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沙楚雅分享关于精神分裂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

长沙楚雅分享关于精神分裂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

长沙楚雅分享关于精神分裂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每年10 月10 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的口号是「精神卫生中的尊严(Dignity in Mental Health)」,
中国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从事精神科四年,我逐渐理解了这群生活能力受损的人、几种不被理解的疾病。

这群「再也回不到过去」的病人,总勾起我深深的同情。

而这些病人,大多数患有「精神分裂症」,也就是大众可能熟悉,但并不真正了解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最早是20 世纪精神病学家布鲁勒提出的,他认为本病的临床特点包括:

联想障碍


情感淡漠


意志缺乏


继之而来的内向性

精神分裂症多发于15~45 岁的青壮年,成年人终生患病率为1% 左右。

Angel,一个18 岁的年轻少女,是让我记忆尤其深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一。

来就诊时,Angel 的症状已经很典型。

在妈妈记忆中,Angel 聪明、乖巧且懂事。

Angel 就是她唯一的天使,是太阳一样的存在。

然而2 年前,Angel 变了,变得情绪容易敏感,总觉得有人在背后嘲笑自己,多次与班级同学发生争执。

妈妈以为那只是因为Angel 没有父亲而被那些「坏孩子」捉弄,只是为她办理了退学手续。

可惜妈妈不知道,那时她的精神状态叫「关系妄想」。

「关系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思维障碍的表现之一,具体指人把别人与自己完全无关的言行当作是针对自己。

比如路人看自己一眼,就觉得对方认识自己;比如有人往地上吐口痰,就觉得是在侮辱自己;比如几个人聚在一起小声说笑,就觉得是在说自己坏话……
退学在家的Angel 再也不愿走出家门,经常询问谁是自己的父亲。

妈妈隐瞒Angel 亲生父亲是重度精神疾病自杀身亡的实情,撒了个善意的谎言:爸爸出国去做很重要的事情,再过几年你就知道了。

妈妈不知道,这句话彻底影响了Angel 今后的生活。

Angel 开始整日上网研究各国首相及国际形势,后来逐渐就变成了研究星座、玄学、外太空。

而妈妈以为,她这只是为打发无聊的时间。

直到有一天,Angel 突然说自己不是地球人,经常能够听到神父的声音。

妈妈却把这当作神迹,认为是真诚的信仰让神父显灵。

其实,她那时的症状叫「幻听」,是精神分裂症感知觉障碍的表现之一。

一年前,Angel 的情绪变得越来越不稳定,经常莫名其妙打妈妈、口中不停谩骂她,说她是巫婆、是谋杀她亲生父母的凶手。

她的行为愈发令人不可理解,她自称来自外太空的女神,有一股超能力控制她的身体,可以施展法术。

终于,妈妈隐约觉得,女儿可能得了与父亲相同的疾病。

可悲的是,她极力抗拒这样的猜想,宁愿相信:她那离奇玄幻的世界只是虚构出来解闷的工具,那荒诞怪异无法预测的暴力行为是被鬼神附体。

其实,Angel 表现出的明显的非血统妄想、被害妄想以及躯体的被动体验说明,她的精神状态已经很危险。

「非血统妄想」很好理解,就是「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不少小朋友曾经因为亲友的一个笑话有过这种难过的体验,但是他们长大之后,有了「现实检验能力」,很容易明白自己是不是亲生的。

「被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简而言之就是觉得有人要杀死自己,有时是具体的人,有时甚至无法指明到底是谁,只是「感到」有人要杀了自己。

「躯体的被动体验」又称为「被控制感」,就像Angel 说的那样,身体里有种超能力在控制她,仿佛她对自己的一些言行、举动做不了主一样。

直至2 周前,Angel 为了验证自己有死而复生的超能力,拒绝吃饭,彻夜不眠。

Angel 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及各种迷信活动,都未能唤醒着魔了的女儿,这才引起Angel 妈妈的恐慌,终于带着宝贝女儿前来就诊。

Angel 被明确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通过2 个月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Angel 的精神症状有了部分缓解:她不再拒绝吃饭,晚上睡眠明显好转;虽然她还会自言自语要把别人变成石头,却开始对外太空的世界有了一点点怀疑;虽然她不会叫那个天天来看自己的女人「妈妈」,但她知道这个女人不会害自己;虽然她会大喊大叫让天父来消灭地球,但也会突然变安静,问为什么会来住院。

万万没想到,就在Angel 的精神症状逐渐恢复好转的时候,妈妈却质疑她的诊断,选择中断治疗。

时至今日我仍感慨,一个花季少女,因为精神分裂症,错失了原本属于她的美好际遇;一个本就不完整的家庭,因为有这样一个精神分裂症的孩子,卷入灰暗无望的漩涡。

我不禁惋惜地猜想:如果Angel 妈妈有一定的精神疾病常识,会不会更早就能识别出Angel 的发病预兆?如果Angel 能够尽早就诊, 她的症状会不会就不会发展得那么严重?如果能够积极配合或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Angel 的治疗效果会不会更好?
令人庆幸的是,在临床工作中像Angel 一样的反面教材并不多见。

随着媒体对精神疾病的宣传,「精神分裂症」的知晓率正在越来越高;随着《精神卫生法》的颁布,患者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法律保障;随着医疗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让患者的治疗有了更好的经济支持。

我相信,社会大众对精神疾病患者更多的理解与接纳、精神卫生建设服务网络的逐渐完善与发展,像Angel 和她妈妈一样令人惋惜的故事会越来越少。

而作为精神科医生,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