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案例分析
小 结
2
地形利用:尽量依照原有地形进行规 划设计
3
道路设计:沿着等高线进行主要道路 布置,车向通道通向每一栋建筑
2016/11/28
THE END
制作人:××× ×××
Thank You!
2016/11/28
2016/11/28
建筑物由一系列 单元构成,每个单元 长5.8米,宽4.8米, 其剖面顺着山势而设 计,平面对称,建筑 物之间空隙则设计了 上下交通的阶梯,它 们使整个建筑物统一 起来,同时,它们也 可作为小广场。
2016/11/28
各单元在斜坡上 组合在一起形成阶梯 状,于是每个单元都 有开阔的视野,设计 的意图就是想让生活 在单元里的人们走到 跌落的屋顶上去与自 然交流。
2016/11/28
通过有规律的几何排列, 形成了独特的造型,并根据地 形逐渐升高,中央楼梯沿坡地 笔直而上,穿过整幢建筑,是 整个项目的轴线。另外,其中 每组建筑被南北方向的空隙分 成两个部分。这空隙可被用小 广场,同时也可以为每个单元 带来阳光、新鲜的空气。由于 一期和二期项目有270的夹角, 因此形成一个三角绿化带,使 建筑融入大自然中。
2016/11/28
教室外面就是梯田和山坡
2016/11/28
2016/11/28
2016/11/28
内部空间
2016/11/28
2016/11/28
2016/11/28
2016/11/28
2016/11/28
2016/11/28
PART 3 隐舍
2016/11/28
基地条件
坐落于昆明 市郊覆盖着茂密 树林的山地上, 可以俯瞰山谷和 整个城市景观。
山地建筑案例分析
2016/11/28
1
2
3
案例
六 甲 山 集 合 住 宅
梯 田 小 学
隐 舍 旅 馆
2016/11/28
PART 1 六甲集合住宅
2016/11/28
六甲山原来是一座岩石山, 滑坡现象经常发生,安藤的业主 委托的建设用地前面有一小块平 地,后面是树木茂盛的朝南陡峭 斜坡,坡度有六十度。关于如何 处理这个坡度,业主的回答是必 须做一面坚实的护崖墙。于是安 藤便在这是来了灵感,想利用靠 在六十度斜面上的护崖墙设计一 座集合住宅。为了与周边乡村环 境相呼应,建筑物为低层并顺应 山势而建。其中,一部分还掩埋 在山里面。
2016/11/28
PART 2 梯田希望小学
2016/11/28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建筑系的建 筑师钟鸣,为广西龙胜瑶族自 治县大寨希望小学做了一个名 为“通往希望的阶梯”的项目 方案。这个项目是根据当地特 殊地理资源而拟定的,因为当 地有龙脊梯田这样良好的旅游 资源,如何利用梯田这个特殊 的资源带动更多的游客来关注 希望小学,从而使希望小学 “延续希望”。这个项目就是 在这样的想法之上确立的。
2016/11/28
图中标注位置为希 望小学建设用地
2016/11/28
这个项目的做法是,将 旅馆和小学并置,通过 美景和相配套的旅游设 施,吸引游客留下来, 再让游客注意到希望小 学,并促使其转化成为 学校发展的资金动力。 梯田上的希望小学成为 旅馆独一无二的特色, 游客与希望小学不再是 单向的资助与被资助模 式,而是形成了一种双 向共赢的模式。
2016/11/28
背靠庭院的两侧是首层客房的栅篱, 添加了景深的层次感,并保障一层客 房的隐私和隐约的庭院视线,也体现 了植物攀爬的趣味。开放的一侧则是 一层层延伸出去的风景。场地上都保 留了原生高大树木和各种本地树种的 混杂。悬空的连道穿越其中。原有的 飘逸的竹林提供了围合酒店村落最好 的屏障。新添的竹篱、落水和铜制的 标识定义了入口。庭院铺素色的复合 竹地板,局部较大的平台处设有无栅 水池
2016/11/28
2016/11/28
2016/11/28
屋顶部分地方覆土绿化
从断面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住宅分成两个 部分(平地部分、坡地部分)。 平地部分为六层建筑,在四层的地方与坡地 部分相连接。 坡地部分每两层为一个单元沿山坡呈台阶而 上,上面的单元依托下面的单元支撑,最下面的 单元完全接地,这样就使得上面的荷载有序得传 递到最下面一个单元的地基,这个办法最大限度 的减少了建筑接地的面积,使60度的山地建筑成 为可能。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最下面那个完全接地 的单元,只要有了这个单元山地的坡度就不会对 建筑建造造成任何影响。
室内的廊道
2016/11/28
开放式客房室内
夜晚与白天的对比
2016/11/28
2016/11/28
2016/11/28
2016/11/28
1 因地制宜,依山而建
2 节地的总体布局
设计要点
3 灵活的道路线形 4 丰富的景观形式 5 立体的竖向变化
2016/11/28
1
布局:利用公共区域形成建筑的主导 空间
2016/11/28
除景观廊桥外,还有一条 步道在山坡的下部,与茶室、 健体、餐厅等附带的院子和若 干大小不一的山谷平台相连的 林间小径。小径是本地素色的 火山石板与野生植被的结合, 依照山体上下蜿蜒折动。停车 的区域被石笼挡土墙和透水的 覆草地面所定义。
2016/11/28
建筑充分利用被动式太阳能 设计自然通风和采光,并同时融 入多项可持续元素保护自然环境, 因为保育分水岭的缘故,建筑仅 覆盖五分之一的场地, 从而保有 了水土和植被。项目还采用了高 保温外墙体、双层LOW-E窗、屋 顶种植、环保建材、透水性地面、 LED灯、新风热回收系统、高效 能热泵、雨水回收与中水处理系 统、绿色智能化管理以及生态多 样性等措施协助拓展当地日益兴 起的生态旅游的视野。
2016/11/28
隐舍项目位于云南昆明世博生态 城,约7000平方米的山地建筑基地覆 盖着茂密树林,可以俯瞰山谷和整个 城市景观,房屋在林间若隐若现。这 座小型生态旅舍仅为访客提供十七间 大小不一的体验式客房,依托起伏的 山势并融合场地保留的树木,四座高 低错落的L形建筑以村落的形式聚集, 形成通过曲折步道联接并面向山谷的 系列半开放庭院。配合自然的环境, 旅舍的庭园覆以环保重组竹板,以表 现素净、温和与单纯的地景。
2016/11/28
每栋单元建筑分为三个体量, 即 两个翼和类似灯笼般的半开放垂直 上落空间,并通过景观廊桥连接。 每个客房设计和公共空间都是林间 风景的延续。起居和卧室的一侧有 大窗面向山谷和庭院,设计开敞通 透并结合深远出挑的景观露台。较 为私密的卫浴一侧与起居空间通过 木质的特征墙分隔,系列竖窗引入 穿越树木的如纱一般微妙的光线。 浴缸紧邻玻璃,呈现了无边的风景; 躺在起居室的床上亦可以欣赏晨曦 和暮色。建筑表皮抽象的雪松木条 板处理是与高耸的针叶林和本地桉 树丛林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