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课件(非常全面)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课件(非常全面)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
典型地质灾害--滑坡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2004年9月5日,万州区铁峰乡普降大雨,日降水 量超过200mm,诱发体积700万方滑坡,纵长约 1237m,平均宽约400m,最大滑移距离约260m,摧 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重庆市万州区铁峰乡滑坡
滑坡摧毁前缘在建的万开高速路大桥桥墩
典型地质灾害---崩塌
气浪方向 崩塌:陡坡上被垂向裂缝分割的岩土体, 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 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象称 为崩塌。
崩塌示意图
盐池河岩崩
变形前
变形后
1980年6月3日凌晨,盐池河磷 矿区发生灾难性山体崩塌,崩 塌山体的体积约100万方,崩塌 体覆盖面积南北长560米,东西 宽400米,崩坍堆积物摧毁及埋 没该矿整个工业广场及民用建 筑物,死亡284人。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聂邦亮 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2017年10月21日
主要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二、群测群防体系 三、群测群防监测预警成功案例
一、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地质灾害
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 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 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 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 关的灾害。
(四)群测群防监测点的监测方法、监测内容
地面裂缝监测点布置
按裂缝的长度划分三种类型:小于10m,10m-50m,大于50m。 小于10m的裂缝布置1处监测点; 10m-50m的裂缝布置2处监测点,间距5-20m;大于50m的裂缝 监测点布置间距为15-30m。地面裂缝监测标桩采用截面 10cm×10cm,长150cm的木桩,或者直径为10cm的圆木桩。测桩 位置距裂缝50cm左右,桩顶用水泥钉确定测定位置。埋设采用夯 入法。 大于50米的断续裂缝,每一缝段均应至少设一处监测点。 裂缝密集带的监测标桩应设在密集带两则边界裂缝的外侧,距裂 缝1-2米处。
埋桩法 埋钉法 上漆法 贴片法
对滑坡、崩塌体和建筑 的裂缝经常进行测量,是避 免人员伤亡的有效方法。
监测区监测方法
对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区,以周期性地面调 查、巡视为主。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群测群防职责,
落实责任,协同工作,保 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正常运行。
建立组织体系 明确各级职责 落实责任机制 建立各项制度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各级职责
监测组的职责:
(1)编制隐患点(区)防灾预案 (2)协助填写“两卡”,建立两卡档案 (3)承担隐患区的宏观巡查 (4)督促村级监测组开展隐患点的日常监测 (5)协助上级工作 (6)汇总上报资料 (7)完成年度工作总结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各级职责
监测员的职责: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排查巡查重点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 (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段)
确定隐患点(监测点)
高陡边坡的坡肩及坡脚地带; 自然坡度大于25度的斜坡及坡脚; 上游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及沟口地带; 江、河岸坡的坡肩地段。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方法确定是关键
监测点监测方法
该滑坡是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由于监测发 现险情及时预警,及时组织撤离,未发生人员伤亡。
兴山县高阳镇甘家坡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摧毁教学楼后墙,堆积在教室内。
巴东老县城坡面泥石流
巴东老县城坡面泥石流
1991年8月6日巴 东老县城遭受特 大暴雨袭击,24 小时降雨达 182mm,导致县 城南部的金子山 北坡山洪暴发, 发生特大泥石流 灾害,波及大半 个县城,损失惨 重
)确定群测群防监测点(区)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三)选定群众监测员 (四)群测群防监测方法、监测内容 (五)群测群防监测员基本技能 (六)编制预案发放“两卡” (七)实施监测防灾避险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排查巡查是手段 方法确定是关键
(一)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 --县市调查是基础
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监测组
明确监测责任人
建
立
组
织
体
监测点
系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明确责任
领导小组的责任:(1)确定群测群防点
(2)制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 方案 (3)组织检查 (4)组织培训和宣传 (5)组织指导日常监测和巡 查 (6)组织专业人员核实险情 (7)管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信息 (8)组织指导年度工作总结
活动引发。
顺层滑坡
秭归新滩滑坡前集镇影像
新滩古镇居民457 户,居民1371人。
秭归新滩滑坡后影像
1985年6月12日凌晨,约600万立方米土石从800米高处直冲 下来,新滩古镇顷刻之间被倾覆消失。300万立方米土石冲 入长江,掀起36米高的涌浪,江水向上回流13公里,下游27 公里仍有1米浪高,致使13艘机动船、64艘木船沉没或损坏 ,船工死亡10人、伤8人。幸运的是,在大滑坡发生前的11 小 时,及时发出预警,经过当地政府及时宣传动员,有效地组 织了全镇居民457 户,居民1371 人安全撤离,无一伤亡。
(1)参与隐患区的宏观巡查 (2)负责隐患点的日常监测,数据上报 (3)上报险情 (4)配合自救和互救工作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落实责任机制
落实责任制
相应责任人在工作明白卡和 避险明白卡中要明确。
保持通讯联系畅通至关重要
(二)建立防灾责任制 --建立各项制度
★ 监测和“检查”制度 ★ 值班制度
2007年11月20日,巴东县野三关 镇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口发生岩 质边坡崩塌事故,岩崩体方量约 3000 m3。
一辆从上海赶来,即将 到利川家门口的大客, 35条鲜活的生命……
巴东县沿渡河镇链子岩崩塌
变形前
2015年12月11日凌晨1时,巴 东县沿渡河镇石板坪村一组链 子岩,S282省道(双神旅游公 路)公路内侧人工高切坡部位 产生2万立方米崩塌, 12-13日 零星小规模掉块时有发生,崩 塌方量约100立方米,14日下 午再次产生约0.3万立方米崩 塌。 该崩塌造成S282省道交通中断 ,影响21个村1.9万人的交通出 行,13个村电力、通讯中断, 未有人员伤亡。
2008年5月13日,五峰县长乐坪镇 大湾村4组产生地面塌陷。 塌陷坑深度10-15m,最深达 20m,(原因:碳酸岩为主的可溶岩, 产生的岩溶塌陷)。
典型地质灾害---地面塌陷
松宜矿区130km2面积内发育有300处地面塌陷。
典型地质灾害---地裂缝
链子崖危岩体裂缝
地裂缝
夷陵区樟村坪镇 磷矿开采引起的 山体开裂
秭归县千将坪滑坡
发生于2003年7月13日凌晨,三峡水库开始蓄水,水位由 高程100m上升到135m期间,发生规模为2400多万方特大型滑 坡,据统计, 5人死亡,19人失踪。房屋倒塌、厂房摧毁、交通 中断,青干河被滑坡体堵塞。
后缘滑壁倾角约35°
左侧滑壁
千将坪滑坡
典型地质灾害--巴东县白岩沟滑坡
应会在灾害点设置监测标尺和标点,实施监测; 四 应 应会简易监测法,利用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 会 应会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并做出初步判断;
应会采取措施进行临灾时的应急处置。
(三)选定监测员
掌握监测方法
监测点简易监测方法 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 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雨量预警计
监测区监测方法 地面巡查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
2010年8月7日22点左 右,舟曲特大山洪泥石 流灾害造成1463人遇 难,失踪302人。损毁 房屋307户、5508间。
兴山县高阳镇甘家坡滑坡泥石流
泥石流堆积物淹没的校区
2008年4月19日下午5点 30分,受连日暴雨影响 ,兴山县高阳镇甘家坡 发生2万立方米山体滑坡 并形成泥石流。直接危 及高阳镇中心小学一栋 五层1650平方米的教学 楼及910名师生的安全, 同时严重威胁甘家坡37 户179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评估到位 预案到位 巡查到位 宣传到位 人员到位
中国特色的防灾体系—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构建一个能良好运行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必须具备六个要素:
(1)确定监测点(区) (2)建立防灾责任制 (3)选定监测员 (4)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 (5)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 (6)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
在哪干? 谁来干?
(三)选定监测员
具备的基本技能
---具备的技能
能够掌握监测方法 能够分析监测数据 能够识别灾害前兆 能够开展应急自救
地质灾害基本常识
幸运来自事前的准备
(三)选定监测员
应知灾害点具体地点、灾害规模;
四 应
应知灾点的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
知 应知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
应知各监测阶段的时间与次数。
滑坡变形主要类型
地表裂缝
地坪裂缝
墙体裂缝
浅表坍滑
田坎或挡墙外鼓
典型地质灾害---泥石流
泥石流: 由于 降水发生在沟 谷或山坡上的 一种挟带大量 泥砂、石块等 固体物质的特 殊洪流。 按流 域的沟谷地貌 形态分为沟谷 型泥石流和坡 面型泥石流。
沟谷型泥石流 示意图
坡 面 型 泥 石 流
示 意 图
典型地质灾害---地面沉降
二、群测群防体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建立了适合我 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搬迁避让
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
工程治理
群测群防
监测预警
专业监测预警
监测预警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中国特色的防灾体系—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群测群防监测体系:
是在地方行政管理和专业部门技术指导下 ,由驻地干部和群众组建的群众性监测与 防灾体系,主要用简易的监测方法对崩塌 、滑坡、泥石流、库岸等的地面变形进行 监测和巡视调查记录,全面监测地质灾害 和避险防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