票即被宜兴市公安局作为证据调取并通知我行暂停支付票款。

持票人应为销售供应公司,而非石化公司。

汇票首次由华业公司背书时记明的被背书人(手写)为江苏省经东精细化工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经东公司),而作为被背书人签章的则是盛东公司,背书是不连续的。

石化公司对此称手写字体潦草致字迹辨认困难,但被背书人应为盛东公司,因为所谓的“经东公司”或“泾东公司”经向工商部门查询,均无登记。

三:分析在这个案例中产生纠纷的问题是汇票背书是否连续、公安机关扣留这张汇票能不能成为承兑人拒绝付款的原因及票据关系和票据基础关系的问题。

(一):对票据背书问题分析:票据只有多次流通,它的很多作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更广泛的被运用在实际中。

所以,法律允许票据自由流通。

而票据的流通方式主要有背书和直接交付两种方式。

一般情况下,记名票据必须有背书才能转让,无记名票据可直接交付转让。

在这两种转让方式中,直接交付更方便,但安全性较差,因为转让人没有在票据上作任何标明,最后的持票人一旦被拒绝付款或被拒绝承兑,不能向转让人行使票据权利。

基于这个原因,持票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应当背书并交付票据。

而票据背书转让是造成票据纠纷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票据十分注重格式和形式,而背书过程中需要更严格的程序,在《票据法》中规定:一背书转让的票据,背书应当连续,持票人以背书的连续证明其票据的权利。

非经背书转让,而以其他合法方法取得汇票的,依法举证,证明其汇票权利。

连续背书的第一背书人应当是在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最后的票据持有人应当是最后一次背书的被背书人。

所以在实际中背书问题是很复杂的,其中背书的连续性还是造成纠纷的关键。

从《票据法》查来,它规定认定票据背书的连续性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判断:1、票据上的每次背书在形式上应为有效背书。

票据的要式性要求票据应当在形式上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票据没有用不受法律保护。

背书作为票据的一种行为,当然也不例外。

即背书行为在格式上有用,是指背书应当具备《票据法》所规定的必要的形式,背书须在票据的背面或粘单上记载,背书人签章符合规定。

2、票据上第一次背书的背书人应当是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

背书是持票人为了将票据转让或者其他的作用的一种行为,而最初的持票人应当是票据上的收款人,因此,应当由收款人在票据上进行第一次背书,否则背书即被看做是不连续的。

在这个案例中作为第一背书人的华业公司及第一被背书人的盛东公司在票据背书栏内签章,然后经过南方公司、销售供应公司依次签章,签章依次按顺序连续,但是都没有记录被背书人名称,最后是由销售供应公司职员岳志春补记被背书人名称,但并不违反票据法的规定。

作为连续的背书,一般是以具备形式为主,但是当背书没有发生实际影响的,也不是一致地因为形式上记载不一致而否认背书的连续性,而应当从现实的案例出发,以保护实际持票人的利益,特别是在空白背书中,以保护空白背书持票人的利益为主;并且在这个案例中还有进行补记行为的岳志春的陈述和公安机关鉴定结论证实原先的空白背书是连续的。

3、最后的持票人必须是最后一次背书的被背书人。

如果向出票人请求支付的持票人不是最后的被背书人,付款人或承兑人可以进行拒绝。

因为持票人能不能享受票据权利或者使用票据,从他所持有的票据上不能看出来。

也就是说,这个支票的背书是连续的,原告可以行使支票上的权利,因此,他可以让被告把支票上的钱付给他。

4、背书人与收款人、前次背书的被背书人必须是一样的。

按照《票据法》的规定,第一背书人必须是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从第二次背书起,每次背书的被背书人必须是前一次背书的被背书人,背书人与被背书人在票据上的签字或印章必须按照先后顺序,最后拿这个票据的应该是最后一次背书的被背书人。

也就是说,背书人一定要在票据上签字印章,同时,记载被背书人的名称,背书人与收款人、前次背书的被背书人必须一致。

票据连续背书就可以证明这个票据转让是合法的并且有效。

持票人所持有的票据上的背书如果是连续的,就可以使用这个票据,而无需再证明自己票据的合法和有效。

然而,持票人因为连续背书而被认定是正当持票人,这仅仅是在法律形式上这样说的,持票人不一定就是票据权利人,如果票据的债务人可以证明他是通过诈骗等非法形式来取得票据的话,债务人可以不兑现支票。

因此,如果持票人是通过非法途径来取得这个票据,他还是不能使用这个票据的。

(二):公安机关扣留汇票能不能成为承兑人拒绝付款的充分理由的分析在这个案例中由于票据已经涉及背书转让的问题,所以要按照票据背书的相关法律规定,依法背书转让的票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冻结票据款项,因而宜兴市公安局在侦查华业公司诈骗鼎球公司的案件中,不得对已背书转让的汇票采取扣押、冻结等措施。

否则其行为是无效的,不能成为付款人拒绝付款的理由。

(三):对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关系之间关系的比较分析在票据中存在两种法律关系,一是票据关系,二是票据基础关系。

票据关系是指因票据行为而产生的法律上的债权债务关系,即票据权利与票据义务的法律关系,它产生于票据当事人所为的票据行为。

票据关系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债权人的付款请求权与债务人的付款义务。

比如,在支票关系中,持票人要求负有付款义务的银行见票无条件支付支票金额时,持票人与银行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另一类是债权人的追索权与债务人的偿付义务。

比如,在支票关系中,支票被拒绝承兑,持票人对出票人或前手背书人行使追索权时,持票人与出票人或前手背书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票据的基础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在票据关系以外所产生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它是一种非票据关系,只是票据关系据以产生的法律关系。

票据基础关系包括票据原因关系、票据资金关系和票据预约关系。

票据资金关系存在于汇票的发票人和付款、支票的发票人和银行或其他资金义务人所发生的法律关系,即出票人之所以委托付款人进行付款的原因。

票据预约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在授受票据之前,就票据的金额、到期日、付款地等事项达成协议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即当事人之间授受票据的合同所产生的法律关系。

它实际上是沟通票据原因和票据行为的桥梁,但该合同仅为民事合同,当事人不履行票据预约合同所产生的权利义务仅构成民法上的债务不履行,不属于《票据法》规范的对象。

上面这两种关系在实践中遇到的是比较少的,在现实中遇到较多的是票据原因关系,在这个案例中所要比较分析的也主要是票据关系与票据原因关系之间的关系。

票据原因关系是指票据当事人之间授受票据的原因、理由。

比如出票人与收款人之间签发和接受票据的原因、背书人与被背书人之间转让票据的理由等。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原因关系只存在于授受票据的直接当事人之间,票据一经转让,其原因关系对票据效力的影响即被切断。

对于票据关系与票据原因关系之间的关系,一般理论上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既互相独立,又在特定情况下有所关联的双重关系,即“一般情况下分离,特殊情况下牵连”的关系。

首先,在一般情况下,票据关系与票据原因关系是分开的、互不干扰的。

票据关系一旦签订就与票据原因关系相分离,两者互相独立,比如信用证的签订和贸易关系。

票据原因关系还存不存在,对票据权利都没有影响。

两者之间互相独立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原因关系的无效或发生问题,不影响已签发、使用的票据的使用,即票据签发或背书转让等符合《票据法》,即有合法的票据关系,即使票据的原因关系存在缺陷、或被解除都不影响票据关系的有效性。

2、票据债权人在使用票据时,不需要证明票据的来源,一般以合法持有票据为必要条件。

3、票据债务人也不能用原因关系存在的问题来拒绝承担票据的责任。

票据关系独立于票据原因关系,两者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应当用不同的法律来进行判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