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显著成效,促使世界各国致力于信息化,学校自然是普及高新技术的前沿阵地,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做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地与综合实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融合为一体,从而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
本文就整合的意义和整合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变化做一简要阐述。
一、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不同于学科教育的课程,学科教育往往是在考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为主,学生是带着镣铐的束缚的学习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为主的发展性课程,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同时又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形成性的特征,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这也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二、让信息技术的使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成为一种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是对综合实践舞台的一次信息革命,二者都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具体整合方式也多
样化,有小组指导式学习、互动合作式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要改变角色。
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方法的指导者,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提供线索,对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方法指导,学生们在谋求独立完成实践活动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认知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尝试和实践,在计算机及其他信息技术设备上操作,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统计,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体验着成功与失败,评价着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并在实践和应用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科学素养,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在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受益的主体
(1)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研究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有效培育。
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主题自主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归纳、概括,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及处理的能力。
让学生知道在信息网络平台上怎样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这比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都重要。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研究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得到
充足发展,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到了与他人协同合作带来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
(2)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教师通过学习实践,较为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了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新课程理论知识,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人才观。
同时也详详细细详详细细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是方法的指导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有效提高了自身的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能。
在小组指导式学习、互动合作式学习、自主探究式学习等多种综合学习方式中,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
把学生作为交往活动的主体,通过与学生交往活动的展开,实施对学生的了解,交流与指导。
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结合本校实际,因地制宜的建立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平台,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有效的整合反之有促进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二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