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解析第一章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固体中含有共价键B.CO2分子中含有离子键CC是碳元素的三种核素DO含有相同的中子数解析:本题考查化学键、核素和原子结构的有关概念,NaCl中只有离子键,CO2中只有共价键,O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不相同。

答案:C2.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B.M与T形成的化合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C.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2T<H2RD.单质与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Q>L解析:根据R和T的化合价及原子半径可以推测:R是硫元素,T是氧元素,再根据Q、T、L的半径关系可以推测出Q是铍元素,L是镁元素,再根据L、M的半径关系和化合价推测M是铝元素。

M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A错;Al2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B正确;氢化物的稳定性H2S<H2O,C错;单质与浓度相同的盐酸反应的速率Be<Mg,所以D错。

答案: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B.Mg(OH)2碱性比Ca(OH)2强C.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个纵行D.的核外电子数目为18,则X在第四周期第ⅡA族解析:最活泼的金属在周期表的左下方,为Fr,最活泼的非金属是F,A错;Mg(OH)2碱性比Ca(OH)2弱,B错;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C错;D中X是钙元素,D正确。

答案:D4.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甲的最高价氧化物与乙的氢化物同时通入水中,得到的生成物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

丙位于第ⅠA族,丁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则()。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乙<丁B.原子半径:甲<乙C.丙的两种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D.甲、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解析:甲是C,乙是N,丙是Na,丁是P。

答案:C5.短周期的三种元素X、Y、Z,已知X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M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Z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比Y元素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少2个,则这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X2YZ4B.XYZ3C.X3YZ4D.X4Y2Z7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知:X为氢元素,Y为磷元素,Z为氧元素,根据磷元素的价态一般为+5价可以判断三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学式不可能为A。

答案:A6.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B.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解析: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如NH4Cl,A项错误;根据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可知,B项正确;有的元素有同位素,如16O和18O,这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C项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则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弱,D项错误。

答案:B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B.质量数相同的不同原子,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C.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在反应中越易得到电子D.非金属性越强,其阴离子越难失去电子解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也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A对;质量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一定不是同种元素,B错;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阳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弱,C错;非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其阴离子失电子能力越弱,D对。

答案:B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从C到F,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第三周期元素从Na到Cl,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D.LiOH、NaOH、KOH的碱性依次增强解析:A中非金属性逐渐增强;B中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D两项正确。

答案:C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6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6分)9.(8分)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B、E 3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3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A,B,C,D,E。

(2)写出A、B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比较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用化学式表示)。

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答案:(1)Na Al Si P Cl(各1分,共5分)(2)Al(OH)3+NaOH NaAlO2+2H2O(2分)(3)H 3PO 4>H 2SiO 3(1分)10.(9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1)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设计实验方案:比较⑦与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请将方案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答案:(2)Al(1分) 2Al+2KOH+2H 2O 2KAlO 2+3H 2↑(3分)(3)(4分)实验步骤(2分)实验现象与结论(2分)将少量氯水加入盛有溴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若加入氯水后溶液呈黄色,加入少量四氯化碳后,四氯化碳层呈橙红色,证明单质氯比单质溴氧化性强11.(11分)A 、B 、C 、D 为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外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四种元素中只有C 为金属元素;A 和C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B 、D 属于同主族;C 、D 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A 、B 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的3倍。

请回答下列问题:(1)A 的元素符号为 ,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C 2B 2中含有的化学键是,写出C 2B 2与A 2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A 、B 、C 、D 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用化学方程式证明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B强于D。

解析:因为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又因为A、C同主族且只有C为金属,故可初步确定A为H,C为Na,设B的原子数为b,因D与B同主族,所以D的原子数为b+8,则有11+(b+8)=3×(b+1),解得b=8,即B为O,D为S。

(1)A为H,B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Na2O2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Na2O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

(3)S2-有3个电子层,而O2-与Na+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O2-的半径大于Na+,而H+半径最小。

(4)证明O得电子能力比S强,通常可用氧气置换硫化氢中的硫来实现。

答案:(1)H(1分)(2分)(2)离子键、共价键(2分)2Na2O2+2H2O4Na++4OH-+O2↑(2分)(3)S2->O2->Na+>H+(2分)(4)2H2S+O 22H2O+2S↓(2分)12.(8分)某同学做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续表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2)实验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及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答案:(1)(每空1分,共6分)(2)金属性:Na>Mg>Al(1分),非金属性Cl>S(1分)或: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2分)第二章过关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B.灼热的木炭与CO2的反应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解析:A、D都是放热反应,C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答案:B2.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C.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解析:A增大水的用量不能增大Na与水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不变;B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C压强对溶液间和固体间的反应速率无影响;D稀硫酸改用浓硫酸后,Fe发生钝化。

答案:B3.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的图如下,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A.4-2-3-1B.1-2-3-4C.3-4-2-1D.1-2-4-3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和固体物质的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1的盐酸的浓度最小,反应的温度最低,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由于实验3的反应温度比实验2的反应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实验3大于实验2;而实验4和实验3虽然浓度相同,但反应的温度不同,物质的状态也不相同,所以不能比较。

答案:C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N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3 s末的v(H2)=0.3 mol·L-1·s-1,则3 s末NH3的浓度为()。

A.0.4 mol·L-1B.0.6 mol·L-1C.0.9 mol·L-1D.1.2 mol·L-1解析:同一反应中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由N2+3H22NH3知v(NH3)=v(H2)=×0.3 mol·L-1·s-1=0.2 mol·(L·s)-1;所以:c(NH3)=v(NH3)·Δt=0.2 mol·L-1·s-1×3 s=0.6 mol·L-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