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测群防ppt课件
• 一般有“群测群防、土洋结合”、“群测群防、群专结合” 等具体方针政策。
一、群测群防背景
• 群测群防这个概念在上世纪60、70年代提出、发展,是 针对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地震工作方针和只有中央、省 级地震工作队伍提出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多路探索解决地震测报问题。在80年代被认为“不切 实际地夸大土仪器、土手段和群测群防的作用,其结果 造成了地震队伍思想的混乱,既不能通过实践提高群众 队伍的积极性,又影响了专业队伍作用的发挥”。具有 中国特色的“群测群防”地震预报工作已趋于减弱、消 失。
• 防汛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 工作小组和2~3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起源于陕西省平利县八仙镇,群众自发 组织、落实监测人和责任人,制定具体的预警方式,开创 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先河。
一、群测群防背景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江西省开展宣传和培训,对已调查发 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胁区插上小彩旗,以示警告;有 组织、有计划地探索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运 行模式,制定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建立地质灾害预警 预报体系,并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密切结合。之后,逐渐 在全国地质灾害防御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进。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水利部山洪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何秉顺
一、群测群防背景 二、组织指挥机构 三、责任制度落实 四、防灾预案编制 五、宣传培训演练 六、简易监测预警 七、宣传标志实例
一、群测群防背景
一、群测群防背景
• 群测群防:概括起来就是“群体预测、群体预防”,发动 广大群众共同预防与监测、预警,主要用于地震灾害、 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等监测、预警防御方面,形成较为 严密的群体监测预警体系。
二、组织指挥机构
县级人民政府
领导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指
下
导
情
管
上
理
报
镇(乡)人民政府
指
下
导
情
管
上
理
报
组织 协调
村(居)民委员会
指
下
导
情
管
上
理
报
村(居)民小组(自然村)
参与
县级防汛抗旱部门
县级相关部门
组织协调
……
发
国
气
民
改 部土
象
政
部 门资
部
部
门
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门
门
群测群防组织指挥体系架构
二、组织指挥机构
• 县级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县级行政 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由县 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任指挥长,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 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山洪灾害防御 工作需要确定,一般由水利、发改、国土资源、气象、民政 、财政、建设、交通、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一、群测群防背景
• 山洪灾害的特点决定了基层县、乡、村是防御的前沿和主体, 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基层乡、村组织和群众自身的力量,是做 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必须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 群测群防用于山洪灾害防御大体是在进入本世纪以来,特别是 2002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关于山洪灾害防治批示,国家防总、 水利部2005年在全国12县开展的流域试点、2009年扩大到103 个县级试点建设,实践证明了是山洪灾害防御的有效措施之一 。
•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事机构设在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山洪灾 害防御日常工作。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需要抽调相关业务部 门和专业人员成立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 组。
二、组织指挥机构
• 镇(乡)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镇 (乡)成立防汛指挥机构,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镇(乡)主管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一、群测群防背景
• 2009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 八条提出“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 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
• 地震灾害群测群防:是指群众参与的对地震的监测和预 防,就是到处设立观测点,发动群众力量,有效防范。
一、群测群防背景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是指群众性预测预防地质灾害工作的 统称。就是相对于政府或企业专门投入经费,委托专业部 门、采用专业技术进行重点地质灾害防治而言的。在地质 灾害易发区开展以当地民众为主体的监测、预报、预防工 作。
一、群测群防背景
体山 系洪
灾 害 群 测 群 防
组织指挥机构 责任制度落实 防灾预案编制 宣传培训演练 简易监测预警
二、组织指挥机构
二、组织指挥机构
•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县、乡两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 制。建立县(市、区、旗)、镇(乡)、行政村三级群测 群防组织指挥机构。
➢ 组织领导: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和行政村委会 ➢ 技术指导:水利、防汛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单位 ➢ 防灾主体:危险区的广大人民群众 ➢ 防治对象:暴雨、洪水等山洪灾害防治区 ➢ 防治措施:提前预防、及时监测、 快速预警、有效避让
一、群测群防背景
•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 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提出,要在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 的县(市、区)基本建成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
• 群测群防在山洪灾害防御中地位重要,是除了专业化监测预 警系统之外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的主要手段。
• 国发31号文正式确立了群测群防在山洪灾害防御中的地位。
一、群测群防背景
• 山洪灾害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 下遭遇强降雨天气事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灾 害,具有分布广泛、区域明显,发生频繁、季节性强,易 于突发、难以预测,成灾很快、危害极大等特点。我国山 洪灾害点多面广,又多分散在偏远山丘区,治理难度大, 防治任务重,对这些灾害威胁区都进行治理,国家财力不 允许,完全依靠专业队伍进行监测预警也不现实。
一、群测群防背景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是指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县(市、区)、 镇(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企、 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水利、防汛主管部门和相关专 业技术单位的指导下,通过防御组织建立、责任制落实、防 灾预案编制、防灾知识宣传、避险技能培训、避灾措施演练 等手段,对由降雨引发的洪水等突发灾害进行监测预警的防 御措施,实现对山洪灾害的提前预防、及时监测、快速预警 和有效避让的一种主动防灾减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