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一)
3.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① 附壁 及滚动: 血流变慢停滞,白细胞靠边图6-3
② 粘着 (adhesion): 电荷、二价离子、见图9-1 图9-2
③ 游出 :
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血管周围组 织的过程称为游出。见图10-1 图10-2 图11 ④ 趋化性
白细胞 朝向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 定向移动。 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 因子
知识要点
1、重要概念:炎症、渗出、假膜、 脓肿、蜂窝织炎、炎性细胞浸润、 窦道、瘘管、炎性息肉、炎性假瘤 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及渗出液和 漏出液的区别 3、几种主要类型的炎症的特点 4、炎症的临床表现及结局,炎症介 质的种类及功能
概述 急性炎症 慢性炎症 炎症结局
第一节 概述
一、概论
定义: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 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 应。血管反应为中心(如图1) 防御 为主
补体…
⑵ 浆液卡
渗出浆液从粘膜表面排出(往下流)
⑶ 炎性积液
渗出物积聚于体腔(浆膜腔)
⑷ 纤维蛋白渗出
形成假膜 限制扩散
或积于肺泡腔 利于吞噬
附:
渗出液
漏出液
透明度
浑浊
比重 蛋白量 细胞数
1.018以上 2.5g%以上 >500个/mm
凝固性
能自凝
Rivata Test (十)
澄清 1.018以下 2.5g%以下 <500个/mm 不自凝
障碍(如图5)
全身反应:发热、白细胞增多、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 实质器渗出 渗出的机制 1. 血液动力学改变 ⒉ 血管通透性升高 3. 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1.血液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收缩 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见图6-1 血流减慢,血流停滞见图6-2
Ⅰ型 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荨 麻疹
变 Ⅱ型过敏反应 抗肾小球基底膜性

肾炎
反 应
Ⅲ型过敏 反应 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性)
Ⅳ型过敏 反应 TB病,伤寒等
炎症的分类:
一、 临床类型: 1.超急性炎症:如器官移植的超急性排
反应. 2.急性炎症:急支、急胃肠炎、感冒、
大叶肺炎、流脑、炎细胞浸润以粒 细胞为主。 3.慢性炎症:如慢支。 4.亚急性炎症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 膜炎,亚急性重症性肝炎。
浆细胞:富胞浆、核旁亮区、核偏位、 核呈车辐状 见图16
(二)、炎症介质
定义: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 活性物质。
外源性介质: 细菌毒素、蜂毒(5-HT)
内源性介质: 体内细胞产生或血浆内存在
两个来源 :细胞和血浆
血管活性胺: 组织胺、5HT
花生四稀酸(膜磷脂)产物
环氧化酶 前列腺素/PG
脂质氧化酶 白细胞三烯/LT
细胞
白细胞产物:O2-、H2O2、OH+ 溶酶体组分
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
血小板激活因子
一氧化氮
神经肽 P物质
激肽系统
血浆
补体系统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
泡沫状
嗜酸性白细胞 受抗原抗体复合物、补体、
C3a、C5a, 组织胺趋化 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
嗜碱性白细胞和肥大细胞 basophil来自血液 mast cell 主要在血管周结缔
组织内,脱颗粒释放肝素、 组织胺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 淋巴因子
B淋巴细胞:转化成浆细胞 产生抗体 体液免疫
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 红、肿 、热 、 痛、功能障碍 全身反应: 发热 白细胞增 多(核左移)
二、炎症的原因
凡是能引起机体组织损伤而发生炎症的 因素,统称致炎因子 (1)物理性因子: (2) 化学性因子:
外源性化学物质: 内源性化学物质: (3)生物性因子:最多见,最重要 (4)组织坏死 (5) 变态反应: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 损伤最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⑤ 吞噬作用
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小噬细胞) 巨噬细胞(大噬细胞)单核细胞
吞噬过程:①对吞噬物的识别和粘着 ②包围吞入病毒 ③杀伤降解
见图12-1 图12-2

中性白细胞 见图13、图14 炎症早期出现(6~24h)、化脓
性炎症 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 见图15 急性炎症后期(24~48h)、非
化脓性炎, 慢性炎症,形成上皮样细胞、
⒉血管通透性升高
机理: ⑴ 内皮细胞收缩 出现细胞间裂隙
见图7
⑵ 内皮细胞 细胞骨架结构重组 细 胞连接松散
⑶ 直接损伤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坏变 脱落
⑷ 白细胞依赖性内皮细胞损伤 细胞 损伤和脱落 (见图8-1)
⑸ 内皮细胞的吞饮增加(见图8-2)
后果:
⑴ 炎性水肿
渗出浆液聚集在组织间隙 ,稀释毒素,带来抗体、
前言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 防御反应。炎症的基本病变是变质、渗出、增生, 临床表现为红、肿 、热 、 痛、功能障碍、发热 、 白细胞增多。
炎症是常见的病理过程,是许多疾病的综合现象。 本课件为省优质精品网络教材,是根据人民卫生 出版社病理学第六版统编教材及省高职高专的规范 教材编写的。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共附有大量大 体观及显微镜下图片和部分动画,对其基本知识作 了详细介绍。 本CAI课件由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病理教研室制作
常见部位:粘膜、浆膜、肺、 心包膜。见图4 临床所见:粘膜-白喉、菌痢。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⑴ 变质(alteration)
致炎因子 变性坏死
酸性产物 ↑ 、PH↓
酶释放
炎性介质(化学介质)
血管反应
炎性介质:参与炎症反应的一系列化学物质。
(2)渗出(exudation)
渗出:
过程 ——渗出
血液成份(血管壁) 组织间隙
二、炎症的病理类型:
1.变质性炎(如图2) 常见心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的某些 重症感染,中毒等。如急性重症病毒 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 脑炎.
2.渗出性炎症: (如图3) 根据渗出物的主要成分和炎症发生 的部位,可从形态上将炎症分为四 种类型:
3.增生性炎症:(慢性肉芽肿性炎)
(2).纤维素性炎症: 特点:以血浆纤维蛋白渗出为主。
产物——渗出物
血浆成份——水、蛋白质 渗出物
细胞成份——炎细胞
炎性水肿 炎性积液 渗出液
渗出液
漏出液
⑶ 增生
定义:在致炎因子和组织崩解产物或 某些理化因素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 胞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称之 增生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纤
维母细胞 。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和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