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学概述.

房屋建筑学概述.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华夏建筑文化之源—河姆渡遗址
浙 江 余 姚
氏族公社生活复原 ——西安半坡村的桃源故事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木 骨 泥 墙 建 筑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青铜发明——商代建筑技术显著提高
合院鼻祖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高台美榭——春秋宫室极奢尽华
古希腊的宙斯神殿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古希腊的宙斯神殿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1
民用建筑设计
1、建筑的概念 • 说法较多: “建筑是人们进行生产、 生活或其它活动的环境”,“建筑是 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 书”,“建筑是一切艺术之母”等等。 • 通常说法: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 的总称。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1
民用建筑设计
2、建筑学的概念 • 建筑学是为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综合 艺术和科学。 • 涉及内容较广:建筑功能、工程技术、 建筑经济、建筑艺术、环境规划等。 • 3、房屋建筑学的概念 • 研究房屋空间环境的组合设计及构造 设计
•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建筑转入近代时期, 开始了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但在由农 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在城市 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走过的道路是扭曲 的。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新中国建筑发展
• 各年代代表作:
• • • • • • 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武汉长江大桥 六十年代:南京长江大桥 七十年代:广州白云宾馆 八十年代:深圳世贸中心 九十年代:上海金茂大厦 现在:台北101大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北京人民大会堂
武汉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
白云宾馆
深圳国贸中心
金 茂 大 厦
台 北 1 0 1 大 厦
高508米101层, 目前世界最高建筑
上 海 环 球 金 融 中 心
高492米101层,目前中国大陆建成最高建筑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2)外国建筑发展:
古埃及、两河流域: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巴比伦空 中花园 古希腊:宙斯神殿 古罗马:万神庙 西欧中世纪建筑:比萨主教堂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凡尔赛宫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凯旋门 欧洲其它16-18世纪建筑: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建筑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英国国会大厦等 现代建筑
• 巢居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特点上有显而易 见的优势: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 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建造 等。可以说“巢居”是我们祖先在适应环 境上的又一创造。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巢居
• 当原始人真正走出洞穴,走出丛林,开始 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生活时,也就开始了有 目的的人工建造屋室的活动。人们可以按 照自己及社会关系的需要建构自己的建筑 与村落,同时,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基本 需要后,精神需要越发成为左右建筑的重 要因素。真正意义的建筑诞生了。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秦陵汉墓——砖石遗址至今犹存
塔窟苑囿 ——魏晋南北朝建筑崇尚佛教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唐:庄重宏伟的泱泱大国
最大的唐代木建筑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宋:纤巧秀丽的商业都市
• 冀北宝刹正定名阁 ——河北正定北宋隆兴寺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穴居
穴居方式虽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 一定时期内,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产物,对 我们祖先的生存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 时,鲜明的地方特色也构成了这样独特的 人文景观。 • 至今在黄土高原依然有人在使用这类生土 建筑,这也说明了它对环境的极端适应 。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巢居——架构远离暑潮的乐园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穴居
• 进入氏族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房屋建筑 也开始出现。但是在环境适宜的地区,穴居依然是当地 氏族部落主要的居住方式,只不过人工洞穴取代了天然 洞穴,且形式日渐多样,更加适合人类的活动。例如在 黄河流域有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 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作洞穴。因此原始 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 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方式。 • 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的窑洞式住宅,也在 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出现,其平面多为圆形,和 一般竖穴式穴居并无差别。山西还发现了“低坑式”窑 洞遗址,即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 横向挖出窑洞,这是至今在河南等地仍被使用的一种窑 洞。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高,穴居 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1
民用建筑设计
4、建筑的发展: 1)我国的建筑发展历程。 经历阶段: 古代建筑-----原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近代建筑-----半封建半殖民社会 现代建筑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穴居——寻找遮雨避寒的住所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穴居
• 《易 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 大自然造化之功奇伟壮丽,雕凿出无数晶莹璀 璨、奇异深幽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 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 •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下,天然洞穴显然首 先成为最宜居住的“家”。从早期人类的北京 周口店、山顶洞穴居遗址开始,原始人居住的 天然岩洞在辽宁、贵州、广州、湖北、江西、 江苏、浙江等地都有发展,可见穴居是当时的 主要居住方式,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 要求。
辽、金、西夏:汉风犹存的异域特色
• 木构楼阁精品 ——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辽代)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元:简化粗糙的寺庙建筑
浙江武义延福寺大殿(元)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因袭与进步 —明清建材、装修、园林设计、建筑群体渐趋成熟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包容与吸收
—清末民国时期外来文化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影响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金 字 塔
胡夫金字塔,它建于公元前2600年,位于埃及吉萨。金 字塔原高146.59米,用超过200万石块筑成,经过几千年的 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在1888年巴黎埃菲尔 铁塔建成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