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础知识与原理简答题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这一作法有哪些合理性与片面性?①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②片面性在于: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并不是所有符合形式美规律的都是美的;美在形式不符合所有美的事物特别是社会事物。
2.简答优美的本质和特征?①优美基本的美学特征是和谐。
②建立在人与客体世界的和谐共存关系中。
③优美对象整体内外关系的和谐。
④感性形式方面的和谐,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
3.简要说明生活丑和艺术美的关系?①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它描写的生活是美是丑。
②生活丑可以转化为艺术美,是因为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表现变得更典型了。
③艺术可以把生活丑表现出来,帮助人们辨别美丑,对人产生审美教育作用。
4.说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①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②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③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5.说明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特征?①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接受过程中的再创造。
②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野”。
③文学和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复杂的结构,都需要主体参与填补空白。
6.简答美育的特点?①美育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
②美育是非常愉快的,是心甘情愿和乐而忘返的。
③美感教育是动于内,从内心的情感角度去打动人的。
④美育的愉悦性激励着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
⑤美育有特殊的途径和方式,具有陶冶性情和泄导身心的作用。
7.美学学科的性质?①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②美学和人有密切关系。
③美学与人生价值密切相联。
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8.简答从主观心意状态中寻找美的积极意义和可能导致的后果?①它的意义在于深入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看到了美与人的主观世界的关联。
②但它容易混淆美和美感的区别。
③各人心意状态不同,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心理不同,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不同。
由此出发去衡量美会失去标准,甚至得出“趣味无争辩”。
9.人的感觉能产生美感的原因?①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具有自由性。
②人的感觉是感性理性的统一,既能认识,又能审美。
③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像力。
④人的感觉是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
⑤经过长期训练获得了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且变得灵敏。
10.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联系?①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②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11.简答艺术敏感的特点?①朦胧性:只是对象引发而得的感触,还未形成完整意象。
②突发性:是突然触发难以把握的。
③能动性:不只是主体对客体的被动感受,更是对客体的赋予能力。
12.为什么说审美功能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①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但它的核心功能是审美。
②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为核心的艺术晶的首要功能是审美。
③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
1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①美的规律的理论。
②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③异化劳动和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④艺术本质的理论。
14.原始人美感的特点?①以模仿动物为美,这是原始人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原始艺术的中心问题。
②反感祖先形象本能。
③包含着超自然的神秘观念,或与特定的观念相联系。
15.崇高的本质特征?①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
②崇高的对象常常是体积巨大、力量雄伟和气势磅礴的。
③崇高的感受往往是通过令人惊心动魄的途径,体现人改造自然社会的信心而引起愉悦。
16.意象的结构?①意象的基本结构即意与象两个方面。
②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等。
③象指由想像创造出来的,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的非现实的表象。
17.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①最初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
②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③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18.美育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①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②美育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审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创造力得到培养,最终使个性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19.西方悲剧意识是如何演变的?(1)希腊神话和悲剧,认为人生的悲哀和痛苦,是由神所支配的,是与生俱来的.命运的悲剧,成了希腊悲剧的一个特点。
②文艺复兴之后,由于人的觉醒和个性的解放,人的性格成为描写的主要对象,性格的缺点常常成为造成悲剧的主要原因,性格悲剧取代了命运悲剧③18、19世纪,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悲剧内涵转向社会,描写社会的不合理给人造成的悲剧,出现了社会悲剧。
④20世纪现代西方悲剧主要表现灵魂的失落,感情的失落。
20.什么是意像的物态化和物化?①意象的物态化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层次牵引出来,赋予一定的形式符号,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质外观的形态体现出来。
②意象的物化则指直接运用物质手段,使意象在物质实在意义上得到凝定。
21.联想有哪些类型?联想的类型有三种:①接近联想:主要指两件物象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当接近,人们习惯上将二者联系起来,从而一感受到甲便自然联想到乙,并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
②相似联想:是指两件事物之间,在性质和状貌上的某种类似,从而由此物想到彼物。
③对比联想:指由某一事物触发对于另一种性质、状貌截然相反相对的事物的联想。
22.美育是如何转移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①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快。
②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③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D.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
23、美学研究为什么要以艺术为主要对象?(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通过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
③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其基本特征。
④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4.为什么说人是世界的美?①美离不开人,有了人世界才有美,世界的美是人创造的,美是社会现象。
②只有拥有自由意识的人,才能和现实发生审美关系。
25.简述美感中理解的特征?①美感中渗透着有意识的理解。
②审美活动中的理解,有助于了解和熟悉所感受到的外界的符号和信息。
③美感的理解,不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是理化为情,情又融于理。
26.美育是如何转移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的?①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快。
②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
③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的旷达和赏玩。
27.中国当代美学家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①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美以及美的规律。
②美学是艺术哲学,因此其研究对象是艺术。
③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感经验,美学应以美感经验为中心去研究美和艺术。
④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28.为什么丑是近代精神的产物?①近代自然科学发达,一方面打破了上帝创世的神话,另面也打破了理性万能的看法。
②19世纪和20世纪是人类遭遇灾难的时代,痛定思痛,人类的价值观念包括美丑受到诘难。
③20世纪后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出现种种畸形矛盾,世界与人越来越生疏,人们要求心灵的刺激,丑比美更合人的要求。
29.为什么说美是自由的形象?凡是美都是形象,但形象不一定都美,美的形象都是自由的形象,它除了能够给人带来愉快感、满足感、和谐感和幸福感外,还应给人带来自由感。
美的理想是与自由的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自由是对客观必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人要欣赏美也必须首先获得自由;从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来说,美的形象更是自由的形象。
30.简述美育的方式?①美有三种不同形态,即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也有三种方式,即自然、社会、艺术。
②自然美蕴藏于大自然之中,只要我们面对大自然,陶冶于大自然,就可以受到自然美的教育。
③社会美是直接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审美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对人的影响非常之大。
④艺术审美是最重要的美育方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1。
什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在自然中选择对象,发现对象把自己全部生命的本质力量注进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这时就产生了对象化。
因此“对象化”是人“化”到对象中去,然后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既有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也有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32.什么是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和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所得到的自由感。
33.从美学中悲剧与戏剧,生活中的悲剧的区别说明其含义?作为美学意义的悲剧不同于戏剧中的悲剧,它不注重艺术作品是不是有特定的戏剧形式,同时它也不是生活中的苦难。
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34.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①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②美的规律的理论。
③异化劳动和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
④艺术本质的理论。
35.为什么说美感的存在必须以审美能力的存在为前提?①个体美感的获得是通过感官去感知、通过心灵去领悟的。
②入主观上如果不具备审美的能力,那么客观上任何对象都不能使人产生美感。
③审美能力一方面包括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的颖悟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36.丑与恶的关系?①丑与恶有密切联系,但丑并不等于恶。
②首先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③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④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⑤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对丑可能有一致的评价,而对恶则可能有截然相反的标准。
37.简答美育的内容和方式?美育的内容很广泛,它有主体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
38.为什么说美感的存在必须以审美心理的存在为前提?①美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心理结构和因素,必然对于美感的产生和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②审美心理中的历史文化因素,对个体的美感有着相当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③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往往造成千差万别的个性鲜明的审美心理特征,随之也造成了文学社会人的美感的丰富多彩。
39.简单评介“有意味的形式”说。
①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②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抖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蔽着的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