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题)答案解析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答案解析数 学Ⅰ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4,3,1,2{A --=,}3,2,1{B -=,则B A = ▲ . 【答案】}3,1{-【解析】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两个集合的交集就是所有既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从所给的两个集合的元素可知,公共的元素为-1和3,所以答案为}3,1{-【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的是集合的运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审错题目,把交集运算看成并集运算。
属于基础题,难度系数较小。
2、已知复数2)25(i z -=(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实部为 ▲ . 【答案】21【解析】根据复数的乘法运算公式,ii i i z 2021)2(2525)25(222-=+⨯⨯-=-=,实部为21,虚部为-20。
漏”的列举出来:(1,2),(1,3)(1,6),(2,3),(2,6),(3,6),共6种情况,满足题目乘积为6的要求的是(1,6)和(2,3),则概率为3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概率,题目很平稳,考生只需用列举法将所有情况列举出来,再将满足题目要求的情况选出来即可。
本题属于容易题,但同时也易在列举时粗心、遗漏,需要引起考生的注意。
5、已知函数x y cos =与)0)(2sin(πϕϕ≤≤+=x y ,它们的图象有一个横坐标为3π的交点,则ϕ的值是 ▲ . 【答案】6π 【解析】根据题目中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一个横坐标为3π的交点,所以将3π分别代入两个函数,得到)32sin(213cosϕππ+==,通过正弦值为21,解出)(,2632Z k k ∈+=+ππϕπ或)(,26532Z k k ∈+=+ππϕπ,化简解得)(,22Z k k ∈+-=ππϕ或)(,26Z k k ∈+=ππϕ,结合题目中],0[πϕ∈的条件,确定出6π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函数,由两个图象交点建立一个关于ϕ的方程)32sin(21ϕπ+=,在解方程时,考生一般只想到第一种情况)(,2632Z k k ∈+=+ππϕπ,忽略了在一个周期内,正弦值为21的角有两个:6π和π65,然而最终答案却由第二种情况)(,26532Z k k ∈+=+ππϕπ解出,此处为考生的易错点和薄弱点,主要是由于对正弦值为21的角的惯性思维为6π,这个问题也是今年的热点问题,在模拟题中也经常出现,需要引起考生的重视。
6、在底部周长]130,80[∈的树木进行研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在抽测的60株树木中,有 ▲ 株树木的底部周长小于100cm. 【答案】24【解析】从图中读出底部周长在]90,80[的频率为15.010015.0=⨯,底部周长在]100,90[的频率为25.010025.0=⨯,样本容量为60株,2460)25.015.0(=⨯+株是满足题意的。
【点评】本题考查统计部分的内容,重点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轴表示组距频率,图中读出的数据015.0并非是频率,需要乘以组距10以后才为频率。
频率分布直方图近三年的江苏考卷中都未出现,今年也是作为高考热点出现了,希望引起重视。
7、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a 中,若12=a,2682a a a +=,则6a 的值是 ▲ .【答案】4【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224426628,,q a a q a a q a a ===,所以由2682a a a+=得2242622q a q a qa +=,消去22q a ,得到关于2q 的一元二次方程02)(222=--q q ,解得22=q,4212426=⨯==q a a【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将题中数列的项用2a 和q 表示,建立方程解得2q ,考查以2q 为一个整体的整体思想去解方程,对于第7题考查此题,显得太过简单了,但此题也有易错点,考生易将等比看为等差。
80 90 100 0.03底部周第68、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积分别为21S ,S ,体积分别为21V ,V ,若它们的侧面积相等,49SS21=,则=21VV▲ . 【答案】23【解析】由题意,492221222121===r r r r S S ππ,所以2321=r r,圆柱的侧面积rhSπ2=侧,2221112r 2h r S h Sππ===侧侧,则321221==r r hh,233249221121=⨯==h S h S V V【点评】本题考查了圆柱的体积,主要根据侧面积相同,由底面积的比值找到高、体积的比值,难度适中。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032x =-+y 被圆4)1(2x 22=++-y )(截得的弦长 为 ▲ .【答案】5552【解析】根据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交,求弦长,构建“黄金三角形”勾股定理,圆心为)1,2(-,2=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55321|322|22=+--=d ,弦长=222d r -=552594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相交求弦长,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向来都是热点和重点问题,本题考查的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主要侧重计算。
10、已知函数1)(2-+=mx x x f ,若对于任意]1,[+∈m m x ,都有0)(<x f 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0,22(-【解析】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在区间]1,[+m m 上始终满足0)(<x f ,只需⎩⎨⎧<+<0)1(0)(m f m f 即可,⎪⎩⎪⎨⎧<-+++<-+01)1()1(01222m m m m m ,解得⎪⎪⎩⎪⎪⎨⎧<<-<<-0232222m m ,则)0,22(-∈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含参数问题,将区间上恒成立转化为只需区间端点处成立,使得题目解答过程和思路都简单很多,如果对于对称轴和区间进行讨论亦可做出但较繁琐,考生可以自己尝试。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曲线),(y 2为常数b a xbax +=过点)5,2(P -,且该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与直线0327x =++y 平行,则b a +的值是 ▲ . 【答案】21 【解析】根据P 点在曲线上,曲线在点P 处的导函数值等于切线斜率,2'2x b ax y -=,27-=k ,将)5,2(-P 带入得⎪⎪⎩⎪⎪⎨⎧-=-+=-2744245b a b a ,解得⎪⎩⎪⎨⎧=-=223b a ,则21=+b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应用,求切线问题,题目很基础,点在曲线上,以及导函数在切点处的取值等于切线的斜率,而直线平行提供切线斜率,建立关于b a ,的方程组。
1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已知5,8==AD AB ,2,3=⋅=,则⋅的值是 ▲ .【答案】22【解析】以AD AB ,为基底,因为2,3=⋅=BP AP PD CP ,41+=+=,43-=+=AD CBP则)43()41(2AB AD AB AD BP AP -⋅+==⋅2216321ABAB AD AD -⋅-=因为5,8==AD AB 则⋅-⋅-=2164163252,故2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向量的基底表示,向量的运算,本题关键在于选取哪两个向量为基底,根据题目中已知的两条边长,选为基底最为合适。
向量一直都是高考的热点话题,本题的难度适中,希望引起考生的注意。
13.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且周期为3的函数,当)3,0[x 时,|212|)(2+-=x xx fa x f -=)(y 在区间]4,3[-上有10个零点(互不相同),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21,0( 【解析】根据题目条件,零点问题即转化为数形结合,通过找)(x f y =与a y =的图象交点去推出零点,先画出[0,3]上2122+-=x xy 的图像,再将x 轴下方的图象对称到上方,利用周期为3,将图象平移至]4,3[-,发现若)(x f 图象要与a y =有10个不同的交点,则)21,0(∈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零点问题,转为为数形结合,利用图象交点去解决问题,因为零点问题、数形结合是重要的考点和难点,但是本题考查的不是特别深,所以题目难度适中,只要能画出图象就可以解决问题。
同时,这也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同样需要注意。
14.若三角形ABC 的内角满足CB A sin 2sin 2sin =+,则Ccos 的最小值是 ▲ .【答案】426-【解析】根据题目条件,由正弦定理将题目中正弦换为边,得cb a 22=+,再由余弦定理,用b a ,去表示c ,并结合基本不等式去解决,化简22b a +为ab ,消去ab 就得出答案。
422214322221432)22(2cos 2222222222-+=-+=+-+=-+=ab b a ab ab b a ab b a b a abcb a C4264222143222-=-≥ab b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以及不等式,最终最值是在︒=75C 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的角处取的,题目做为填空题的压轴题,实在是简单了,没有过多的技巧与构造,只需要用正、余弦定理和不等式即可很轻松做出答案。
15.已知5sin 25παπα⎛⎫∈= ⎪⎝⎭,,。
(1)求sin()4πα+的值; (2)求5cos(2)6πα-的值。
15.(1)∵α∈(,π),=∴=∴=+=(2)=12=,=2==+=+()=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D,E,F 分别为棱PC,AC,AB 的中点。
已知PA ⊥AC ,PA=6,BC=8,DF=5. 求证:(1)直线PA ∥平面DEF; (2)平面BDE ⊥平面ABC. (1)∵D,E,分别为PC,AC,的中点E PA DC∴DE ∥PA又∵DE ⊂平面PAC ,PA ⊄平面PAC ∴直线PA ∥平面DEF(2)∵E,F 分别为棱AC,AB 的中点,且 BC=8,由中位线知EF=4∵D,E,分别为PC,AC,的中点,且PA=6,由中位线知DE=3,又∵DF=5 ∴DF ²=EF ²+DE ²=25,∴DE ⊥EF ,又∵DE ∥PA ,∴PA ⊥EF ,又∵PA ⊥AC ,又∵AC ⋂ EF=E ,AC ⊂平面ABC ,EF ⊂平面ABC ,∴PA ⊥平面ABC ,∴DE ⊥平面ABC ,∵DE ⊂平面BDE ,∴平面BDE ⊥平面ABC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F 1、F 2 分别是椭圆22221(0)y x a b a b +=>>的左、右焦点,顶点B 的坐标为(0,b ),连结BF 2交椭圆于点A,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交椭圆于另一点C ,连结F 1C. (1) 若点C 的坐标为(,),且BF 2 =,求椭圆的方程;(2) 若F 1C ⊥AB,求椭圆离心率e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