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竖笛教学讲座

竖笛教学讲座

竖笛教学讲座少年宫2013.3第一讲竖笛概况(一)竖笛简介竖笛,有八孔和六孔之分,因原本用木料制作,故又称“木笛”,是欧洲一种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

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14世纪形成于意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还有一种说法是竖笛起源于亚洲。

竖笛柔和带有一点鼻音的声音和相对简单的制作,使它在很早的时候就成为一种流行的乐器,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重奏音乐和巴洛克的大量室内乐作品中使用,成为欧洲重要的管乐器。

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作曲家在他们成为世界著名音乐大师的道路上,都得益于这种乐器。

1750年以后,竖笛被力度和音高范围更广泛的长笛所替代。

20世纪人们重新对它感兴趣。

由于相对容易演奏,竖笛常被推荐为儿童初学的乐器(尤其是高音竖笛,指孔距离较短,适于小手演奏)和用于业余音乐爱好者在家庭演奏。

目前,八孔竖笛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无论是在专业音乐表演中还是普通音乐教育中,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维也纳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这些世界著名的音乐学府到普通中小学校,到处都能见到这种雅俗共赏的乐器。

世界各国还经常举办竖笛比赛,世界各地的电台、电视台经常播放竖笛音乐,竖笛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

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被称为“柔和的笛子”、“象鸟唱歌的笛子”。

它由簧片振动发音,簧片则永久性地固定在笛头内,以自然呼吸的力度即可吹响,这样,人们从初学开始,就很容易获得美妙的乐音。

八孔竖笛又是系列乐器,将这些乐器组合起来能组成乐队,演奏丰富多彩的、交响性的音乐。

因此,这也就是它成为一种人人都可以轻松学习、轻松合奏的“全民乐器”的原因。

(二)竖笛的种类与特点八孔竖笛是系列乐器,常见的有五种,分别是超高音笛、高音笛、中音笛、次中音笛和低音笛,我们平时常用的一般是高音笛和中音笛。

将这些乐器组合起来能自成乐队,演奏丰富多彩的音乐。

八孔竖笛又属于十二平均律乐器,可以任意转调,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表现力极为丰富,竖笛音色温润纯朴并具有田园风味,可做不同乐团角色的诠释。

乐曲从欢乐愉快至哀伤沉重,竖笛都可以轻松担当。

近代演奏家们也尝试着新的演奏法与诠释法,新的乐音诞生,让爱乐的人们又有了更多的选择与更广的视野。

在很多国家,竖笛已成为拥有最大的学习人群的热门乐器,在中国也是如此。

(三)竖笛的结构与名称(四)竖笛的保养如果我们购买的是一般的塑料或胶木制造的竖笛,保护就较容易些,它不会因为温度及湿度的变化尔发生裂痕,每次吹奏完以后用质地柔软的擦琴布把管内的水份擦干,放进乐器盒即可。

在使用时也不要硬去搬连接的部分,防止搬坏而漏气。

如果你购买的是高级木质的乐器,就要特别注意防裂。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冬却比较干燥,特别是到了冬天,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暖气,更容易使木质乐器发生裂痕。

最好每次演奏完了,立即擦干放到乐器盒中,即使是半个小时的时间,也要放在乐器盒中,宁可不擦,但决不能直接放干燥的环境下,否则,乐器里面是湿的,外面是干的,很容易就裂了。

其余的保养方法与塑料和胶木质普及品是一样。

乐器的修理一定请专业人士,这么复杂的机械连动装置,没有专业知识及经验是无法把乐器修理好的。

(五)古今中外著名的竖笛演奏家法兰斯·布鲁根(Bruggen)当代最伟大的竖笛演奏家,亦是十八世纪音乐的专家。

来自丹麦的米盖拉·佩(MichalaPetri)则有着“直笛精灵”的美誉。

DanLaurin,是目前如日中天的瑞典籍木笛演奏家,也是最红的世界级演奏家之一。

Telemann(泰勒曼)(1681-1767)巴洛克时期竖笛音乐大师,德国作曲家。

还有来自荷兰的范·布吕亨(VanBruggen),美国的大卫·杨,日本的大竹尚之,柏林三重奏,阿姆斯特丹四重奏,法兰德斯四重奏等。

中国的韩中健,男,1959年4月出生于江苏泰兴,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著名青年竖笛演奏家、教育家。

朱则平,音乐教育家。

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艺术科负责人、音乐教研员、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首任(也是现任)全国器乐学术委员会主任。

担任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

(六)竖笛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学习竖笛同学习任何一种西洋乐器一样,都能有效培养人的固定音高概念,有效提高人的音乐专业素养。

学习竖笛要做到以下几点:1、凡是竖笛课,每位同学必须带好自己的竖笛,并做到专人专用。

2、竖笛要用塑料套装好,并经常清洗。

3、讲解正确的握笛姿势、气息、口形,反复训练。

4、上竖笛课不允许随便吹奏,发出“怪音”,不允许随便讲话,听好老师的统一指挥,不管是齐奏还是独奏,音量要有所控制,不要太大,音色要柔和,轻轻地吹。

第二章竖笛吹奏的方法(一)竖笛吹奏的姿势正确的吹奏竖笛的姿势是:1.上身要挺直、舒展(不要低头、弯腰)。

2.两肩放松(不要用力),持笛的两臂自然下垂,与身体稍稍分开(不要夹紧)。

3.竖笛与身体保持40度至50度角的状态。

4.手腕和手指要放松(不要紧张),手掌和手指梢成圆形(手指不要完全伸直),用指腹按笛孔(不要用指尖)。

归纳成这样的顺口溜:头正身直别弯腰,全身放松抿嘴笑。

拇指小指扶好笛,手指放松弯弯腰。

抬2厘米不乱跷,按孔严密气别跑。

口喉别来乱忙活,不使口水如馋猫。

“头正身直别弯腰,”即吹奏时要精神饱满,挺胸收腹,头正身直两眼平视前方或看谱。

可立可坐,立着时两脚可平行开裂与肩同宽或左脚在右脚前一脚远。

重心可在左、右脚交替。

坐时,座位要高低适当,两脚自然分开或垂地。

身坐凳面或椅子面的三分之二,两脚有重心感。

“全身放松抿嘴笑。

”是要求自然放松,上身如果僵硬,就会影响气息的流畅。

口形如抿嘴笑,嘴角向两边拉,唇贴着牙齿,腮略收,切不可鼓腮,竖笛的吹口也不可以衔太多在嘴里,最多衔到吹口的三分之二,并且使竖笛与身体成45度角。

“拇指小指扶好笛,手指放松弯弯腰。

”是说手持笛时应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依次用右手、左手的无名指、中指、食指按一至六孔(八孔竖笛应用右手小指先按第一孔,左手拇指分别按八孔)每个手指都应放松成弧形,不可僵直或用很大的劲去按孔,那样既累又缺乏灵活性,费力不讨好。

拇指要与食指相对,与两小指一起把笛子拿稳,如果小指没有按孔,那么小指最好固定在笛子上,从而避免移指时笛子拿不稳。

在手指按孔时,应用手指第一节的指肚去按孔,切不可用指尖去堵塞,那样既容易漏气又不灵活。

“抬2厘米不乱跷”是说在抬指放开音孔时,手指离孔不能低于2厘米,不高于3厘米。

低会影响音准,高会影响速度与按孔的准确性,特别要注意的是手抬起后不能离开音孔的上方,否则要按孔时按下去后按不住孔或按不严产生漏气的情况。

“按孔严密气别跑”。

这是演奏者要养成的一种良好习惯,即按孔时用手指触摸感觉一下是不是把孔按严了,若没有按严就会产生漏气现象,这样会使竖笛一时吹不出音或吹出“怪音”和走调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音乐的演奏。

最后一句“口喉别来乱忙活,不使口水如馋猫。

”是强调学生在吹奏时用胸腹式呼吸方法,用腹肌来控制气息,口唇、咽喉要放松,不能胡乱用劲来“帮忙”,要不就会出现口水长流,喉部发出“呜”、“呜”的杂音,长期用这种不良方法吹奏还会引起咽喉疾病。

(二)竖笛吹奏的口形竖笛吹奏时,口腔要充分打开,和歌唱发声时的状态一样。

笛头的吹口部分一般放置在唇内齿外,搁在下嘴唇上,吹口不要含入太多,这样吹奏时就不会影响到舌头的活动空间,又能很方便的随音乐做出调整和变化。

(三)、竖笛吹奏的呼吸方法在竖笛吹奏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有这样的问题:吹出的音空洞、浮漂、气短,而不是圆润饱满、气足音长;吹奏中还有头昏眼花、恶心、胸闷、心慌、喉痛等,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呼吸方法不当引起的,我们呼吸大约可分三种:1、纯自然呼吸法(胸式呼吸法)。

即同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只利用肺的扩张收缩,很少用隔膜与腹的力量。

其缺点是气容量小,吹出的音虚、空洞、气短。

由于气息必须由口腔与喉部来控制,会出现头昏眼花、胸闷、喉部不适等问题,影响健康。

还有就是吸气时还会出现耸肩动作,很不雅观。

2、腹式呼吸法。

强调只用腹部肌肉的运动来呼吸,但由于只用腹部肌肉来控制气息,所以缺乏灵活性,也极易疲劳,还有气量也小,所以也不适合用来作为竖笛演奏的呼吸。

3、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

它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训练,发展胸、横隔膜、腹部的联合活动能力。

具体方法就是放松排出肺里的余气,如同闻花香一样尽可能地用鼻(快吸时也可同时用口)吸大量气息到腹和腰部,使胸、腹、腰同时向外全面扩张(不可太多)。

使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有:(1)气息容量大大增加,可使吹出的音圆润、饱满、悠扬;(2)利用横隔膜腹肌控制,控制力强,口与喉无负担,可避免头昏、口干、喉痛等现象;(3)灵活性强,抢气和快奏应用自如;(4)可避免一、二种方法的毛病。

由此可见,第三种才是我们在竖笛吹奏中正确的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学生学好竖笛的基础,由于小学生对气息控制的意识及能力较差,平时可进行一些必要的气息训练:首先,吸气方面,可采用“闻花”吸气法,即假定每一位学生面前有一朵美丽芳香的鲜花,让学生从闻花的过程中感觉深呼吸的状态。

其包括缓吸与急吸,急吸在吹奏中运用得最多,但不论缓吸与急吸,吸气都要深一些。

其次,在掌握了深吸气的方法后,怎样才能做到将气息保持住,并真正做到缓呼呢?教学中可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一张长10厘米,宽1厘米的薄纸片。

练习时,把纸片用一只手捏住它的一端放在唇边,把它轻轻吹起并保持在一定的高度,看谁保持的时间长。

运用上面的两步法,再进行长音的吹奏,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竖笛吹奏的指法我们初学竖笛时,首先要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左、右手指按孔的方法,具体可参照下图所示:一般情形下,持笛的双手要保持一定的松弛度,盖孔的手指位置是第一指节的指肚,吹奏中手指的抬落是以指根关节为圆心,手指为半径的划弧动作。

抬的动作快速,手指和笛孔的距离大约在一厘米左右;手指落下盖笛孔时要果断、利索。

始终让手指保持一定的松弛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吹奏中我们要凭手指的触觉去感受手指是否将笛孔盖严实了。

就像我们伸手去触摸水杯,试一试水杯里的水是否烫手一样,手指和手臂是处在一种极敏感,又敏捷的随时可调节状态里。

竖笛吹奏时保持这样的状态,手指才能快速、清晰的感觉出指肚和笛孔边棱是否完全接触。

正常情况下,手指不是呈直线型的上下直起直落,而是抬指时手指向后仰,落指时手指向前倾。

单指的起落较易掌握些,多指同时的起落要求与单指一样干净、利落,没有附带音,相对稍难一点。

另外,左手的拇指和右手的小指、无名指要特别引以重视。

左手的拇指由于控制着八孔竖笛的高音孔(又称泛音孔),所以,要注意竖笛吹奏对此孔的特殊要求,要使高音孔处于半闭状态,其具体的方法是:左手拇指的第一关节屈曲,用靠近指甲的指尖边沿部分,轻轻“掐住”高音孔,手指的动作是滑动状态,并不离开笛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