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敬业与乐业》教案(第2课时)

《敬业与乐业》教案(第2课时)

《敬业与乐业》教案(第2课时)课时目标:1.弄清楚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3.理解〝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导入:1.让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有关敬业与乐业的经典格言。

2.激情导入:伴随着这一句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让我们继续跟随梁启超先生生动有力的笔触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吧!【设计意图】巩固课外积累,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阅读课文,说说文中表现作者观点、看法的语句有哪些。

(1)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

(1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4)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2.学生再读全文,并思考:(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关系?(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并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并说〝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

〝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而〝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但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

(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要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设计意图】筛选作者观点,巩固对中心论点的掌握。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一〕组织学生分组针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展开讨论分组及提示:一组:结构1.下笔立论〔开门见山〕:首段即点出文题出处及题旨。

2.层次分明:引论→论有业的必要→论敬业→论乐业→总结。

3.首尾呼应:文末呼应首段(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结论:结构严谨。

二组:论证方法1.归纳法:推理方法的一种,即根据多个情况,如名人言行、设例等,概括找出共通点,推论出一个结论。

例①:孔子说〝无所用心〞〝言不及义〞及百丈禅师说〝不做事〞都是指没有职业,没有不断劳作的人。

结论①:儒门和佛门都主张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例②:木匠、政治家、挑粪的及军人各尽本分地工作。

结论②:职业不分高下,只要克己尽责,替社会做事,对社会有价值,都是可敬的。

2.演绎法:推理方法的一种,即根据一般的原理〔大前提〕推论出个别情况〔小前提〕从而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

大前提: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都是可敬的。

小前提:当大总统是一种职业,拉黄包车是一种职业。

结论:当大总统及拉黄包车都是神圣的职业,都是可敬的,没有高下之分。

3.正反举例论述(对比〕。

比如,论述人生必须有业时,先正面引用百丈禅师的格言及事例,再反面引用孔子斥责懒人的话。

好处:正反对比着论述,使文章内容充实,论点突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引用、例证法:引证法〔包括名言、谚语〕,例证法〔包括事例、设例〕。

好处:使言之有据,既显得有文化内涵,又可以丰富内容,还能加强语言的说服力,帮助说明道理。

〔作者于引用古语后,加以解释,这可令听众明白作者的用意。

〕三组:语言特色1.多用设问句好处:制造悬念,吸引听众(读者〕的注意力,使听众(读者〕从质疑到释疑,加深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多用反问句好处:加强说话的气势,把原来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和不容置辩。

(二)学生合作研讨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2.文中说,〝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

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而且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等。

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

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

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只为劳动而生活的。

【设计意图】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明晰本文的写作技巧。

第四阶段:拓展延伸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学生研讨探究,教师相机点拨: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那么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

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

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设计意图】将作者的观点与现今时代相结合,拓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阶段:检测小结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作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今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羨慕我,我不必羨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下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文中所说的〝敬〞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

B.文中引用朱熹的话,其作用是解释〝敬业〞的含义,即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C.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属于举例论证。

D.〝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一句揭示了人类生存的需要和个体生存的意义。

3.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请结合实例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举一个例子吗?并加以简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小结答案:1.敬业的重要性及我们要敬业。

2. C3.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就少了一层意思,论证就不严密了。

4.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上说,就是轻慢职业的神圣;假设没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不能从内心深处认真思考如何做好职业,那么其结果肯定是一团糟,连自己也不会满意,结果自己害了自己。

比如教师如果不敬业,就不会认真研究教材、大纲,也教不好学生,这样不仅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而且自己也会很痛苦。

5.例如:看大门的尹师傅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满怀热忱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这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文是梁启超先生于1922年8月14日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

该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