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光学教案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光学教案

12、1.实像(1)实际光会聚形成的像。

(2)能呈在光屏上的像。

2.虚像(1)实际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

(2)能看到但不能呈在光屏上。

无论实像还是虚像,人眼都能够观察到。

13、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使平行光线发散。

应用:汽车的后视镜凹面镜:使平行光线会聚。

应用:电筒反光器,太阳灶。

14、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3.光从空气斜射其他透明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他透明介质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光线垂直射向界面,传播方向不变5.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运用光路的可逆性可解答有关折射的“逆向问题”。

注意:(1)人眼看见物体是有光射入人的眼中,不要将箭头画成由眼向外的方向,人的眼睛本身并不发光,要作射入人眼的光线;(2)两条以上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处是虚像的位置,一条延长线无法确定位置;(3)折射所成虚像只是人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经验的一种判断,实物的真实位置需要找准,这也就是渔人叉鱼时应判断鱼的像比鱼高且稍向后移。

(4)人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或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虚像位置均比实物高。

15、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6、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17、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黃、青18、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无色透明的物体可以透过任何色光19、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完全不反射光.20、红外线: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红外线的特点: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

温度越高,发射出的红外线也就越多。

21、紫外线:紫光外侧的不可见光紫外线的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和生理作用,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是太阳光,但不是唯一来源,2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23字母:光心(O,)焦点( F),焦距( f ),物距(u)像距(v)24、三条光线: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凹)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反向延长线经达焦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每个选项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11、D 12、AB 13、A 14、ABC 15、BD 16、BD 17B 18、C 19、C 20、C 21、C 22、B 23、C三.作图题:(共6分)答案略。

四、简答题(6分,28题2分,29题4分)28、提示:盛水的杯子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29、(1)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2)物体位于一倍焦距或一倍焦距以内五.实验、探究题(23分)30、(7分)(1)同一高度使烛烟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10 倒立放大实象幻灯机31、答:凸透镜的厚度越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越强32、答案:(1)有必要,这一步测出了凸透镜的焦距。

(2)有必要,这是为使三者中心的高度大致一样。

(3)蜡烛,凸透镜,光屏。

(4)焦点后面一点;远离凸透镜.(5)不能,因为此时成的是虚像,光屏承接不到。

(6) 眼睛,凸透镜,蜡烛家庭作业一、填空题1、有以下五种光学镜子: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其中对光线发生反射的有,对光线发生折射的有;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有,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有。

2、小明同学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他先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当白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10 cm时,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则小明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cm,然后他将凸透镜调到距烛焰25cm的地方,则他观察到的像应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选填“实”或“虚”)。

3、把一张透明的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水珠(直径为5mm),双手平拿塑料纸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如图所示,看到的是(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像。

(选填“实”或“虚”)。

4.小星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蚂蚁身上的细微之处。

如图所示,此时放大镜与蚂蚁间的距离________10cm。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是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塑料瓶的。

这是因为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 _ ___镜,对太阳光有_____ ____的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6、小刚用已经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一个美丽的图案拍摄下来。

当把水排掉后,小刚仍然想在原来的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他应该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_____。

(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7、幻灯机的镜头是_______镜,物体应放在______________。

8、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用镜。

用焦距的作为物镜,用焦距的作为目镜。

(选填“长”或“短”)9、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关于眼睛,请你填写下面的问题:(1)右图中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___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____。

(2)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 _ 、_ __的_______像,眼睛与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眼睛观察物体的最佳距离为___________。

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镜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_处最为合适。

10、小华有三个同样的凸透镜,把其中一个做了照相机模型,把其中另一个做了一台投影仪,还有一个做放大镜用,三个凸透镜的焦距都是20 cm。

小华用照相机模型拍摄了墙上的一幅画,用投影仪演示了一张幻灯片,用放大镜观察了一只小昆虫。

方框中提供了几个长度数据,选择合理的长度和左边的有关距离用线连起来。

不需要的数据可以空着。

二、选择题每个选项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11、以下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A.潜望镜B.平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1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图8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其中(AB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13、要使冰块能会聚太阳光取火,冰块必须磨成( )A.冰凸透镜B.冰凹透镜C.冰砖D.冰三棱镜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是缩小的15、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B、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则不能C、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而虚像则不是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16、关于照相机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拍摄远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B.拍摄近景时,应将镜头向前伸C.晴天拍摄景物时,应开大光圈D.阴天拍摄景物时,应增加曝光时间17、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

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18、有一物体从距离凸透镜1.5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移动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B.在光屏上可以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C.在光屏上不可能得到像D.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物体大的虚像19、有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地距离是20厘米,此时在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4cmB、8cmC、16cmD、22cm20、在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得到一个与图甲图完全相似的放大的钥匙的像,则幻灯片应与图乙中哪种插法一致()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22.如图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B.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D.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A B C D23、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时,在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小明为了探究近视眼视力的矫正方法,在凸透镜与物体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若此时要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该( )A.保持不动 B.向上移动 C.向右移动 D.向左移动三.作图题24、(4分)如图,(1)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面,画出此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是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一条出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第24题图 第 25题图25、(2分)请你在由上图中方框内填入能矫正视力的透镜。

26、(4分)请你在下图两个虚线框内分别画出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使它能够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并补齐光路。

27、(2分)如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 是物体,MN 是AB 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标出其焦点的位置。

第27题图四、简答题 28、(4分)有两只干净的圆柱型玻璃杯,一只盛满纯净的水,一只是空的,上面盖上相同的盖子,你怎样用眼睛来判断哪只杯中有水?29、(4分)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请写出两个)(1) (2)五.实验、探究题 30、(7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在实验前,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为了 。

• • FF ABM N(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cm 的时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 镜的焦距是_________ cm ;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cm 时,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 的 像,利用此原理制成了 。

31、(2分)小华在学习了《透镜》后,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让平行光通过厚度不同的凸透镜,它们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会有什么不同呢?于是他在实验室用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凸透镜A 、B 、C ,并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根据小华的实验现象,应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2.(7分)下面是小红和小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1)在探究前,小红将三个凸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调节凸透镜和光屏间的距离,使太阳光在光屏上汇聚一点,量得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分别是48cm 、15cm 、4cm ,小红选择了15cm 的那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其他两个凸透镜则不在本实验中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