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集合住宅
安藤忠雄
100345
陆垚
建筑由一系列单元构成,每个单元长5.8米,宽4.8米,其剖面顺着山势而设计,平面对称,建筑物之间空隙泽设计了上下交通的阶梯,他们使整个建筑物统一起来,同时,它们也可作为小广场。
各个单元在斜坡上组合在一起形成阶梯状,于是每个单元都有开阔的视野,设计的意图就是想让生活在单元里的人们走到跌落的屋顶上去与自然交流。
1983年六甲集合住宅一期完工时,安腾又开始着手设计位于它附近的第二组住宅集合体。
如果说安藤在一期工程中试图创造纯粹的居住环境,那么,在二期工程中则引入了公共空间。
刘家几个住宅二期与六甲一期一样建于60°的斜坡上。
六甲一期占地仅1900平方米,配置20户。
整个项目设计建立在5.2×5.2平方米的网格上,其中的每一组建筑为一个正方形平面,每边长为网格边长的5倍。
整个项目就由两组遮阳的建筑组合在一起。
地表式 跌落布局
目的:
一、每个单元都有面向山下的开阔视野
二、使跌落的屋顶成为人们与自然环境交流、人们之间相互交流的室外空间
山体呈60 度的倾斜,从上往下看,住宅楼与其说是建在山坡上,不如说是建在几乎垂直的陡壁上,这在建筑学上无疑是一个挑战。
安藤采取把斜面削平之后深挖、将建筑“栽”在地下的方法。
如此一来,限高和遮蔽率的问题迎刃而解,六甲山集合住宅成了一个地上2 层、地下1 层、加起来共10 层的标准小户型模范住宅社区.
中央楼梯沿坡地笔直而上,穿过整栋建筑,成为整个建筑的轴线。
住宅单元不止在轴线两侧,有很强的秩序感,无论是坡度还是体量上都与环境十分和谐,融入了整个山体。
小型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大型建筑或建筑群则会大面积覆盖或使用山地,如何协调建筑与山体的关系是一个主要问题。
六甲集合住宅是一个颇为成功的例子。
安滕忠雄觉得之前日本的山地建筑对山地的破坏和影响较大,他希望用一种新的方式使建筑融入山体。
保持着城市的密度与特性,从1981年开始的六甲集合住宅工程沿着山势向下一直延伸到大阪海峡的水边。
背倚六甲山,前方俯瞰神户市区和大阪湾,沿山的斜面,一个裸露着混凝土的现代风格的复合住宅楼呈阶梯状嵌在山坡谷地上。
这幢不大的建筑,宛如在绿树掩映的山麓上故意安放的一个由混凝土盒子和玻璃组成的装置玩具,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惊人地融
合,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