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可燃性;
2.了解爆炸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哪些物质在一起会产生爆炸。
3.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
4.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能选择合适的燃料,树立环保意识。
1、阅读P89-90回答:家庭里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如果泄露的话,可燃性气体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等内,遇到明火等发生,就有可能发生。
在油库、化工厂、煤矿等场所,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或,一定要严禁烟火。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燃烧时,只有在爆炸极限内才会发生爆炸。
阅读课本P100-105页,完成2—5题
2、、、是埋藏在地下的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3、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组成的。
这类物质燃烧时,碳原子和氢原子分别与氧原子结合,形成和。
同时以光能和热能的形式释放能量。
4、煤、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燃料中,除了含有、元素外,还含有、
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燃烧时,会转化为和,造成环境污染。
5、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等属于变化。
煤的气化、焦化、液化均属于变化。
6.
所以氢气可以用法或法收集。
阅读课本P89思考:
为什么刚开始氢气在导管的尖嘴处能够安静燃烧,而片刻后瓶内的氢气就发生爆炸呢?
1. 篝火晚会上时常要将燃烧的木柴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 下列爆炸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车轮胎爆炸B.面粉爆炸C.火药爆炸D.煤气爆炸
3、遇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混合物是( )。
A.氢气和空气B.液化石油气和空气
C.散布有面粉尘的空气D.二氧化碳和空气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石油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它是混合物。
B、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它是纯净物。
C、将石油中的各成分分离出来的基本方法属于物理过程。
D、从煤炭中得到煤焦油、焦炉气、焦炭等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矿物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
B、煤和石油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C、人类必须节约现有的资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D、对煤和石油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6、“西气东输”是国家开发西部的重要战略措施,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
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
1. 下列做法中,你认为不利于改善我市环境质量的是()
①使用乙醇汽油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③就地焚烧植物秸杆和垃圾
④使用太阳能热水器⑤向护城河里排放污水⑥植树种花,搞好绿化
A.只有①④⑥B.只有⑥C.只有②③⑤D.只有①
2. 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
所谓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
(1)乙醇汽油属于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______ (填写字母编号)。
A.氢气B.煤C.乙醇汽油D.煤气(主要含CO)
3.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
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
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
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
因:、。
4.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
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选填“高”或“低”)。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填序号,可多选,下同)。
A.鞭炮B.瓶装饮料C.书刊杂志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B.公交车上坐椅用阻燃材料制成
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