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 单元综合测试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2012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测试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2009·江苏高考)在无风的情况下,跳伞运动员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跳伞,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下列描绘下落速度的水平分量大小v x、竖直分量大小v y与时间t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及图象,在能力的考查上体现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新课标对物理学习的要求,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降落伞在下降的过程中水平方向速度不断减小,为一变减速运动,加速度不断减小.竖直方向先加速后匀速,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减小,从图象上分析B图是正确的.答案:B2.游客乘坐过山车,在圆弧轨道最低点处获得的向心加速度达到20 m/s2,g取10 m/s2,那么此位置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相当于游客重力的( )A.1倍B.2倍C.3倍D.4倍解析:由过山车在轨道最低点时合力提供向心力可得F-mg=ma向则F=30m≈3mg,故C 正确.答案:C图13.如图1所示,AB为斜面,BC为水平面,从A点以水平速度v0抛出一小球,此时落点到A的水平距离为s1;从A点以水平速度3v0抛出小球,这次落点到A点的水平距离为s2,不计空气阻力,则s1∶s2可能等于( )A.1∶3 B.1∶6 C.1∶9 D.1∶12解析:如果小球两次都落在BC段上,则由平抛运动的规律:h=12gt2,s=v0t知,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成正比,A项正确;如果两次都落在AB段,则设斜面倾角为θ,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tanθ=yx=12gt2v0t,解得s=2v02tanθg,故C项正确;如果一次落在AB段,一次落在BC段,则位移比应介于1∶3与1∶9之间,故B项正确.答案:ABC图24.如图2所示,物体甲从高H处以速度v1平抛,同时物体乙从距甲水平方向距离x处由地面以速度v2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两个物体在空中某处相遇,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抛出到相遇所用的时间是x/v1B.如果相遇发生在乙上升的过程中,则v2>gHC.如果相遇发生在乙下降的过程中,则v2<gH/2D.若相遇点离地面高度为H/2,则v2=gH解析:甲被抛出后,做平抛运动,属于匀变速曲线运动;乙被抛出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从抛出时刻起,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则甲做水平向右的匀速直线运动,乙做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于是相遇时间t=x/v1=H/v2.①乙上升到最高点需要时间:t1=v2/g.从抛出到落回原处需要时间:t2=2v2/g.要使甲、乙相遇发生在乙上升的过程中,只要使t<t1即可,即H/v2<v2/g,则:v2>gH.②要使甲、乙相遇发生在乙下降的过程中,只要使t 1<t <t 2即可,即v 2g <H v 2<2v 2g,得:gH2<v 2<gH .③若相遇点离地面高度为H 2,则H 2=v 2t -12gt 2.将①式代入上式,可得v 2=gH ,④ 由①~④式可知,A 、B 、D 项正确. 答案:ABD5.假设太阳系中天体的密度不变,天体直径和天体之间距离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地球绕太阳公转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A .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B .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116C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缩小前的相同D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一半解析:密度不变,天体直径缩小到原来的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18,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Mmr 2知向心力变为 F ′=G ×M 8×m 8r 22=GMm 16r 2=F 16,选项B 正确;由GMm r 2=mr ·4π2T 2得T =2π r 3GM,知T ′=2π r23G ×M /8=T ,选项C 正确. 答案:BC6.(2010·天津理综)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变轨前相比( )A .轨道半径变小B .向心加速度变小C .线速度变小D .角速度变小解析:由GMm r 2=mr (2πT )2可知,变轨后探测器轨道半径变小,由a =GMr 2、v =GMr 、ω=GM r 3可知,探测器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均变大,只有选项A 正确.答案:A图37.(2010·山东理综)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的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点M 和远地点N 的高度分别为439 km 和2384 km ,则( )A .卫星在M 点的势能大于N 点的势能B .卫星在M 点的角速度大于N 点的角速度C .卫星在M 点的加速度大于N 点的加速度D .卫星在N 点的速度大小7.9 km/s解析:从M 点到N 点,地球引力对卫星做负功,卫星势能增加,选项A 错误;由ma =GMmr 2得,a M >a N ,选项C 正确;在M 点,GMm r M 2<mr M ωM 2,在N 点,GMm r N2>mr N ωN 2,故ωM >ωN ,选项B 正确;在N 点,由GMm r N 2>mv N 2r N得v N <GMr N<7.9 km/s ,选项D 错误. 答案:BC8.(2010·福建理综)火星探测项目是我国继神舟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之后又一个重大太空探索项目.假设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附近圆形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 1,神舟飞船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为T 2,火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p ,火星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q ,则T 1与T 2之比为( )A.pq 3B.1pq 3C.p q 3D.q 3p解析:设火星的质量为M 1,半径为R 1,地球的质量为M 2,半径为R 2,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 1m R 12=m 4π2T 12R 1,G M 2m R 22=m 4π2T 22R 2,解得T 1T 2=M 2M 1·R 13R 23=q 3p选项D 正确. 答案:D图49.(2011·安徽省级名校联考)如图4所示为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的示意图,且质点运动到D点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恰好互相垂直,则质点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经过C点的速率比D点的大B.质点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小于90°C.质点经过D点时的加速度比B点的大D.质点从B到E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先增大后减小解析:质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所以合外力不变,则加速度不变;在D点,加速度应指向轨迹的凹向且与速度方向垂直,则在C点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成钝角,故质点由C到D 速度在变小,即v C>v D,选项A正确.答案:A图510.如图5所示,一架在2000 m高空以200 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想用两枚炸弹分别炸山脚和山顶的目标A和B.已知山高720 m,山脚与山顶的水平距离为1000 m,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投弹的时间间隔应为( )A.4 s B.5 s C.9 s D.16 s解析:设投在A处的炸弹投弹的位置离A的水平距离为x1,竖直距离为h1,投在B处的炸弹投弹的位置离B的水平距离为x2,竖直距离为h2.则x1=vt1,H=gt12/2,求得x1=4000 m;x2=vt2,H-h=gt22/2,求得x2=3200 m.所以投弹的时间间隔应为:Δt=(x1+1000 m-x2)/v =9 s,故C正确.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11.图6所示的是“研究小球的平抛运动”时拍摄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其背景是边长为5 cm的小方格,取g=10 m/s2.由此可知:闪光频率为________Hz;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从抛出点到C点,小球速度的改变最大为________ m/s.图6解析:看出A ,B ,C 三点的水平坐标相隔5个小格,说明是相隔相等时间的3个点.竖直方向的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2个小格,根据Δs =gt 2可以算相邻的时间间隔,然后再根据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可以算出初速度.答案:10 2.5 412.设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R ,速率为v ,则太阳的质量可用v 、R 和引力常量G 表示为________.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速率约为地球公转速率的7倍,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2×109倍.为了粗略估算银河系中恒星的数目,可认为银河系中所有恒星的质量都集中在银河系中心,且银河系中恒星的平均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则银河系中恒星数目约为________.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G Mm R 2=m v 2R ,则太阳的质量M =Rv 2G .由G M 银M r 2=M v 太2r 则M 银=rv 太2G因v 太=7v ,r =2×109R ,则M 银M≈1011. 答案:v 2R G1011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13、14题各10分,15、16题各12分,共44分,计算时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图713.(2009·福建高考)如图7所示,射击枪水平放置,射击枪与目标靶中心位于离地面足够高的同一水平线上,枪口与目标靶之间的距离s =100 m ,子弹射出的水平速度v =200 m/s ,子弹从枪口射出的瞬间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 为10 m/s 2,求:(1)从子弹由枪口射出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子弹击中目标靶?(2)目标靶由静止开始释放到被子弹击中,下落的距离h 为多少?解析:(1)子弹做平抛运动,它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设子弹经t 时间击中目标靶,则t =s v,代入数据得t =0.5 s.(2)目标靶做自由落体运动,则h =12gt 2,代入数据得h =1.25 m. 答案:(1)0.5 s (2)1.25 m图814.(2009·广东高考)如图8所示,一个竖直放置的圆锥筒可绕其中心轴OO ′转动,筒内壁粗糙,筒口半径和筒高分别为R 和H ,筒内壁A 点的高度为筒高的一半,内壁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求(1)当筒不转动时,物块静止在筒壁A 点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大小;(2)当物块在A 点随筒做匀速转动,且其所受到的摩擦力为零时,筒转动的角速度.图9解析:(1)如图9,当圆锥筒静止时,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f 和支持力N .由题意可知f =mg sin θ=H R 2+H 2mg , N =mg cos θ=R R 2+H 2mg .(2)物块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设圆筒和物块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ω 竖直方向N cos θ=mg ① 水平方向N sin θ=mω2r ② 联立①②,得ω=gr tan θ 其中tan θ=HR ,r =R2ω=2gH R.答案:(1)H R 2+H2mg RR 2+H 2mg (2)2gHR图1015.“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空中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如图10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已知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的运行半径分别为R 和R 1,地球半径为r ,月球半径为r 1,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6.求:(1)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2)卫星在工作轨道上运行的周期.解析:(1)设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为v ,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得G mM R 2=m v 2R ,且有:G m ′Mr 2=m ′g ,得:v =r gR. (2)设卫星在工作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为T ,则有:GmM 1R 12=m (2πT )2R 1,又有:G m ′M 1r 12=m ′g6得:T =24π2R 13gr 12.答案:(1)rgR(2)24π2R 13gr 12图1116.(2011·山东青岛一模)如图11所示,一根长0.1 m 的细线,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0.18 kg 的小球,拉住线的另一端,使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使小球的转速很缓慢地增加,当小球的转速增加到开始时转速的3倍时,细线断开,线断开前的瞬间线受到的拉力比开始时大40 N ,求:(1)线断开前的瞬间,线受到的拉力大小; (2)线断开的瞬间,小球运动的线速度;(3)如果小球离开桌面时,速度方向与桌边线的夹角为60°,桌面高出地面0.8 m ,则小球飞出后的落地点距桌边线的水平距离.解析:(1)线的拉力等于向心力,设开始时角速度为ω0,向心力是F 0,线断开的瞬间,角速度为ω,线的拉力是F T .F 0=mω02R ① F T =mω2R ②由①②得F T F 0=ω2ω02=91③又因为F T =F 0+40 N④ 由③④得F T =45 N .⑤ (2)设线断开时速度为v由F T =mv 2R 得v =F T R m =45×0.10.18m/s =5 m/s.⑥ (3)设桌面高度为h ,小球落地经历时间为t ,落地点与飞出桌面点的水平距离为x .t =2hg=0.4 s⑦x =vt =2 m⑧则小球飞出后的落地点到桌边线的水平距离为l =x ·sin60°=1.73 m.答案:(1)45 N (2)5 m/s (3)1.73 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