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
(八)神经系统疾病:背部的心俞、
劂阴俞、肝俞、脾俞、神道、灵台、 肾俞 (九)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的肩、肩 贞、肩中俞、肩外俞;下肢的秩边、 环跳、殷门、风市、伏免;腰部的脾 俞、命门、肾俞、腰阳关和压痛点 (十)妇科疾病:背部的肝俞、脾俞、 肾俞、大肠俞;腹部的中极、关元
(十一)肠道疾病:腰部的脾俞、
(五)脾区 起罐时出现潮红色疹状,表明食欲
不振、饭后两肋涨满、大便稀,并 伴有眩晕、倦怠等症状。 起罐时脾区紫红为高血压。
(六)胃区 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表明患有胃
病。 起罐时中央呈现白色,属于胃寒,常 常会感到胃痛,受寒后疼痛加剧。 起罐时内有红色疹状,外有白圈表明 慢性胃炎,无白圈为急性胃炎,整体 红,内有白圈为溃疡。
: 四、分区观察诊断
(一)肺区
起罐时两侧出现紫红色斑点,表
明是气管炎。 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点,表明是 肺热,有口渴、胸痛等症状。
起罐时出现小片疹子,表明呼吸道
有炎症,患有咽炎或鼻炎。 根据斑片疹子部位上下位置来判断: 疹子部位在上为鼻,疹子部位在中 为口腔或咽喉 疹子部位在下为肺部
气血通罐的保健原理
农七师卫生局 李彩云
一、 气血通的原理、功能、
作用、疗效 要了解《气血通诊治器》,就必 须先了解它的制作原理、三大功 能、五大作用、独特疗效,简要 叙述如下:
(一)制作原理
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健康长寿; 人生最大的痛苦和灾难莫过于长期 忍受疾病的折磨。古往今来,人们 误认为,没病就是健康,有病就是 不健康。其实,人由健康到有病之 间还存在着“亚健康”状态。也叫 “第三状态”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 调理,势必萌生疾病。
(三)循环系统疾病:北部的神道、
灵台、劂阴俞、心俞、肾俞、脾俞, 胸部的巨阙、中脘 (四)消化系统疾病:背部的至阳、 隔俞、肝俞、胆俞、胃俞、三焦俞、 大肠俞,腹部的期门、上脘、中脘、 天枢、关元
(五) 内分泌系统疾病:背部的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俞、心俞、肝俞、肾俞,腹部的中 脘、关元 (六)泌尿系统疾病:背部的肝俞、 脾俞、肾俞、膀胱俞;腹部的关元、 中极 (七)脑血管疾病:背部的心俞、 劂阴俞、肝俞、脾俞、神道、灵台
(十八)单罐防病 1、命门:腰酸腿疼、消除疲劳 2、足三里:防胃病、强肾、延缓 衰老 3、三阴交:舒肝、防皮症 4、大椎:健脑、防头晕、血压高、 供血不足、内分泌失调
5、关元:腹胀、腹痛、男女科疾
病 6、合谷:头痛、心悸、心律不齐 7、委中:强筋骨、强身健体 8、天突:祛风除邪、呼吸困难 9、内关:宁心安神、宽胸理气 10、涌泉:排除湿毒、浊气、疏 通肾经
(十九)双罐通透 1、命门、丹田:强肾、增活力
2、太阳双穴:健脑、头痛
3、内关、外关:头、心脏、肺、
神志疾病 4、风池双穴:头痛、颈部、神 志疾病
5、膝眼双穴:膝关节痛 6、劳营双穴:增活力
7、涌泉双穴:驱浊气、脚臭
8、任脉、督脉:疏通阴经与阳
经、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9、阴陵泉阳陵泉:调节肝胆、 脾胃功能
四是驱散 : 对于受风、寒、湿、
邪、燥引起的各种疾病,均有灵 验的驱散作用。 五是调节 : 对于因阴阳失衡、 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脑血管、 脑中风等多种病症,均有迅速的 调节作用。
(四)独特疗效
一是内病外治。 二是集磁疗、罐疗、药疗、点穴、按
摩、刮痧为一体的综合治疗。 三是能同时排除气、血、汗、痰、垢、 脂、毒七种瘀症。 四是可迅速消除“亚健康”状态下的 一切病症。
4、罐印紫色伴有斑块,表明为瘀症、
旧病、气滞血瘀之症。 5、罐印呈青色,表明为寒症。 6、罐印发紫黑而且深黯,表明血瘀, 病程已久。 7、形状:点状为病初发,片状为局部 有病;疹状为局部发炎;圈状为慢性 病;云雾状为气滞血瘀。 8、温度:起罐后用手测试,罐区冰冷 为风、寒、湿症;罐区热为燥症。
主治:乳汁少
6、腹上三罐:胃上双穴、中脘 主治:胃下垂、上腹痛
7、腹下三罐:子宫双穴、中级
主治:白带多、月经不调、子宫
脱落、遗精、阳痿 8、脐三罐:天枢双穴、止泻 主治:腹泻、肠炎、痢疾
9、腰三罐:肾俞双穴、命门 主治:腰痛、腰扭伤
10、膝三罐:内外膝眼、阳陵
三是保健:就是适用于日常养身
保健,经常运用“延年益寿保健 拔罐法”就能使自愈健康调节器 正常运转,调节自身的自愈能力, 扶正祛邪,气血畅通,预防疾病 的发生。
(三)五大作用
气血通具有消炎、止痛、疏通、驱
散、调节五大作用,能治常见病、 多发病、各种疑难杂症。 一是消炎 :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 肩周炎、气管炎、肺炎、肾炎、肝 炎、尿道炎、膀胱炎等多发病,都 有显著的消炎作用。
里、脾俞、胃俞、中脘 5、预防心血管疾病:内关、心 俞、肝俞、肾俞 6、预防呼吸道疾病:天突、肺 俞、风门、定喘
(二十二)五缸强身
肚脐和距肚脐两指的上下左右各
拔一罐,调节五脏六腑、平衡阴 阳、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对于治 疗股骨头坏死具有显著疗效。
(二十三)六罐排毒 锁骨双穴、内关双穴、三阴
(二十)三罐强治
1、头三罐:太阳双穴、印堂
(闪罐或响罐) 主治:头痛、头晕 2、颈三罐:安眠双穴、大椎 主治:神经衰弱、失眠、癫痫、 癔症
3、肩三罐:肩前、肩后、肩 主治:肩周炎、肩背痛、肩凝症
4、背三罐:定喘双穴、大椎
主治:感冒、咳嗽、哮喘、高烧 5、胸三罐:乳根双穴、膻中
(二)心区 起罐时出现上下相连的紫红,属
于心经不通,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起罐时出现小面积斑片相交头部, 表示脑供血不足,关有麻胀感, 有头晕现象。
起罐时罐底部出现紫红色斑表,
属颈椎疾病,有手麻、肩周痛等 症。 起罐时毛孔扩张,属风湿症。 起罐时有黑紫条状,表示有脑梗 塞,有白圈表示冠心病。
二、 诊病方法 用《血气通诊治器》诊病的具体方
法步骤是:在人体的脊柱部位及两 肋选定代表人体五脏六腑的十一个 罐区,这十一个罐区是从大椎到长 强均匀排列九个罐,分别是肺区、 心区、胆区、胃区、大肠区、小肠 区、左肾区、右肾区 、膀胱区,在 胆与胃之间两侧右边为肝区、左边 为脾区共十一个脏腑腧穴,
母。人生实践一再证明:人生百病, 皆因气血不通;气血畅通,健康一生。 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中医理论的核心 就是研究调理气血。人们在长期的生 活实践中也反复深切地感受到一旦气 血不通,身体就会生病,身上就觉得 难受,哪个部位的气血淤滞,哪个部 位就一定出毛病,如果长期拖延得不 到调理治疗,就会使小毛病发展成严 重病,成为不治之症,危及生命。
三焦俞、大肠俞;腹部的天枢、关 元 (十二)肝胆疾病:背部的肝俞、 胆俞、脾俞;胸腹部的中脘、期门、 日月、阿是穴 (十三)类风湿关节炎:背部的大 杼、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大 肠俞,并注入少许气血通皮肤调理 剂
(十四)高烧感冒:大椎、身柱、
风门、肺俞、肝俞 (十五)失眠:大椎、身柱、神道、 心俞、肾俞 (十六)祛斑:背部的肺俞、肝俞、 脾俞、肾俞、大肠俞;腹部的巨阙、 中脘、气海 (十七)延年益寿:大椎、命门、 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 泉
二是止痛 : 对于风湿骨病、类
风湿关节痛、气滞性胃痛、腹胀 痛、腰腿痛、痛经、病虫咬痛、 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胆绞 痛、头痛等慢性病,均有独特的 止痛作用。
三是疏通: 对于高血压、低血
压、失眠、便秘、脑梗塞、脑动 脉硬化、脑血管意见后遗症、糖 尿病、冠心病等久治不愈的顽症, 均有疏通经络、打通气血、调理 内分泌的明显作用。
《气血通诊治器》的原理正
是根据中医理论、气血原理、 经络学、阴阳学、五行学、 磁疗学的辩证关系实施诊病 治病,活气血,通经络。
(二)三能大功
一是诊病:循着膀胱选准十一个脏腑穴位
排列罐具,拔上5分钟,根据罐印的颜色和 斑点形状,即可准确地判断病情。 二是治病:针对所患病症,循经取穴拔罐 15分钟。通过罐体边缘牵拉挤压表层肌肉 罐内形成负压,肌体局部充血,促进新陈 代谢。通过磁性穿透,点控穴位,从而刺 激经络。总之,采用拔罐治疗就能起到通 经络、活气血、调虚实、平衡阴阳的作用。
五、 治疗手法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体位、不同手法
拔罐。有轻、中、重和补、调、泻 三种拔法,轻拔为补、重拔为泻, 轻重交替和点拔、提拉为调。负压 控制两个气压之内,即抽气两下即 可,罐具排列松散,叩拔5-8分钟 为补。负压达四个气压之上,即抽 气四下以上,罐具排列密集,叩拔 时间10-15分钟为泻。
(三)胆区 起罐时出现凹进去或凸起的小坑,
有胆结石。 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点,说明胆的 排泄功能失调,会有口苦、两肋胀 痛、黄疸等病症。 起罐时下有紫红色斑疹为胆囊炎。
(四)肝区 起罐时出现潮红色疹状,属于肝红
实火,会有头痛、易怒、面红耳赤、 大便干燥、小便色黄等症状。 起罐时斑中央发青,且整罐红、青, 密布针状斑点,表明身患肝炎。 起罐时满罐一片片黑紫为脂肪肝。
再把罐具叩拔于人体的皮肤上,
留罐5-6分钟,罐内形成负压, 肌体局部充血,磁性发生作用, 在起罐的瞬间,认真地观察拔罐 部位的皮肤颜色、斑点形状、分 布位置和皮肤凸起或凹陷的程序, 准确判断发病原因与病情。
三、临床综合诊病的八条经验: 1、罐印为粉红色又无斑点,并立
即恢复皮肤的本来颜色,说明该区 无病。 2、罐印鲜红而艳,表明为热症、 实症、炎症。 3、罐印呈白色,表明虚症、气血 双亏,功能低下。
交双穴,对治疗各种肿瘤有 奇特疗效。如叩拨涌泉双穴 效果更佳。
(二十四)九罐减肥 以肚脐为中心横排三罐,在
(七)大肠区 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片,会有大便
干燥或者口臭、头晕等现象。 (八)小肠区 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片,属小肠功 能失常,会有大小便异常、小腹绞 痛、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