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拔火罐疗法(中医特色治疗)复习进程
拔火罐疗法(中医特色治疗)复习进程
缺点:容易破碎。
拔罐疗法
8.罐的种类: (4)临床常用罐具之抽气罐
由抽气吸筒和带有活塞 的透明塑料罐组成。
优点:可随意调节吸附力, 不易破损,不会烫伤。
缺点:无火罐的温热刺激。
拔罐疗法
9.拔罐方法: (1)明确诊断、选准部位:
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 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准备用品:
拔罐疗法
6.拔罐的禁忌症:
(6)皮肤有溃疡、破裂处,不宜拔罐。在疮疡部位脓未成熟的红、 肿、热、痛期,不宜在病灶拔罐。面部疖肿禁忌拔罐,以免造成严 重后果。局部原因不明的肿块,亦不可随便拔罐。 (7)孕妇的腰骶及腹部和经期不宜拔罐。 (8)恶性肿瘤患者、严重水肿患者不宜拔罐。 (9)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过饥,醉酒,过饱,过度疲劳 者、不合作者均不宜拔罐。 (10)精神紧张,精神失常,精神病发作期,狂躁不安,破伤风, 狂犬病等不能配合者不宜拔罐。 (11)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五官部位、前后二 阴部位、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肌肉瘦削、 露骨不平、毛发多之处均不宜拔罐。
3. 拔 罐 原 理
负压作用
产生负压时,局部组织高度充血,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 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同时负压可以吸 出病处的寒湿瘀毒,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痛、 恢复机能的目的。
温热作用
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 加强新陈代谢、加速体内毒素等废物的排除、改变局部 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局部耐性及机体抵抗力,通过反 射机制而调节全身,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调节作用
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能加强大脑皮层对 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 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 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 再次提高免疫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活跃与加速淋巴 循环,刺激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使皮肤对 外界变化的耐受力与敏感性增强,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最后调节肌肉功能,能促进汗腺与皮脂腺分泌,增 加关节、肌腱弹性与活动性,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淋 巴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从而解除肌肉疲劳、 粘连状态,并防止肌肉萎缩。
拔火罐疗法(中医特色治疗)
拔罐疗法
1.定义: 拔罐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疗法。是因为古人
以兽角做罐治病,故而得名。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
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shù)穴 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达 到防治疾病为目的的方法。
拔罐疗法
2.拔罐的作用: 1、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2、活血化淤、消肿止痛 3、疏经通络、扶正祛邪 4、拔毒祛浊、培元固本
拔罐疗法
7.注意事项:
(8)在应用刺血拔罐时,刺血工具要严密消毒,出血量不宜过多,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 10ml为宜。 (9)患者如有晕罐现象,应立即起罐,及时做妥善处理。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 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情况应 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垫高头部,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可针刺人中、 合谷急救并送医院治疗。 (10)留罐的时间根据病情、部位决定,一般留罐10-15分钟,大罐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时 间,否则可能会起泡。 (11)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不可硬拉或旋动。起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瘙痒,不要乱抓,几 小时或数日后即可消失。 (12)拔罐后2~4小时内洗澡易受风.更不宜用冷水洗澡,恐体表受凉而致感冒。
拔罐疗法
8.罐的种类: (1)传统罐具:牛角、竹罐、陶罐等
拔罐疗法
8.罐的种类: (2)新型罐具:玻璃罐、新型罐具(抽气罐、排气罐) 等。
拔罐疗法
8.罐的种类: (3)临床常用罐具之玻璃罐
用透明玻璃制成,中央呈球 形,罐口厚实平滑。分大、中、 小3型。
优点:质地透明,能直接观 察罐内皮肤充血、瘀血等情况, 吸附力大。
进罐内,在罐的底部或中部旋转数圈迅速退出,再速 将罐扣在需拔罐处,即可吸住,操作动作要快。
此方法由于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吸 拔方法,但需注意切勿将罐口燃热,以免烫伤皮肤。
操作要领: 轻、快、准、稳
拔罐疗法
9.拔罐方法:
(6)留罐和起罐:
留罐时间:大罐5~10分钟;小罐10~15分钟。 拔罐次数:慢性病可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3~5日。 急性病每日2~3次。 起罐:起罐时,一般先用一 手拿着火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 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使气体进 入罐内(空气进入不宜太快否则 负压骤减容易使患者产生疼痛), 即可将罐取下,若罐吸附力过强 时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
拔罐疗法
4.治疗特点: 1)、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易学易用,疗效显
著,使用安全 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 4)、缓解疼痛,功效迅捷
拔罐疗法
5.拔罐的适应症: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 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及 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无论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 风湿痛等,还是外科的急性腰扭伤、慢性软组织损伤等,都可 以用拔罐疗法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
拔罐疗法
10.拔罐法临床应用举例: (1)外感风寒型感冒:
症状:鼻塞声重.打喷嚏.流 清鼻涕.喉痒咳嗽.口不渴.甚至 恶寒发热.肢体酸痛。
取穴:风池、风门、外关、 肺俞。
拔罐疗法
10.拔罐法临床应用举例: (2)急、慢性胃炎和胃痛:
症状: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 灼痛、隐痛、胀痛,部分患者腹 胀、嗳气、食欲不振、反酸、恶 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检查时有上腹压痛。
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 组织闪挫伤、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 呕吐、腹痛、泄泻、痛经、中风偏瘫等。
拔罐疗法
6.拔罐的禁忌症: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或者延误患者的治疗,以下 病症应当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1)高热、抽搐和痉挛发作者不宜拔罐;对于癫痫患者则应在间隙 期使用。 (2)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慎用,更不宜刺络拔罐,以免引起大出血。 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3)有严重肺气肿的病人,背部及胸部不宜负压吸拔。 (4)心力衰竭或体质虚弱者,不官用拔罐治疗。 (5)骨折病人在未完全愈合前不可拔罐,以避免影响骨折对位及愈 合;急性关节扭伤者,如韧带已发生断裂,不可拔罐。
拔罐疗法
7.注意事项:
(1)拔罐时室内须保持温暖, 避免风寒侵袭。 (2)操作时避免烧灼罐口,仅防烫伤皮肤。同时注意拿稳火,不要把火掉在患者的身上去了, 以免烧伤患者。 (3)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凸凹不平,毛发较 多的部位,火罐容易脱落,均不适用。 (4)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才能使 罐拔紧、吸附有力。 (5)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准确,注意安全。使用多罐时,罐距不宜太近,以防互相牵拉产 生疼痛或脱罐。 (6)在应用走罐时,罐口应光滑,不宜吸拔过紧,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 (7)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 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上碘酒或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 染。注意不要把水泡外皮扯掉(严重者到医院专科治疗).
治疗盘、火罐数个、95%酒精棉球、血管钳1把、 火柴、凡士林油膏。
拔罐疗法
9.拔罐方法: (3)摆好体位:
原则: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使患者舒适持久; 方便术者操作。 (4)选穴原则:就近拔罐、远端拔罐、特殊部位拔 罐。
拔罐疗法
9.拔罐方法:
(5)操作方法: 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罐法临床应用举例: (3)腰肌劳损:
症状:腰部酸痛或胀痛,劳 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 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 过度又加重。
取穴:肾俞、大肠俞、腰阳 关、委中、阿是穴。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