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要素禀赋说

要素禀赋说


要素禀赋说主要内容
• 1 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 • 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 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
• 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理论分析
• 俄林认为,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 接基础,而价格差异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要素相 对价格不同决定的,所以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 因。俄林在分析、阐述要素禀赋论时是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 在逻辑上比较严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美之间的贸易也一直延续着这个理论并为双 方带来了利益
中、美货物贸易结构比较。美国贸易结构水平属典型的水平分工
型,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国际分工高度化和跨国公司生产 国际化,制成品在出口和进口中均占很大比重。与美国相比,我 国的商品贸易结构水平非常低,属中级垂直分工。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
人物介绍
伊· 菲· 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1959),瑞典人, 生于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著名的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有: 《大陆系统:一个经济学的解释》、 《重商主义》、《古斯塔夫王朝以 来的瑞典经济史》、《历史的唯物 主义解释及其它解释》、《经济史 研究》等
赫克歇尔在经济理论方法最主要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他最著名的两篇 文章 • 1919 年发表的《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现代赫克歇尔-俄林 要素禀赋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他集中探讨了各国资源要素禀赋 构成与商品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并且,一开始就运用了一般均 衡的分析方法 • 。《间歇性免费商品》(1924)一文提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比 琼· 罗宾逊和爱德华· 张伯仑的早了9 年。文章中还探讨了不由市场 决定价格的集体财富(即所谓的公共财物)的问题。
要素禀赋说
目录
• 1 / 简介,人物介绍 • 2 / 要素禀赋说的内容和分析
• 3 / 从两大理论看中美贸易
• 4 / 总结
简介:
•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人们有 时又把该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 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 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 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
•谢谢观看
要素禀赋理论的分析过程
商品价格的差异
成本的绝对差异
成本的比较差异
技术水平的差异
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
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
要素供给差异
要素需求的差异
最终产品需求差异
要素禀赋的差异
消费偏好差异 收入分配差异
从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看 中美贸易
对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分析
出口 劳动 密集 型产 品 进口 资本 密集 型产 品 劳力需 求增加 需求强 劳力 价格 上升
四、结论
• 1、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价格的绝对差异 • 2、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于成本的绝对差异 • 3、成本的绝对差异主要由于: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同及不同产生在生产 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的比例不同 • 4、国际贸易的流向应该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劳动 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劳 动力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去;资本丰富的国家应 该集中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相对缺乏的国家去 • 5、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所依据的一系列假设条件都是静 态的,忽略了国际国内经济因素的动态变化,使理论难免存在缺陷。
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
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 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 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俄林的结论
• 通过严密的分析,俄林得出了结论: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大 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 优势;相反,生产那些需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价格便贵,出口就不利。各国应尽可能利用供给丰富、价格便宜 的生产要素,生产廉价产品输出,以交换别国价廉物美的商品
需求强 需求强
进口劳 动密集 型产品
需求弱Leabharlann •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 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 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 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 家在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 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 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 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 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 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 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1899年4月出生于瑞典,1979年8月 逝世。瑞典著名经济学家,现代国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1977年,贝 蒂尔· 俄林因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 资本运动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研究, 与英国剑桥大学的詹姆斯· 爱德华· 米 德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 奖。
• 俄林生产要素禀赋说的创立与其导师赫克塞尔的贡献密切相关。 赫克塞尔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率先将生产要 素的分析纳入贸易研究的领域。认为“两国在生产要索相对稀缺 的差异是比较成本之差异,因而也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要条件, 另一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一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结合比例与另一种商 品的要素结合比例不同。”俄林深受启发并认为赫氏的思想是其 构建国际贸易相互依存理论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西方学者将生产 要素禀赋说又冠以“赫克塞尔——俄林模式”的原因。
中 国 劳 动 力 丰 裕
资本需 求增加
劳力需 求减少 资本需 求减少
需求弱
需求弱 需求强
资本 价格 下降
劳 动 力 价 格 均 等 化
美 国 资 本 丰 裕
出口资 本密集 型产品
劳力需 求增加
需求弱 劳力 价格 下降 资本 价格 上升 资本 价格 均等 化
资本需 求增加
劳力需 求减少 资本需 求减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