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唱歌课的教学反思(4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音乐唱歌课的教学反思第一篇:唱歌课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不难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 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 也许所有的同行们都有同样的感受。
学生们喜欢唱通俗类含有流行元素的音乐。
难道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 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这样, 以前所谓的唱歌, 就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 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 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 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 那么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 也考虑到本校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了解甚少, 想方设法, 找资料, 给学生补基础,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具体为:一、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 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
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 这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 但要切忌挖苦嘲讽, 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 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二、教材程度深, 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 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 学生以欣赏为主, 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对乐理知识的教学, 从基础抓起, 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
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 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这样学生在动起来的教学过程中, 感受和聆听音乐, 音乐课要生动活泼, 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让学生动起来, 不能闲着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 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 学生的进步还较快的。
四、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 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 作为补充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 反复练习, 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
五、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 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 学生情绪高涨, 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六、根据不同年龄层次, 与课外歌曲相结合, 多方面让他们认识音乐的美。
还有一些古典的音乐、艺术歌曲作品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 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在唱歌教学中, 我们始终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
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
我们作为音乐传播者教育者, 传播尽善尽美的音乐文化我们的使命。
当然, 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 追求美, 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 让他们踏上寻找美, 感受美的道路。
比如说我在教学《青春舞曲》这课之所以产生好的效果, 首先因为歌曲贴近学生的生活, 表达学生的心声, 蕴含着美好的寓意。
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
我们在学习《青春舞曲》的时候, 完全由学生随旋律独立填词完成的, 几乎没有老师的一句教唱。
学生唱的积极主动, 教师教的愉快轻松, 真正体验到解放的感受。
同时, 歌曲动听耐唱, 曲调优美, 具有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 使学生听了还想听, 唱了还想唱。
百听不厌, 百唱不烦。
这种曲调和音韵的美磁般的吸引着学生, 久而久之, 自然形成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
由于歌曲动听和耐唱, 使同学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 使学生热爱音乐, 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变得更丰富多彩。
我们只有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 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才能使学生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 音乐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精神的家园。
音乐课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另外, 在教学中, 我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而不只观众, 教师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裁判员或评委, 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 使学生热爱音乐, 使音乐课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
音乐唱歌课的教学反思第二篇:此次到济南听课, 确实收获颇多。
下面谈一下自己四点较大的感想:一、真挚的情感永远让人觉得美、让人感动。
比如《*好》, 课堂上展示出的淳朴、自然、真诚与简单让人特别感动, 听完这节课许多人都情不自禁地随歌而舞、随歌而和。
二、教师要提升专业技能, 老师的专业技能决定课的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唱、弹、跳要有拿手绝活。
比如上《放牛山歌》的老师那优美的竹笛声让听课者都陶醉在其中, 流连忘返。
三、教师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 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能力, 教学环节设计自然流畅的能力。
比如在《乃呦乃》这节课中, 教师抓住歌曲的特点, 并在情境中教学, 让学生在高昂的兴趣中自发地学习, 教学效果非常好;而在李路老师的《牧童》利用多媒体教学, 给学生欣赏了很多生动活泼动漫, 优美的草原风景, 并学唱了《放牛歌》使学生置身与音乐的学习、音乐的活动、音乐的体验之中。
把课堂展示得有声有色, 精彩纷呈。
以至于在课堂中, 学生的.困惑还没有得到解决, 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 学生没有得到进步或者发展, 教师就因为赶时间而匆匆去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在这样的课堂中, 更多的教师如何设想、如何调控、如何操作。
而缺少的学生如何学习, 学生否得到进步, 学生学得否快乐。
始终被老师艰难地拖着走, 越到后来越显得在应付老师, 让上课和听课的人都觉得很累。
四、教师要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系统构建, 才能理清音乐的脉络, 不致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
比如《小夜曲》一课中老师要求学生为乐曲分段伴奏, 但没有给学生一个统一的标准, 学生说什么答案的都有, 后来老师自己的分段也没有以同一个标准分段, 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
而在《三个和尚》一课中教师以兴趣为动力进行愉快教育, 注重审美体验。
利用舞蹈、律动、打击乐器伴奏, 将抽象枯燥的技能训练形象化、具体化, 发挥了通感的作用。
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 将学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 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 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 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
根据自己初步的体会, 我觉得自己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很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听课学习的机会, 让我有信心为我校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音乐唱歌课的教学反思第三篇: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春天, 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 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统的道路。
唱歌课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 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 难道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 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这样, 以前所谓的唱歌, 就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 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 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 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 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遥远的事情了, 象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 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 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 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 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 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 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 最好结合VC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 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 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 也很重要的一步, 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 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
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 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
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 这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 但要切忌挖苦嘲讽, 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 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 保持和培养学生的细信心。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 导入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 也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 音乐课要生动活泼, 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让学生动起来, 不能闲着, 要说动, 那可动的内容可真不少。
节奏模仿, 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 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 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
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
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 学生通过模仿, 对节奏进一步熟悉, 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画旋律线。
有两种方法, 一种在乐谱下画, 一种用手在空中画。
在听范唱时, 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 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
在视唱乐谱时, 我会学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线。
这样, 学生有事做了, 听得就比较专心, 而且通过画旋律线, 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总之, 在唱歌教学中, 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
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
音乐唱歌课的教学反思第四篇:4月18日至21日, 临沂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我校举行, 此活动历时四天。
我们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29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音乐素质都不同凡响, 以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和活泼有趣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认识音乐、熟悉音乐、表现音乐、拓展音乐、创造音乐, 使我们在这四天的听课学习中, 收获不少, 感想颇多。
更让我感受到了音乐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相当不容易。
课改后的音乐课已不当初人们印象中的唱歌课, 而从多个方面进行的审美课了, 每一节课要讲的有亮点, 有新意, 都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 可以说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这里我们谈谈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和反思:一、真正实现音乐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如今的音乐课堂,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重视对音乐课堂中音乐性的挖掘, 体现以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以灵活的设计实现目标, 形成了一种形式与目标有效结合、相辅相成的新思路。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 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不再盲目的表演, 而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活动中一步步走进音乐, 师生共同在一次次音乐感受中获得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