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如何定义的
+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1)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人创造文化 (2)文化与个体的关系 每个人所具有的的文化素质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3)文化与物质的关系 文化活动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人们的精神生活离不 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思是指人类创造的东西。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文化被理解为人们参加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品质和 能力。 欧洲中世纪时,文化也为“祭祀”一类的术语所 代替。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文化成为与“野 蛮”、“不开化”对立的概念。 1871年,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出版了 《原始文化》一书,给“文化”下了一条经典性的定 义:“文化是一种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 规、习俗以及所有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所获得的其他 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
1982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文化大会发表的《总报告》和 《宣言》中,对文化含义的描述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其主要 内容如下: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 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 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 仰……” “文化赋予我们自我反思的能力。文化赋予我们判断力和道义 感,从而使我们成为有特别的人性的理性的生物。我们正是通过 文化辨别各种价值并作出选择。人正是通过文化表现自己、认识 自己、承认自己的不完善、怀疑自己的成就、不倦地追求新的意 义和创造出成果,由此超越自身的局限性。” “文化可以被理解为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共同体独一无二的特征, 以及思考和组织生活的方式。文化是每一个社会成员虽然没有专 门学习但都知晓的知识领域和价值观念。” 可见,文化的含义十分广泛,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和 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纳入文化的范畴。
我国古籍《周易》中就有“观乎人文以化成 天下”的说法,表明“文化”一词我国早已使用。 但是,我国古代的“文化”主要是指文治教化的 意思,与现在所说的“文化”含义不同。 1920年,梁漱敏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包 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三方面的内容。 1926年,胡适发表的《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 明的态度》一文,对文化与文明的概念进行了区 分。他指出,文明(civilization)是一个民族应付 他的环境的总成绩,而文化(culture)则是文明 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